《红色国际特工》第49章


汤姆摇了摇头:“我这个一级军士长即使干到50岁,也不能再晋升了。这次回去跟日本人有关,我们不想和他们发生冲突,所以才回国的。”
这正是张逸仙所想知道的,他拿出一瓶“白兰地”,给汤姆倒了一杯递过去。
“日本不是没攻占天津吗?你们慌什么?”
汤姆接过酒杯喝了一口。“日本人野心不小,他们决不会只满足占领满洲,迟早要向中国内地进军。华北的局势非常动荡,听我们的长官说,中日很快会开战,到时津浦线、北平机场、塘沽港、青岛码头都会是日军攻占的重点。所以不仅我们海军陆战队要撤,到时候侨民、领事馆人员都会撤走。”
张逸仙听了暗暗吃惊,如果汤姆说的是实情,看来中日真的要爆发大规模战争了。
张逸仙感到事态严重,马上开始收集华北日军的调动情报,真的看出了战争的迹象。1936年底,张逸仙将情报发往上海。到了1937年夏,果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进入中国。
9月30日,上海总部密电张逸仙:值此日军大举进攻之际,应组织所属成员开展空前绝后之大规模破坏行动……
终于可以和日军明刀明枪地干了,张逸仙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向下属情报点发出了向日军交通线,后方基地发动袭击的命令。
冬季,张逸仙接到裴志亭的报告,说是日军正在修筑通(化)辑(安)铁路通过的隧道,企图早日将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陆路交通连接起来。张逸仙想起,在辑安有一个煤矿工人出身的朋友宋君朋, 曾和自己在救国军十一路军一起抗日,于是张逸仙决定去辑安找宋君朋,搞一次爆破行动。
张逸仙重新出关,从天津——北平——奉天——梅河口一路来到通化,然后换乘汽车,翻山越岭来到辑安。
宋君朋见到张逸仙非常吃惊,抓住他的胳膊摇晃着:“这不是做梦吧,张总参议怎么会到我这里来?”
张逸仙听他叫出自己在救国军时的官职,连忙小声提醒他:“别乱叫,日本人听见就坏了!”
宋君朋穿着一件破旧的黑棉袄,和头戴水貂皮耳朵帽,身穿插黑色水獭皮领大衣的张逸仙站在一起,显得格外的寒酸。张逸仙从便服口袋里拽出怀表看了看。“现在是11点半,恐怕你还没吃晌午饭吧?来,我请你下馆子去。”
“你大老远来的,怎么好意思让你请客。”宋君朋不好意思地说。
“你跟我还客气啥,”张逸仙一拉他,“别忸忸怩怩的,快,头前带路。”
两人走进路边的一家朝鲜饭馆,吃着大燉菜,喝着狗肉汤,边吃边聊起来。
“一晃三四年过去了,现在过得咋样?”张逸仙漫不经心地问道。
“别提了,我现在混得就剩一口气了。” 宋君朋喝了一口烧酒,“妈的,都是小日本闹的。”
“要是跟他们干,你敢不敢?”张逸仙试探着问。
“敢!有啥不敢?”宋君朋恨恨地说,“老子要是有枪就敢和他干!”
“那好,你想办法给我弄点炸药,咱们说干就干。”张逸仙往杯里倒满了酒。
“总参议,你是还想干救国军?”宋君朋此刻两眼闪着激动的光芒。
“嘘——”张逸仙示意他噤声,“我现在改换门庭,不干救国军了,不过,照样打鬼子。你再找两个帮手,要不怕死的,明天到你家见我。”
第二天,宋君朋果然找来了三个棒小伙。
张逸仙向大家宣布:“鬼子不仅侵占了咱东北,又想侵占全中国,我们要起来跟他们干。现在我宣布抗日爆破队成立,第一个任务是炸毁通辑路的老岭隧道。”
“好哇,我等这一天很久了,”宋君朋大声叫道,“摆弄炸药就跟玩一样。”他对一个黑小子说:“小山,你去大石沟工地偷炸药。”对另一个大个子说:“小冬,你把你爹的猎枪拿来……”
望着宋君朋精神抖擞的样子,张逸仙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冲锋陷阵的救国军战士。
夜晚,张逸仙和宋君朋在煤油灯下研究爆破事宜。张逸仙用铅笔画了一张草图,他铺在小炕桌上说:“老岭隧道是联接辑安和通化的关键地段,如果将其炸塌,日军至少个把月不能通车。要炸毁隧道,你有办法吗?”
宋君朋看了看地图,“要想彻底炸毁隧道,得多埋炸药槽,多灌药,用电起爆器起爆。”
“这样工程量大不大?”张逸仙问。
“估计,咱们几个人一起动手,也得干四五个小时。”
“那好,过两天就行动!”
几天以后,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张逸仙、宋君朋等人拿着工具、武器,每人身上背着50公炸药悄悄向老岭山区进发。大家走了60里山路,奇*書网收集整理终于在夜晚到达老岭隧道。
宋君朋带着小冬子用猎刀结果了两个护路伪军的性命,然后率大家钻进洞内开始装药……二三个小时过去了,张逸仙怀抱伪军的那支七九步枪在洞外的山坡上不停地走动。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达声。只见两束耀眼的车灯射来。
张逸仙大吃一惊:这肯定是鬼子的施工部队。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靠近隧道。
张逸仙趴在地上,拉开步枪的枪栓,冲越来越近的汽车放了一枪。
“哗啦,”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卡车停下来,从车上跳下三个鬼子躲在路旁。
张逸仙乐了,原来这车上大概都是劳工,这三个鬼子是押车的,干脆吓一吓他。
“砰砰!”张逸仙一连放了几枪,然后大声喊,“老乡,我们是抗联,你们快跑吧。”
这下子,车上的民工可听懂了,他们纷纷跳车,向附近的山坡跑去。那几个鬼子气急败坏,拿着枪大喊大叫。
“砰!”又是一枪,一个鬼子中弹倒地,其余的两个鬼子又吓得躲到了山坡后,胡乱放枪。
这时,宋君朋拎着起爆器跑了过来,“总参议,你再坚持一会儿,等山子他们出来了就起爆。”说完,他跪在地上,将起爆手柄插在起爆器上。
小山等人猫腰跑了过来,等大家坐稳后,宋君朋一扭起爆器,就听隧道传来一声闷响,继而惊天动地的爆炸响起,碎石随着浓烟在洞口飞溅,霎时,整个隧道全部塌了下来。
1938年1月,张逸仙通过“英语补习班”认识一个西医李子涛,他在法租界开诊所,张逸仙考虑,可以通过他买些西药接济抗日将士,于是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进入2月份,张逸仙以奉天有朋友开医药店的名义,陆续从李子涛那里购得近一百余箱西药。到6月份,张逸仙已将大部分药品通过组织运往各地,经秘密渠道转交给抗联。
6月13日,苏联远东内务部长留希柯夫少将叛逃珲春,苏军决定在香山洞一带加强戒备,调整边防部署。关东军立刻将这一情况通报给朝鲜军、珲春驻军及珲春特务机关,由这几方共同监视张鼓峰地区的苏军活动,双方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面对紧迫的局势,杨奠坤从上海总部发来急电,要求张逸仙立刻潜入珲春地区,配合苏军远东军区派来的情报员侦察日军动向。
张逸仙再次出关,直奔中朝边境的珲春。
6月28日,张逸仙来到位于张鼓峰只有十几里的二道泡子,秘密会见了苏军派遣的情报员。这是个二十多岁的中国人。他自称是尤尔卡中尉,是苏军远东军区情报科的侦察员。奇书…整理…提供下载他穿着一身中式服装,身旁放着两个大背包。张逸仙一眼便看出,其中一个背包装着一台报话机,看来是要近距离发报。
尤尔卡对张逸仙说:“古斯达夫,日本人开始往高地增兵,有迹象表明可能爆发冲突。上级希望你能及时地提供我们一些军事情报。”
张逸仙想了想,说:“在珲春,我有一位朝鲜情报员金英哲,我立刻派他过境去朝鲜侦察情况,你看怎么样?”
“行,你快去珲春,明天到这里跟我见面,”尤尔卡一指身边的树林,“我就住在地下的洞子里。”
当天下午,张逸仙便跑到了珲春,找到了情报员金英哲,向他布置任务。
金英哲连夜乘船顺流而下,然后渡过图们江来到了对岸的庆源。
第二天,张逸仙返回了二道泡子,在小树林的地洞里见到了尤尔卡。
7月2日,金英哲没有消息。但是附近的日军调动频繁,张逸仙决定只身潜到边境线去看看。他来到了张鼓峰两侧的和睦口、丁家十里村一带,见到处都是日军……
在以后的几天里,张逸仙穿着尤尔卡带来的日本军服多次在边境地带走动,侦察。并通过报话机发回大量情报。
7月20日,金英哲终于从朝鲜返回来,经过多日侦察,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