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第73章


病?br />
,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地位,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王会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人民日报》196年5月16日)
…… 367
05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
关于精神文明的科学解释,关于精神动力的正确认识及其作用发挥的实践,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规律性的知识和理论。 因此,在建设精神文明的始终,必须遵循这些客观规律。首先,建设精神文明,必须遵从以物质文明为客观依据。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物质文明是文明发展和建设的基础,它决定精神文明和整个社会文明。 其次,在建设精神文明中,要正确地认识和运用两个文明的同步性与非同步性的交替发展。 两个文明的非同步性,就是在一定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二者之间有可能出现暂时分离和脱节的现象,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对立、不平衡,或者说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独立性。 两个文明的同步性与非同步性发展是交替不断的。 这是建设精神文明要信守的又一条规律。 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也是理解和说明一定社会两个文明相脱离、不同步问题的钥匙。 再次,在建设精神文明中,要注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主张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也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思想建设在精神文明中起着核心作用,并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 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又不轻视以发展教育为前提条件的文化建设,这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两点论。 又次,建设精神
…… 36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53
文明,要坚持反对两个极端的斗争。 一个是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贬低精神文明的社会威力。另一个极端,是片面夸大主观意志和革命精神的作用。 从而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原则。此外,建设精神文明,还必须实事求是、承认差别,有历史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把宣传精神文明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区分开,必须把宣传精神文明与尊重民族风俗和党的民族政策区分开。(孙玉春:《精神文明和建设规律》《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
规律性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过程,是伴随事物发展始终的基本趋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体现,它从各个方面显现出发展运动的规律性。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体现了超前性与滞后性,方向性与多元性,开放性与民族性,民主性与现实性,协调性与社会效益性。精神文明的超前性是指其某些部分有可能超过物质文明的发展,即不受物质文明程度的直接决定,有超出物质文明程度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意识,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有滞后性。 这主要反映在精神文明的文化、思想的积淀部分。 文化、思想一旦成为传统形态,就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就有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阻碍社会物质文明的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具有滞后性,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融合所带来的惰性因素的作
…… 369
25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用;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身的发展中不断分离出来的相对落后部分在社会心理、观念、文化中的惰性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可否认地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具有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内容,必须有益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 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运动还具有多元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指向性与多元性是不可忽略的。所谓开放,是在坚持主体思想文化传统发展方向基础上的对人类思想文化,外来思想文化的兼收并蓄,是一个既向外辐射,又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体系。在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民族性。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民族性,一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二要在现实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三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掘和坚持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 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文明复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与物质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协调发展,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协调。 另一方面体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部诸因素的协调发展,也就是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协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标准是与人的素质提高相联系的社会效益性。 我们说,精神产品和精神生产过程的价值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人在精神产品和精神生产过程
…… 37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53
中所付出的劳动,以相应的经济价值的形式向人返回,这是对劳动付出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 但作为精神产品和精神生产过程本身的价值衡量,是不能以劳动的付出为标准的,而要以其在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为标准,也就是以社会效益为价值标准,这是精神产品,精神生产过程与物质产品、物质生产过程的价值标准的明显区别。 追求精神文明的社会效益性,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有效性的保证和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生命力的源泉。(邹和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性》《重庆社会科学》1987年第3—4期)
精神文明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综合的、深奥的学科,它的内容有许多方面和组成部分,有一套理论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又是一套复杂的、系统的建设工程,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研究。 不论理论与实践,这里面有广阔的天地,理论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比如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征、途径和方法是什么;怎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一些重大的问题,还有待大家进行深刻地探讨。 如果根据十三大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探讨发展生产力与精神文明、经济体制改革与精神文明、政治体制改革与精神文明、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的关
…… 371
45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系,如何使它们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也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在思想建设方面怎样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怎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怎样加强与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保持干部和政府的廉洁;怎样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怎样建设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生活方式;在文化建设方面——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等,其中的每一个学科和部门,又包括许多领域和层次,都有它们的特点和特殊规律;它们彼此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和互相影响,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对于它们的特殊规律和共同规律,都是值得分门别类并加以综合地研究,使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地发展。(沙英:《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理论研究》《经济日报》1988年6月14日)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去进行 这是呈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关系上的客观规律性。 社会主义运动,首先是经济的运动,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家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使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工人阶级成为这些财富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由低向高,循序渐进 这是呈现在精神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规律性。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精神生产的现实成果,是过去精神生产成果的积累,这种积累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新成果与原有成果的自然地、
…… 37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53
有机地连接。 因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