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第38章


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产生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的指导作用;二是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推动作用;三是思想、方向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证作用。 理论界有的专家、学者还认为,精神有六种功能:第一,反映、认识的功能;第二,预见、预测的功能;第三,确定目的、目标、任务的功能;第四,制定行动路线、计划、方法、选择最佳方案的功能(包括价值判断的功能)
;第五,在进入改造世界的行动过程的时候,又有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动的功能;第六,有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和他们之间关系的功能。(赖泽南:《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也要硬起来》《学术研究》193年第1期)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后者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并且渗透其中,使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推动作用:其一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
…… 19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71
供智力支持。其二表现在思想、政治、道德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方法论指导。其四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在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就把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即物质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列入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中,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新概括。 一些西方国家物质文明虽然发达,可是精神颓废,道德沦丧,社会风尚低下,社会丑恶现象丛生。 人们常说的“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
,正是对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真实写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生产力、物质财富甚至科学教育文化某些方面暂时都尚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则理所应当也完全可能以其崭新面貌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中国成立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吸鸦片烟、嫖娼卖淫这些旧社会丑恶现象一扫而光。 实践证明,共产党能够办资产阶级办不到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赶上“四小龙”
,正如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指出的,“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个文明并重,正是社会上升的表现。(钟哲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193年第2期)
…… 191
47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一方面,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依赖物质文明的发展,因为人们只有首先解决吃、穿、住等物质生活问题,才有可能从事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也很重要。 首先,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是说,只有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法制建设,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离开这个保证,物质文明就难以健康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科学文化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条件;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思想理论建设,如科学的理论,则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其正确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科学的理论和信念,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健康的道德和纪律可以规范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为物质文明的建设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等。 许多地区发展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客观上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两者不偏废。 如果只抓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全面发展。(潘竞春、潘昊:《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人民日报》195年3月8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无论就
…… 19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71
其过程来说,还是作为成果来说,二者总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前提的。 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过程,同时也是精神过程,即认识和运用认识的过程、表达意志和情感的过程;同时,思维过程也是借助物质成果形式认识客体对象的过程。所以,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成果是物质文明,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精神成果是精神文明,同时也是物质文明。对社会文明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思维概括,只是表明思维的侧重点、视角的差别,并不是真实地存在着两种相互独立的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的两种属性,并不存在谁先谁后,谁是谁的基础问题。我们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在实践过程中同时产生的,但不是说二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在同等水平上运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因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统一过程。第一,物质文明建设过程同时也就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 物质文明建设表现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物质成果的积累。 物质资料生产和积累的程度标志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 人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自己的物质成果,一般来说是与他们观念水平相一致的,他们的物质成果也就是他们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所标志的物质文明水平也就是精神文明水平。第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同时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过程。
…… 193
67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精神必须通过人的物质活动、社会的物质形式来表现,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通过物质文明建设来实现。第三,从实践活动的目的来看,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实践的物质成果具有二重性,它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其创造和积累程度是社会文明的物质标志,是物质文明;它注入着人的精神观念,是物化精神,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它本身的水平是社会文明的精神标志,是精神文明。 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一致的,而这种统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实践基础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在根本意义上是应该同步发展的,所以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同时抓。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出发,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的方针,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但是,根据精神文明的相对独立性特点和我国精神文明的现状,我们认为,应在具体操作和安排上向精神文明建设适度倾斜。(徐秋原:《精神文明概念探微》《江海学刊》195年第2期)
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公有观念为核心,与生产力发展的本性要求相适应。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两个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的同步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必然会随之而发展,这里还存在一个重在建设的问题。
…… 19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71
两个文明建设是统一的奋斗目标,有其自身的内涵,就是说物质文明建设成果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里,精神文明建设要表现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 我们过去在抓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指出两个文明建设是统一的奋斗目标,也没有明确制定两个文明建设统一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忽视了两个文明建设整体成果和阶段性成果的相应性,造成一手硬,一手软。我们坚持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的观点,并不是说两个文明建设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或者说二者等量齐观。就两个文明建设关系而言,一般地说,物质文明进步程度决定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精神文明也可以起主要作用,甚至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