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即财脉》第15章


佛勒先生后来告诉别人说:“当时我听了他的冷言冷语,不觉燃起万丈怒火,这是什么话‘只要你的命够长’这不是等于说我是一个庸碌无能、怠惰成性、专等机会的人吗这不是等于讥讽我‘这辈子也开不了银行吗’这样大的一个耻辱,岂是一个堂堂男子所能忍受好,我立刻打定主意,尽快着手开设一家银行给他瞧瞧,而且非使我的银行营业额,超过他的记录不可。我真的这样做了,而且不到四年,我们银行的存款数额,果然已经超过他的一倍以上。”
佛勒如果当时没有那股怒火,说不定他不会开银行。
他的成功秘诀就是:“用努力来发泄胸中怒气。”结果,终于把侮辱他的对手压倒。
你参观过应用各种机器的工厂吗那些最有效、最精良的机器,整天都是静静地转动着,不易损毁,也不易发生种种意外;但那些劣等的机器,却总是从早到晚唧唧喳喳的,而且常常发生故障,少不得有一个维修员成天在旁修理。
一个善于利用愤怒的人,就像那些精良的机器一般,他把愤怒藏在心里,造成一种惊人的力量,使自己静静地沉着前进,奋斗到底。反之,那些不善于利用愤怒的人,一遇刺激就立刻大发雷霆,无所不为,结果不但一无所成,而且常致丧财杀身,好像那些劣等机器所遭遇的一样。
7“硬”:立足原则,当仁不让(3)
所以当你怒气上冲时,千万别盲目发作。比如大声叱骂、拉头发、撕衣裳、摔椅子……结果遭遇最大损失的,还是你自己。
远在二百多年前,一位大诗人就说过这样几句话:“愈是在一个善于忍耐的人面前,你愈得当心他的怒气发作。当他那股积愤一旦爆发时,将非任何人所能阻止。”
(4)厚脸皮做人,硬头皮做事
做人面皮薄不行,做事没手段难成。当你做事乏招时也可以试试“硬着头皮上”的效果。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以一篇《子虚上林赋》海内闻名。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任不羁,又不治生业,一派浪荡公子相。
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排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一样,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正在高卧独饮,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穿戴,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那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无意思,今见琴声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窜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风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她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求人战术,颇有几分泼皮无赖精神。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话,这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已经走投无路,到了这步田地,还要那面皮做甚要丢人现眼,索性一块儿丢了吧。
8“愚”:大智若愚,赢在糊涂(1)
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说我糊涂,其实我不傻只是世事多变幻,创业难,败家快,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其实是,明哲保身,大智者往往大愚,聪明者多,能过“愚”字关者鲜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1)糊涂人聪明一世
人应该学会聪明,学会生存之道。但不是学小聪明,小聪明的人能聪明一时而不能聪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涂的人,虽不计一时的得失却能聪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领域就是这种现象。
清代的郑板桥在自己奋斗了一生即将离去之时,留下了“难得糊涂”这一名训,是不无道理的。仔细品味,它竟适合于人性丛林中的某些领域。
糊涂与清醒是相对应的。清醒意味着理智与理性,人要想在丛林中行走必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样才不致于决策失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和别人竞争,去战胜别人,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说“糊涂”自然无它的领地了不,有,尽管很少,所以才难得。
在人性的丛林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对手可以依靠谁,不可以依靠谁应该怎么去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去上台阶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清醒。这是生活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起码的生存条件。离开了这些认识,我们将生活在一片盲目之中而不知所措。
在与上级相处的领域里,糊涂总比聪明好。萧何便是很好的例子。当年与刘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辈,而最后皆被刘邦和吕氏疏远和加害,唯有萧何能安度晚年,为何萧何确实有一幅难得的糊涂。他从来对一些大事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刘、吕便放松了对他的注意,从而聪明地保全了自己。
上级毕竟有他的权力,一旦你表现出才智超过他,他便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他不会让你长期这样下去的,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必然,一旦你是位特聪明的人,你就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处处张扬你的聪明和才智,要尽量装得糊涂一点,装得不如你的上司,让他获得一种优越感,让他陶醉于他的成就之中,而你则小事糊涂一点,大事注意一点就行了。这样的糊涂,并非显示出了你的无知。只要能保全自己,还是应该这样的。
聪明的读者,但愿你能聪明一世。而不要聪明一时,也不要糊涂一世。既然难得糊涂,那就不应该多,适可而止为最佳。
(2)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