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纳穆诺(De
Unamuno)
,美国的巴雷特(W。
Baret)
、蒂利希都是存在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存在主义一度走出了专业的小圈子,波及到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0年代的青年造反运动、嬉皮士运动都带有存在主义的思想背景。
80年代初,在西方日趋沉寂的存在主义在我国的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一章,我们先看一下存在主义的鼻祖克尔凯郭尔是如何通过“跳跃”成为一个“宗教的人”
,然后再瞧一下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又如何通过说“不”超越他自己的。存在主义当然不限于克尔凯郭尔和萨特,我们选择这两位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偏好,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首先海德格尔和
…… 340
633西方哲学初步
雅斯贝尔斯曾一再声明不是存在主义者,他们的思想确实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有很大差别,而存在主义在全世界流行,它是和萨特的名字分不开的。再说,按照公认的存在主义的说法“存在主义必须在生活中印证为真诚的,生活为一个存在主义者,意即准备为这个观点付出代价,不仅是把它写在书上而已”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过很多良知、决断、本真存在的大道理,但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他就加入纳粹了,并且在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又非常肉麻地向他宣誓效忠;雅斯贝尔斯因为自己的妻子是犹太人,所以决心保持沉默,如果他妻子不是犹太人呢?因此我们宁愿把海德格尔放在学院化更浓一些的现象学中介绍他——况且,胡塞尔也曾一度说过“现象学就是海德格尔与我”
,对于雅斯贝尔斯我们只能忍痛割爱了;至于克尔凯郭尔,他对存在主义的启示,与其说来自他的说教,还不与说来自他本人身体力行的存在主义生存方式;被誉为“20世纪知识分子的良心”的萨特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真诚良知中,介绍存在主义而不介绍萨特就像在贝多芬的音乐会不演奏贝多芬的音乐一样是说不过去的。
一、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
A尽管存在主义者会将自己的血统追溯至苏格拉底、帕斯卡,但存在主义的真正发源地却是两位19世纪末的思想家,一位就是我们已瞧过的那个人尼采,另一位就是丹麦的思想家克尔凯郭尔(S。
Kierkegard,1813—185)。
与那位英俊潇洒的哈姆雷特王子相反,我们这位丹麦思
…… 341
西方哲学初步73
想的王子却是一位弯腰驼背、体态臃肿、满头乱发的孱孱弱者,不过我们这位思想家比那位王子更富有一颗孤寂的心灵,他不会成天去唠叨什么“生存还是毁灭”
,挂在他嘴边是“或此或彼”
:“结婚,你会后悔;不结,你也会后悔;结了或不A结,你会两样都后悔;不论是结还是不结,你会两样都后悔的。嘲笑完这世界的愚蠢,你会后悔的;为这些愚蠢而掉泪,你也会后悔的;嘲笑完这世界的愚蠢或为这些愚蠢掉了泪,你会两样都后悔的;不论你是嘲笑了这世界的愚蠢还是为这些愚蠢掉了泪,你会两样都后悔的。相信了女人,你会后悔的;不相信女人,你也会后悔的;相信了女人或不相信她,你会两样都后悔的;不论你是相信了女人还是不相信女人,你会两样都后悔的。上吊自杀,你会后悔;不上吊自杀,你也会后悔;不论你是上吊自杀还是不上吊自杀,你会两样都后悔的……”我们这位思想王子就在这种“或此或彼”中忧郁地A度过了他后悔的一生。他可能是哲学家中性情最乖戾、脾气最古怪的一位,在他的家乡哥本哈根他是有名的怪人,街坊的顽童总喜欢跟在他后面大叫“或此或彼”
,他的一本代表A性著作的名字就叫《或此或彼》(《EitherOr》)。
A他出生于有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位非常富有的羊毛商,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由于自己早年曾诅咒过上帝并有过通奸行为,老克尔凯郭尔总担心上帝的惩罚会降临在这个家庭上,妻子与5个子女先他而去使他加深了这个念头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不过小克尔凯郭尔开头并不留心这一切,他不是那种因不善于社交才自我封闭的人物,他可是哥本哈根社交场上有名的花花公子哩。
尽管他相貌不扬,
…… 342
833西方哲学初步
但广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使他颇讨人喜欢,他常常是晚会的中心人物,妙语连珠的他令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慢慢他对这种生活感到了厌腻,“我想开枪打死我自己”
,从一个他大出风头的晚会抽身而去后,他在日记中如此写道。不久,他与一位官员的女儿订了婚,但又迟迟不与这位“心中的女王”结婚,最后他竟莫名其妙地与她解除了婚约,要知道他并不像叔本华、尼采那样有着严重的厌女症的人,他对爱情充满向往之情:“生活中再也没有哪个时候能比得上初涉爱河时那么美好了。每一次相会,每一瞥,你都能从中采撷些新鲜的玩意捧回家高兴上好半天。”
他后来一直为自己的毁约而后悔。他把自己的这一举动比作是将自己的爱子以撒献为上帝燔祭的亚伯拉罕,是潜心于绝对虔诚的生活还是沉溺于放荡不羁的肉欲?克尔凯郭尔最终抉择将自己的未婚妻作为虔诚生活的祭品,从而以自己的生活谱写了人生三部曲。
他与那些在课堂上专以讲授他人的痛苦谋生的教授不同,他生活在自己的痛苦。他的人生三阶段理论实际上是他本人生活的自我表白。
第一个阶段是审美阶段,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感性生活阶段。审美人生以直接追求感官的快乐为目的,唐。璜是审美生活的典型,他以追逐女人而又不承担责任为乐。但感官的满足只能是暂时的,厌腻是快乐宴席上的最后一道菜。一味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他对生活的体验就会迟钝,就像一位醉酒的人,任何佳肴都失去了味道。他像走马灯一样,在各种感性物之间疲于奔命而无法深入生活的深层,一切都如过眼烟云,最终时间之手会攫走一切,只剩下空虚与无聊。
唐
…… 343
西方哲学初步93
。璜的享乐主义被浮士德的怀疑主义取代了,怀疑会将一切感性的东西噬灭,审美人生以绝望意识而告终,绝望是生活提升的必由之路,“一个人倘若没有尝过绝望的痛苦,他也就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当一个决意要绝望之时,他就选择了绝望所选择的东西,他就会一次性地“跳跃”进伦理阶段。
伦理人生冲破了审美人生的自私性,他根据行为规则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善良、正直、节制、仁爱是伦理人生崇尚的德行,跟审美人生趋乐避苦不同,伦理人生是趋善避恶,从审美人生到伦理人生是价值观念的根本转换,这中间并有什么黑格尔式的逻辑推演,而完全出于人的“抉择”
,出自自由意志的“跳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即是自己选择依善与恶的范畴去生活、去决定。但是伦理人生并不是完满的,伦理生活本身就蕴含着矛盾,抽象的道德规范无法包容具体的个人行为,一旦陷入道德的困境,人就会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不完善性、有罪性。但大部分并没有勇气面对这一真实的自我,他们不愿作出自己的选择,他们对待生活就像小学生对待他的作业,他们懒得自己运算,总想抄袭算术课本里的答案哄过老师了事。不过,不幸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就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抄,他只得直面他自己,依靠他自己,上帝要亚伯拉罕将自己的爱子献为燔祭,对亚伯拉罕来说,杀子是不道德的,不杀子又是不虔诚的,存在的具体性就是如此,任何道德说教在这里都成了苍白无力的一纸空文了,在伦理人生的脚底下裂开了一道绝望与孤独的深渊,向宗教阶段的“跳跃”也就开始了。
宗教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形式,它为信仰所支配,成为宗
…… 344
043西方哲学初步
教的人才是绝对真实的人,绝对真实在于他时时刻刻都生活激情之中,生活在他的内在体验之中。人只有在痛感到理性的无力与道德的苍白之际,上帝才会不期?
小说推荐
- 中国哲学初步
- 作者:李锦全、冯达文 主编 1中国哲学初步李锦全 冯达文 主编 2中国哲学初步1目 录导 论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2)中国古代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8)先 秦 编通论…16)天人关系的论争与解决…16)阴阳五行观的发生与发展…26)孔孟儒家…37)仁学:人的发现与爱心的最初开出…38)万物皆备于我:天人
- 最新章:第92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一诺千金_西方经济学
- 书名:一诺千金作者:西方经济学文案本文敲甜,甜到飞起,不信你们看评论。本文又名《我把你当朋友你却只想套路我》作为一名销售,程诺巧舌如簧。作为一名男人,程诺舌头不如他男票宋城灵巧。宋城:你不需要太灵巧,你其他地方可以满足我。程诺【谁说我巧舌如簧来着!话唠傲娇粗神经断舍离受X冷峻心机大醋王收藏癖攻1.本
- 最新章:第142章
- 谁说人妻不傲娇[重生] 作者:西方经济学
- 《谁说人妻不傲娇[重生》作者:西方经济学文案:一张五百万的彩票,让单青失去了一切,意外捡到一台电脑,破译密码窥探到其中秘密的第二天即“意外”死亡。重生后单青原本想撕掉彩票,却鬼使神差地递到竹马庄淇手里。害怕前一世的苦逼人生在庄淇身上重演,愧疚的他沦为他的人妻 单青揉腰面瘫道:我不要再做了!庄淇扯开领
- 最新章:第98章
- 西方伪科学种种
- ,第二章 地球扁平中空说小?说网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实心球体,两极稍呈扁平状,地球的周围是难以想象的无边无际的宇宙。自从1519年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以来,没有什么人再怀疑地球是圆的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地球的形状遂成了伪科学家放纵想象力的幸运领域。关于地球,有三种古怪的
- 最新章:第70章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尤哲学
- 作者:姚卫群 1印度哲学姚卫群 编著 2前 言1前 言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为印度
- 最新章:第83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