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侧面的实际给出外,还有一个尚未完全确定的共同给予的“界域”
,这就使新的知觉成为可能。物的给出是“不充分的”
(adeguate)
,总有可能被进一步的经验变更或取消其已被设定的存在。
物只是一假定的存在(presumptive)
,物的给出必以意识行为的和谐统一为前提。
既然物的给出总是暂时的、不充分的,我们总可以设想未来的经验会取消以前的经验,我们甚至可以设想所有呈现“物”的各种意识行为完全相互冲突无法和谐相处,经验“爆炸”了,这时物也就根本无法呈现了。世界无比的设想总是可能的,但意识不存在的设想却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物的存在是相对的、依他的,意识的存在是绝对的、自律的,世界的呈现完全依赖于意识,世界是由意识构成的。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误解的命题。说世界是由意识构成的并不像是说酒杯是由玻璃构成的,自然态度下所讲的构成均是因果性的。实体性的,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是说木工通过对木头加工制成了一张桌子。现象学悬搁已将此自然态度彻底抑制住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从自然态度来揣摸胡塞尔的思想。
“构成”完全是在现象学意义上的,说物是由意识构成的无非是说物是在意识中得以显现、出场的。显现也并不是说先有现成的物这个东西在幕后,又有现成的意识舞台,物之显现即是从幕后走向舞台。物之为物恰恰是在显现于意
…… 314
013西方哲学初步
识的过程中呈现为物的。在物呈现为物的过程中,意向行为已发生种种赋予意义的作用了。因此说物呈现于意识中,并不是像说钢笔在文具盒中一样,物是构成于意识之中的。谈论意识之外的物自体如同谈论圆的方是一样荒谬的。同样,“意识”
也必须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得到理解,意识完全被剥脱了世间性的品格,它不再与任何世间的生理与心灵的实在发生关系,它完全是纯粹的绝对的先验意识。为了获得此纯粹绝对的先验意识就必须实施“现象学的先验还原”。
“还原”
(reduc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re-ducere”意为“返回到源头”。现象学还原就是从现成的知识系统与日常习惯返回到源始的现象。还原实际上是“解构”与“剥脱”
,它将一切意识构成的对象加以层层拆卸,透过意向行为造成的“意义积淀”
,而直逼意义的源头——先验自我及其前谓词的遭遇。
那么,什么是先验自我呢?先验自我是所有意向行为的辐射源,它是意向行为的主体极。它不是机体的我,也不是经验自我,甚至也不是心理自我,先验自我完全与世间性的机体、经验、心理毫不相干,后者完全是在世界之中的物事,是实体化的东西。先验自我不是世界中的对象,不是世界中的一部分,毋宁说世界是它的对象,先验自我是世界的主体。
在还原之先是物转我,在还原之后,是我转物。先验自我生存于不断变化的纯粹意识之流中,它并不是一个空虚的同一极。每一自我的意向行为都在先验自我中留下“痕迹”
,我可以如此这般做出决定,但这一决定一旦作出,我就是做出这种做定的自我,我即是这些行为积淀的载体,这些积淀的习
…… 315
西方哲学初步113
性构成了我行为的巨大界域。
因此先验自我的纯粹意识生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有一个内在的时间结构,先验自我的本质即是“时间性”。
“时间性”
(Tem-porality)不是常识说的时间(time)。常识的时间是一维的,现象学的时间性是三维的,每一现在的意识都拥有一过去与未来的界域意识。比如说我听一首音乐,如果没有三维的时间意识,我们只能听到一个个孤立的声响,我们之所以能听一首有着完美旋律的音乐完全应归功于时间性:在我听到当下声响同时,已过去的声音作为记存(retenBtion)缠绕在我当下意识的周围,这个记存是原发的,它与次发的主动的回忆(recolection)不同;同时,我当下的意识也向未来开放着,未来的预存(protention)也缠绕在我当下意识的周围,这个预存也不同于主动的预期(expectation)。实际物的呈现也有赖于先验自我的时间性,如果没有时间性,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不连续的感觉印象,正是由于时间性,尽管每一个当下我实际所见到的只是酒杯的一个侧面,但这个当下的实际所见却拥有一过去记存与未来预存的界域,这使得我们说:我看到了一个酒杯。先验自我发出的每一个意向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在时间性与别的意向行为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综合意识之流。于是先验自我在其意向生活流动不居的多样性中与被意谓的对象一道构成了“单子自我”。
单子自我囊括了我的整个意向生活,先验主体性是普遍的又是绝对具体的,是“可能意义的宇宙”
,所有的意向行为以及意向行为的对象都最终是由先验自我构成的。这样每一可设想的意义,每一可设想的存在都最终落入了先验主体领域内。
任
…… 316
213西方哲学初步
何将真实存在的整体设想为外在于可意识、可能知识、可能明证整体之外的尝试都是荒谬的。
先验自我成了最后的根基,成了可以设想的最高的合理性,任何再向先验自我背后还原的努力都是徒劳与荒谬的。现象学达到了最终的彻底性,达到了最后的源头,现象学成了一门“自我学”
,成了“第一哲学”
,成了“先验唯心主义”。
人们要问:现象学还原将一切还原至“自我本具的领域”
,他人何在?
世界之客观性何在?
这岂不是一种唯我论吗?
我们应先明了在自然态度他人存在,世界是客观的、公共的,这是不成问题,胡塞尔对此也并不感兴趣。问题是如何在先验意识中呈现出另一个先验意识,这个问题有相当的难度。
他人的给出与物的给出不同,物总是以单面的直呈与其他侧面的附呈(apresented)给出的,通过我身体的运动这一附呈的侧面便会转化为原初的直呈;他人无疑也是以其身体直呈于我的,他的意识生活则附呈的于我的,然而这附呈的东西永远无法转化成我原初的直呈,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与我就无别了,他就不是他了。这倒真正成了唯我论了。他人给出是如此之特殊,一方面他必须在我的意识中得到构成,另一方面,他又必须被构成为有着先验意识的他人。
为此胡塞尔指出一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身体来解决此难题。身体(Body)不是物体(body)
,身体乃充满心之身,乃意志之身,我能随意地举起我的手这与我用手举起某物体根本有别。当我看到一个与我身体相似的他人,藉能类感通(empathy)我当下领悟到他与我拥有类似的意识生活。能类即能身体之类,感通即感精神之通。正是有此能类感通,我
…… 317
西方哲学初步313
才能听懂他人之肺腑之言,而不是纯粹的声波振动,我才能看他人莞尔而笑而不是脸上的皱纹的位移。
“交互主体性”
的领域便因此而敞开了,世界的客观性也因此有了着落。
现象学的最初目标是“面向事实本身”
,事实即是当下呈现于直观的明证性。他随着现象学意向分析的进展,胡塞尔发现自我的许多操作行为并非当下直接呈现于我,它可能离当下直观有一时间之间距,而这个过去的时间间距本身也有一积淀的界域结构。这样看来早先的从自然态度直接还原到自我笛卡尔式的做法不免给人以空乏之感,对所有含在被构成物中意义的不断逆溯的意向解释也就因此而付之阙如。晚年的胡塞尔于是动手写下最后一个现象学导论《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在这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中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
的概念。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胡塞尔思想发展中的一大转折,实际上他本人的先验现象学的旨趣并没有变。回到“生活?
小说推荐
- 中国哲学初步
- 作者:李锦全、冯达文 主编 1中国哲学初步李锦全 冯达文 主编 2中国哲学初步1目 录导 论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2)中国古代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8)先 秦 编通论…16)天人关系的论争与解决…16)阴阳五行观的发生与发展…26)孔孟儒家…37)仁学:人的发现与爱心的最初开出…38)万物皆备于我:天人
- 最新章:第92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一诺千金_西方经济学
- 书名:一诺千金作者:西方经济学文案本文敲甜,甜到飞起,不信你们看评论。本文又名《我把你当朋友你却只想套路我》作为一名销售,程诺巧舌如簧。作为一名男人,程诺舌头不如他男票宋城灵巧。宋城:你不需要太灵巧,你其他地方可以满足我。程诺【谁说我巧舌如簧来着!话唠傲娇粗神经断舍离受X冷峻心机大醋王收藏癖攻1.本
- 最新章:第142章
- 谁说人妻不傲娇[重生] 作者:西方经济学
- 《谁说人妻不傲娇[重生》作者:西方经济学文案:一张五百万的彩票,让单青失去了一切,意外捡到一台电脑,破译密码窥探到其中秘密的第二天即“意外”死亡。重生后单青原本想撕掉彩票,却鬼使神差地递到竹马庄淇手里。害怕前一世的苦逼人生在庄淇身上重演,愧疚的他沦为他的人妻 单青揉腰面瘫道:我不要再做了!庄淇扯开领
- 最新章:第98章
- 西方伪科学种种
- ,第二章 地球扁平中空说小?说网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实心球体,两极稍呈扁平状,地球的周围是难以想象的无边无际的宇宙。自从1519年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以来,没有什么人再怀疑地球是圆的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地球的形状遂成了伪科学家放纵想象力的幸运领域。关于地球,有三种古怪的
- 最新章:第70章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尤哲学
- 作者:姚卫群 1印度哲学姚卫群 编著 2前 言1前 言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为印度
- 最新章:第83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