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第15章


江右:古称长江以西之地为“江右”。旧称江西为“江右”。
畿辅:古代称京都周围地区为“畿辅”。
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省: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府:宋、唐以后县以上设的行政区域。
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居府之下。
乡党:周代行政区划单位。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邻:周代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五家为邻。
邑:本义当是人口聚居的地方。
西苑:古指位于皇宫西边的供皇家游玩的花园。
囿:古代指帝王蓄养禽兽的园林。
圃:古指种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园地。
阳:古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阴:古称山的北坡,水的南岸为阴。
朔方:古指北方为朔方。
左右示位: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南京:又称建业、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
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
苏州:又称姑苏。
成都:又称锦城、锦官城。
潼关:古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港口。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古称桃林,秦代称阳华。西接华山,南依秦岭,有十二连城禁锢诸谷之险,北带渭、洛,会黄河抢关而下之要,东南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仰视悬崖峭壁,俯首可见滚滚洪流。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城西,位于北流、玉林两县间。有两峰对峙,其间宽30步,俗名鬼门关。因其瘴疠尤多,去者罕有生还。
函谷关:关名。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为秦东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自潼关东200里至陕州宝县,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娘子关:在山西平定县东北,当河北、山西两省要冲,是长城著名关隘。相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统领娘子军驻此设防,故名。历来为军事要隘。
阳关:西汉设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上,以居玉门关之南而名。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为丝绸之路南路必经之要隘。
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西。传周穆王射猎鸟兽于郑圃,有高奔戎生者献虎,王命置柙养于此,因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南连嵩岳,北拒广武及黄河,绝岸峻涯,自古为戍守之地。
西域:古地名。汉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咸阳:中国古都之一。亦称“渭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于此,秦统一中国后建都于此。咸阳位于渭水北岸,南有终南山,主要宫殿有咸阳宫、兰池宫和渭水南岸的阿房宫,极尽奢丽。
开封:中国古都之一。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为郑庄公属地。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命名为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都城,称“大梁”。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在此建都。北宋也定都开封,称“东京”。文人诗中也称“汴京”。
洛阳:中国古都之一。在六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长,共930多年。在此建都有东周、东汉、三国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所以号称九朝故都。
西安:中国古都之一。前11世纪周武王定都于今西安长安县,称“镐京”。西汉建都于西安市西北,称“长安”。五胡十六国时的前秦及后秦、北朝西魏和北周也定都长安。隋初仍以汉长安城为都城,至隋文帝又在汉长安城东南兴建了新都,称“大兴城”。唐朝首都长安城是在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性都市。
南京:中国古都之一。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北置邑,称“金陵”,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于此,称“建业”。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亦在此建都,称“建康”。十国时南唐也在此定都,称“金陵”。明太祖称帝后定都于此,称“应天府”。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改应天府为南京。
潇湘:湘江的别称。又或专指湘江中游与潇水会合的一段,即“三湘”之一。
北京:中国古都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称“蓟”,是燕国的国都。金代称“中都”。又称“幽州城”、“燕京”,元代称“大都”。是当时世界著名大都市之一。明太祖攻下元大都后,改称“北平府”。明成祖改为“顺天府”,经二十多年的营建后迁都于此,称“京师”,但习惯上称“北京”。清世祖入关后,亦迁都北京。
景德镇 中国的瓷都。在江西省东北部。汉时始有冶陶,南朝时已有制瓷业,五代已烧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器,以产影青瓷器著称,所出瓷器充作贡品,以“景德窑”名闻全国。元代烧制成青花瓷、釉黑红。明代开始成为中国制瓷业中心。
敦煌: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名“瓜州”,在河西走廊西部,东边近嘉峪关,城西北有玉门关,城西南有阳关。在历史上既是边防重地、交通要道和中心,又是中西文化交流融汇之所在,唐代时最辉煌,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宗教繁兴的圣域,文化极盛的都市。城东南的莫高窟举世闻名。
泉州:古也称“晋江”。在福建省东海沿海、晋江下游北岸。南宋、元是全国最繁盛的海外贸易中心。城南有“蕃坊”,为阿拉伯等国商人聚居地。手工艺品以木偶、刺绣、石雕、竹编、通草盆花、脱胎漆器、彩扎等著名。
成都:亦称“锦城”、“锦官城”。约在战国前期,蜀王开明迁都于此。从此后,成都始终是四川的政治中心。秦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蜀郡。三国蜀汉刘备称帝后,定都于此。
苏州:中国著名的园林古城。春秋时吴国建都于此。历史上称“吴”、“吴下”、“姑苏”等。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名园及虎丘、寒山寺等名胜古迹。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秦代为南海郡治,称“番禺”。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北部,位于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唐代即设立有市舶司,外港黄埔为外商船舶聚集之地。
福州:又称三山。
镇江:又称京口。
汴京:河南的开封,又称东京。
四、名号
【要点点击】
古人的姓名称谓较之今日复杂得多。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字为“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又称别字)。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对方,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名和号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白居易为“白香山”。
下面就中学课文中常遇到的,分类扼要地予以说明。
人的称谓分为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a。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b。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c。用于作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第二种情况是称字、号、斋名、谥号。这是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这是称字。“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是称号。称谥号的,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