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6小时》第27章


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聂耳的生命迸发出更加辉煌的光彩。
聂耳一生的创作,绝大部分是在1933年至1935年之间完成的。1934年是聂耳创作最
旺盛的一年。这一年,他为田汉的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创作了《打砖歌》、《打桩
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为电影《桃李劫》谱写了主题歌《毕业歌》;为
电影《大路》谱写了主题歌《大路歌》和插曲《开路先锋》;为电影《新女性》谱写了
主题歌《新女性》;为电影《飞花村》谱写了主题歌《飞花歌》;还创作了儿童歌曲
《卖报歌》等。1935年,为话剧《回春之曲》谱写了《梅娘曲》,又为电影《逃亡》作
主题歌《自己歌》和插曲《塞外村女》;还创作了《采菱歌》《打长江》等歌曲。短短
两年多,他创作了三十余首体现劳动人民感情的优秀歌曲。
1934年7月,田汉创作的反映码头工人反帝斗争的新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在上海
青年会礼堂公演。聂耳不但作曲,还担任导演和主演码头工人老王。在这个歌剧演出时,
当码头工人发现搬运的货物是日军用来打中国人的军火坚决不搬时,日本兵凶残地开枪
镇压,田汉的儿子田申扮演的老王的小孙子被打死了,老王悲痛万分将小孙子抱在怀中,
带领码头工人把军火箱抛人黄浦江中,井愤怒地向日本兵冲去,向敌人怒吼道:“我们
并不怕死,不用拿死来吓我们,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全剧高潮骤
起,观众群情激昂,纷纷站起来,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雷鸣般的口号声经久不息。
田申躺在聂耳的怀里,感到聂耳的热泪一滴一滴地落在自己的脸上。聂耳哪里是在
演戏啊!他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了抗日的特殊战场上!聂耳并未受过正规的音
乐教育,但由于他聪明、勤奋,天赋的音乐才华,强烈的民族感情,特别是他对党和人
民的无限忠诚,在短短的两年中,创作了许多为人民广为传唱的歌曲,而且绝大部分是
和田汉合作的。《开矿歌》、《毕业歌》《梅娘曲》等歌曲,至今还广为流传。他不愧
为现代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1934年,田汉应与党有密切关系的电影公司之约,创作了电影剧本《风云儿女》,
反映“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后,知识分子觉醒了,坚决走向抗日民族战
场的故事。剧本共15章节,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剧中诗人辛白华所作的《万
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首。他原本想将歌词写得长一些,由于时间仓促,他在酝酿构思
时,将想到的前面的歌词随手写在一张香烟锡包衬纸上,连同已写好的电影故事先交给
公司。歌词写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田汉还没来得及写电影剧本,就在1935年2月19日夜,在与梅兰芳剧团研究合办演出
的剧目后返家时被捕了,以后电影剧本只好由夏衍完成。
《义勇军进行曲》的原词,也由夏衍和孙师毅从烟纸上仔细地抄录下来。
聂耳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后,找到夏衍同志就说:“听说田先生的《风云儿女》剧
本后面有一首主题歌,请交给我作曲吧,我相信田先生一定会同意的。”
他拿去后很快完成了谱曲。不想,这竟是他与田汉的最后一次合作。
《义勇军进行曲》这支雄伟的战歌,很快唱遍了全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鼓舞了无数
爱国志士。
聂耳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深刻地反映现实,给人震撼心腑的力量,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他深入人民的生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北平时,他常到天桥看贫苦人的各
种演唱,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他在1932年9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
“在这里充满着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有的在卖噪子,有的在卖武功。
这些吼声,这些真刀实枪的对打声、锣鼓声……这是他们生命的挣扎,这是他们向敌人
进攻的冲锋号。”他每写一首歌,都一次又一次地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写《新女性》
时,他花了不少日子,在风寒霜冷的秋夜,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沪西纱厂,观察了解女
工们的生活和思想。为了写好《码头工人歌》,他经常到黄浦江码头,倾听搬运工人的
苦难呼声,认真记录劳动号子的节奏和音调。聂耳反对文艺脱离生活,脱离人民,“为
艺术而艺术”。1932年7月13日,他曾以“黑天使”的笔名写了一篇《中国歌舞短论》,
发表在《电影艺术》第一卷第三期上。虽然只有数百字,但内容丰富,论据精辟,辞锋
犀利,击中要害。他揭露了当时中国歌舞“鼻祖”率领下的一班红男绿女,打着“艺术”
与“教育”的幌子,实际上卖弄“香艳肉感、热情流露”的“软功夫”,其社会效果只
能是:“被麻醉的青年儿童,无数!无数!”他不顾黎锦晖是当时音乐界的权威、自己
的顶头上司,尖锐指出:“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实枪的硬功夫!”“亲
爱的创办歌舞的鼻祖哟!你不要以为你有反封建意识便以为满足!你听不见在这地球上,
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的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
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黎锦晖以后曾说过,
聂耳“对我个人曾贡献过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深为感动……他对我热情善意的劝勉,终
于使我结束了坏歌曲的写作”。
一个甘为民众喉舌的音乐家,一个敢向权威挑战的人,才能写出时代的最强音。
聂耳在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在“左联”的党
组织遭破坏,田汉和阳翰笙相继被捕后,聂耳也被列上了黑名单。党为了保护这位年轻
有为的战士,派他出国学习。聂耳遂于1935年4月离开上海东渡日本,准备转道苏联到西
欧去加深他的音乐修养。到日本后,他曾不断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进步文艺工作,还计
划写一个大型歌剧。不幸,这一计划还没实现,他就于这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县鹄沼
海滨游泳时被汹涌的海浪吞没,年仅23岁。
闻讯,留日学生和华侨悲痛不已,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公推聂耳生前好友张天虚赶
赴现场收殓,并在当地火化,负责将骨灰送回祖国。1936年,张天虚几经辗转,将骨灰
送回上海。1937年8月,回到家乡,次年安葬于昆明西山高峡山麓华亭寺附近的山坡上。
墓前竖有徐嘉瑞撰“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的墓碑。
一代音乐天才聂耳,用音符鼓舞人民作战的斗士,永远离开了人间。
《义勇军进行曲》遂成千古绝唱。人民音乐家聂耳,他的灵魂和生命全部溶入这首
乐曲中了。
田汉被捕后被解往南京,因患背疽,经徐悲鸿保释,出狱就医,软禁于南京。
田汉在南京狱中听到聂耳淹亡的噩耗后,顿时感到极大的震惊和悲痛,热泪纵横,
写下一首挽诗,寄托他对这位忘年知己、亲密的战友的哀思: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几吞声。
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只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
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青年聂耳化为黑色的海燕,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迎着暴风雨飞去,永远永远地飞
走了。
一定要完成战友未竞的事业!出狱后,田汉活跃于南京、长沙、武汉等地,对国民
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给予猛烈抨击和无情揭露。抗战初期,他创作和改编了《新儿女
英雄传》、《江汉渔歌》等大量戏曲剧,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创作热情。抗战胜利后,田
汉回到上海,先后写出了话剧《丽人行》、电影《忆江南》、《梨园英烈》等剧。《丽
人行》后来还被改编拍摄成电影。
“一二·九”运动后,《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传遍中国大地,鼓舞、激励着中华儿
女奔赴抗日前线。
一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路过天津青年会堂体育馆时,远远就
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