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恐怖》第20章


破了地域的限制,开始出现泛化的倾向、“各种恐怖主义者正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和联合,很可能形成形形色色的、程度不同的、超国屏的恐怖主义统一截线。”'3'恐怖活动跨国发展的蔓延,不仅对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也给我国的反恐斗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些特点决定了提高武警部队反恐能力,必须把加强思想建设,认清恐怖主义本质与危害,与党中央决策保持高度一致摆在首位。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恐怖主义组织所提出的政治口号,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容易迷惑思想。“9?11”事件之后,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报复。其思想根源,就在于以行动的政治目的为判断标准。这种主观片面性的观点,对部队执行反恐任务有害无益。
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与国际反恐怖斗争合作的历史来看,正因为一些国家从维护或扩张自身的利益出发,把他国恐怖主义组织的政治目标作为评判的标准,才使得国际反恐怖斗争长期困于双重标准,难以有效合作;也才使得恐怖主义组织有机可趁、有恃无恐、泛滥为祸。近年来,我国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极力扶持下,加紧了理论编造并加强了宣传,极力鼓吹其崇高的政治理想”,蛊惑人心。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也加紧利用这些理论来推波助澜、如果我们也持这种以政治诉求为依据的双重标准,那么,不仅不利于形成打击“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的国际统一战线,而且也容易使官兵思想上产生模糊认识,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影响反恐任务的完成。
因此,应加强对恐怖主义本质及其危害性的教育,同时,对以恐怖主义为手段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还应从法理、民族学理与宗教教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其理论与行为特征,这对孤立恐怖分子、团结广大群众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境内的恐怖主义组织分裂国家、危害社会的犯罪本质,坚定为维护祖国的安全与统一而战、为维护国法尊严而战、为保卫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而战的信念,一旦出动,全力以赴,决不手软。
对打击恐怖主义,我国政府历来态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支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打击国内的恐怖活动,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刑法》第103条明文规定了“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第120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预防性的打击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优势,严查严打,力争把各类恐怖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当代恐怖主义活动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决定了反恐怖斗争应坚持“严密防范,合力争除,及时善后”的战略指导,坚持防范、打击、救援并举。“9?11”事件表明,对恐怖主义活动,如果在事前不能扼杀,遭打击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斗争的准备上,当前应注意加强对善后救援的准备,不仅要进行方案、队伍、装备及训练等方面的准备,还应做好社会反恐怖心理作战的充分准备,做到一旦遭到打击,就能够在实施救援的同时,展开强有力的宣传与安抚工作,尽快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
从以往所担负的任务并借鉴国外反恐斗争的实践来看,武警部队在反恐斗争中,主要作为武装打击力量使用:平时武装镇守,震慑治安;接警后立即出动,坚决打击恐怖组织,并参与遭打击后的现场清理,消除后果;在作战方面,主要担负反劫持、捕歼、清剿等任务。因此,筹划与指导武警部队反恐能力建设,应该依据国家反恐斗争全局的需求,以反恐作战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防范与救护能力建设,增强完成综合性任务的能力。努力把点状配置。便于就地就近用兵的优势,转化为具备多种能力、便于灵活使用、确保完成任务的胜势。武警部队的反应能力建设,涉及部队建设的许多方面,如装备建设的发展,战法的改进,与“联指”机构的协同,指挥效率的提高,分队训练的改革,等等。为适应当代反恐斗争的需求,从反恐能力总体构成的角度看,当前,应着重加强情报侦测。快速反应与抵达、综合作战等三项能力建设。
关于情报侦测能力建设。情报灵敏、准确与及时,是反恐能力建设的基础。武警部队的情报侦测能力建设,主要应在三个方面加强:
各级要加强与军队、地方情报部门的联系,拓展渠道。多方获取,既要对国际国内恐怖主义活动的状况有整体上的了解,掌握特点与发展趋势,以指导整体建设,又要对各驻防区域内的社会治安态势、可能发生的恐怖活动有一个切实的把握,加强战备建设的针对性。
在情报的处理与传输上,要实现由简单的描述向综合分析判断转变,及时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辅助;由按部就班的传送向实时传报转变,使部队及时掌握总体情况,了解总部的意图与决心,及时做好准备,使总部及时掌握各地情况与部队建设情况,及时对症指导。
要着眼实战的需要,加强侦测器材的建设。不仅要完善装备现有的潜听、夜视等器材,而且要进一步开发能对遮蔽、被封闭脱目标内的情况实施有效侦察的装备。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除对恐怖组织基地等固定的目标实施一定规模的镇压摧毁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捕歼零星或小股匪徒,而且往往是在复杂的地形上作战,如城镇居民地、机舱。船舱、车厢以及岩洞内等等,尤其是反劫持战斗。民匪混杂,对遮蔽目标内的情况的掌握,就成为决定战斗胜利的关键。要减少行动的盲目性,确保人质安全,减轻伤亡,既要靠发挥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准确掌握情况,也应该向高科技要战斗力,开发实用高效的侦测装备,穿透视听障碍,使作战部队耳聪目明。
关于快速反应与抵达能力建设。快速反应与抵达是反恐怖战斗突然性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快速反应,必须严格落实战备制度,保证通情畅通,确保部队能随时按要求出动。从武警部队现行装备来看,输送装备的数量与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抵达的需求。解决快速抵达的问题,应该多管齐下:要管理好、发挥好现有装备的效能,保证开得动;要加强与空军、陆航部从以及地方民航部门、水运部门的联系、争取空运、水运的支持,确保能克服地形障碍,及时到位。同时,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加强武警航空兵部队、水上突击部队建设,逐步提高立体输送的能力。
当前,为确保部队能够快速反应、快速增援,应充分发挥武警部队点状配置的优势,构建点面兼顾、快速反应、相互支援的用兵网络。应进一步加强内卫总队各级机动分队建设,提高反恐作战的能力,一旦近警,各点可风立即先行反应,尔后上级再行增援,确保随时上一线,及时控制事态;同时,在各机动师配置反恐突击连,作为各战区的预备队,担负相应地区的支援任务。为确保消灭防区结合部的“死角”,总部应组织各省总队驻省域边界的部队开展协作,指定负责部队,明确作战区域与任务、协同方法、保障协作方式,并进行协同反恐作战训练,使恐怖组织无法在“三不管”的地域寻隙生存。
关于综合作战能力建设。所谓“综合”,就是“防、打、救、抚”等多种能力的综合。由反恐斗争的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担负任务的部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作战能力,完成好反劫持、捕歼、清剿等任务,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防范与消除恐怖打击后果的能力,如对进入重要目标的人员与物品的安全检查,对遭袭击目标的抢救与清理,排爆各类常见的爆炸物品,及时侦测与消除生化污染。尤其是反生化打击能力的建设,需要重点加强。我国以往的防生化作战,重点是部队防护,对社会防护的准备欠缺。据对天津市的调查,全市近千万人口,军地双方都没有一支专职的反生化队伍,没有专项的应对预案,也缺乏必要的物资准备。一旦发生大规便的生化袭击,后果不堪设想。武警部队作为相对稳定驻守的武装力量,若组建反生化作战分队,不仅有利于平时反生化犯罪,战时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安抚工作,虽然以驻地党委政府为主体实施,作为救援现场的一线力量,武警部队也应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