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侵略步骤。早在19世纪末叶,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其基本国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以解决“满蒙政策”为中心议题的“东方会议”,主要是确定新的对华政策,意欲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20年代末至30年代,日本国内矛盾激化,连续发生经济危机。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和实现夺取中国东北的战略计划,日本于1931年蓄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局部战争。由于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并于1932年3月操纵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随后,日本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华北,侵占热河,进逼北平、天津,策动“华北事变”,并加强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准备。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接着,形成德、意、日法西斯轴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日本政府认为只要对中国“加以一击”,就能使其完全屈服,从而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计划在华北,两周内攻克大同,一个月攻占整个山西;在东南,10天占领上海,3周攻克南京,一个月逼近武汉;在华南,一举攻克广州,在3个月内结束对华战争。然而,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打破了帝国主义的迷梦。就在芦沟桥事变当夜,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激战,芦沟桥历经三失三得,迫使日军不断增兵。
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形成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初期对日军做了较为积极的抵抗,进行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战役,给日军以杀伤和消耗,特别是台儿庄一战,更是对日军的一次重大打击,但是由于国民党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国民党的数百万大军在日军压力下节节败退。到1938年10月,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以及江苏、安徽等省的大部分地区相继落入日军手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不断打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雁门关伏击战等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的斗志和信心。日本在占领广州和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特别是遭到八路军、新四军的沉重打击,便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转移其主力于解放区战场。从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改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来打击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巩固其占领区。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推行“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为粉碎日军的企图,八路军总部决定大举破坏正太路,进行“百团大战”。这次战役从1940年8月至12月历时近4个月,消灭敌伪军2.5万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与此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扫荡斗争,坚持敌后抗战,牵制了大量敌人,破坏了日军北上侵苏的计划。日军经过几年对我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作战,开始认识到剿共仅靠武力进行征伐不能取得成效,因而实行所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力战”,进行频繁的“大扫荡”,敌后抗战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同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磨擦并多次掀起反共高潮,但我军和解放区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渡过了困难时期。
从1943年开始,战争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3年2月,苏联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9月,意大利政府宣布投降,德、意、日联盟瓦解。太平洋战场的形势也朝着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美军继1942年在珊瑚岛和中途岛海战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后,于1943年2月攻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从而转入战略反攻,迫使日军转入了战略防御。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在中国人民特别是敌后战场军民的有力打击下,部队士气低落,战斗力明显下降,同时,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也加剧了日本的国内矛盾,人民反战情绪激增。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改变其在太平洋战场的不利态势,日本急欲结束对华战争,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为此,日本企图大力扶植和加强汪精卫伪政权的政治力量,并对蒋介石施加一定的压力,促成蒋、汪合流,以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在作战指导上,日军强调确保其占领区,保证重要资源开发地区、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安全,并以部分伪军接替部分日军守备任务,以便抽出日军用于太平洋战场和在中国占领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而在国际形势日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情况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仍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敌后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严重困难,坚持了敌后抗战,并从1943年起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时期,不仅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和“清乡”,而且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而在太平洋战场,日本侵略者还在继续顽抗。为准备决战,日本大本营于1945年1月制定出《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不仅规定陆海军的作战方针任务,而且把日本人民直接投入决战准备。1945年上半年,中国敌后解放区军民,继1944年春、夏、秋季攻势作战后,又发起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迫使其退守主要交通线、重要城市和沿海地区。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掷下两颗原子弹,给日本以巨大打击。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同时宣布参加《波茨坦公告》,9日,100余万苏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同一天,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解放区军民立即展开全面大反攻,解放了大片国土。在中国、苏联、亚洲各国以及美、英等盟国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日军迅即崩溃。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日本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上看,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的是追求侵略扩张、奴役他国人民的非正义战争,“多行不义必自毙”是造成它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日本军国主义自以为倚仗几百万大军就可以为所欲为,岂不知它所进行的不义战争虽取得一些局部的、暂时的胜利,但在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正义斗争和无比强大的力量面前,终究逃脱不掉失败的命运。从经济上看,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难以支持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争。从军事上看,军令、军政分离,陆、海并立,使日军在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上,常常是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战略目标脱离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一味追求扩大战线,作战指挥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迷信“天皇神威”和精神力量,骄兵思想恶性膨胀;军事思想落后等等。
而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之所以能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首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全国性抗战,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以及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第二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包括国民党内的广大爱国人士和官兵,以及海外侨胞,特别是广大工农兵的英勇牺牲、团结奋战;第三是由于敌后解放区军民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正确路线、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原则,抗击敌军主力,担负了抗击侵华日军的大部和几乎全部伪军的重担;第四是由于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
小说推荐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多人★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退避三舍斗楚兵春秋之际,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
- 最新章:第145章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内容简介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
- 最新章:第92章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作品: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美 迈克尔·H·哈特 苏世军 周宇 译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一书中,分别给他细心挑选的一百个人物评功论过,排名定位,而且强调,这是一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不是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册 正文1.穆罕默德 2.艾萨克
- 最新章:第7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作者[德 汉斯·雅各布森 英文版引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遭遇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德国不仅在其东西两部分之间出观了一种严峻的政治分裂,而且大量最重要的军事文件还从西德转移到了美国,一小部分转移到了英国。还有为数可观的文件,尽管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肯定也在最后时刻不
- 最新章:第109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