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敌人四面封锁的艰难条件下,领导全国军民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为苏联由战争转入和平建设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其利益的各个党派在边疆各地区,尤其是南部和东部边疆地区结成了反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线,组织反革命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还同俄国处于交战状态,他们的军队还驻守在从里加到多瑙河口一带,对苏维埃俄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形势下,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短期内完成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平息反革命暴乱,粉碎德奥等国的进攻,建立全国革命政权和新型工农红军等重大举措。这一切为日益临近的内战准备了力量,设置了战场,赢得了时间。
1918年3月15日,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对俄国东部联合进行干涉”的决议。5月底,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俘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策划下打响了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内战第一枪。该军迅速由2万人扩充到6万余人,并支持东部各地的反革命势力,成立了一批反革命政府,建立了一批反革命武装。与此同时,在德国扶植下的旧俄将军克拉斯诺夫、阿列克谢耶夫、邓尼金等人,也在俄国南方纠集反革命武装,伺机向顿河、库班、高加索进犯,到1918年夏,苏维埃共和国已面临四面包围的严峻局面: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武装,先后占领了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一部、高加索、中亚、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大片地区,几乎相当于苏维埃共和国四分之三的国土,形成了东、南、北方以及高加索等数条战线,绵延1万多公里。此时,全线白军总共约有70余万人,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处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的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极大困难:与南方产粮区的联系被切断;工业陷入崩溃;反对粮食垄断政策的富农分子不断暴动,饥荒蔓延,人民忍饥挨饿。
此时,工农红军刚组建不久,有志愿兵30万人,与敌军相比,处于劣势。根据列宁的提议,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一切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宣布粮食专卖和余粮收集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在军事方面,鉴于夏季的形势,俄共中央确认东线是主要战线,并通过了加强东线的决议。东线红军于6月组成东方面军,共有步、骑兵7—8万人,辖五个集团军,在伏尔加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展开在2000公里的正面上。
此时,东线高尔察克白军与捷克斯洛伐克军团15万余兵力,继续西进,他们的企图分别是:向彼尔姆进攻,以便与由北线南下之敌会合;完全占领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然后由此向莫斯科进攻。为了阻敌西进,把敌人赶过伏尔加河,解放其中游地域、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打通与土耳斯坦的联系。东方面军各部于8月底和9月初先后对敌发起进攻。经过近两个月的进攻作战,东方面军在750公里宽的地带内突破了敌军防线,向东推进了300—400公里,暂时夺取了战略主动权,稳住了东线形势,打击了白军士气。
在南线,克拉斯诺夫白军在德军的支持下,由顿河向南方重镇察里津进攻。北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先后攻占了萨尔斯克和提霍列次克等车站,切断了北高加索与察里津的联系,企图打通一条通往黑海各港的通路,以便以南方保障克拉斯诺夫白军的后方。在敌突然进攻的情况下,南线红军被迫组织防御,在察里津、格罗兹尼等要点进行了顽强的保卫战和塔曼集团军的撤退。在抗击东线和南线进攻之敌的同时,北线红军在沃罗格达、科特拉斯两地组织了防御,粉碎了在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的外国干涉者南下与东线白军会师的企图。总之,经过内战初期前几个月的作战,弱小红军顶住了敌人首次进攻浪潮,经受了锻炼,但不久又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斗争。
1918年11月,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向协约国投降,德国和奥匈帝国发生革命。苏维埃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并着手解放被德国侵占的领土。协约国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腾出手来,加紧了对苏俄的干涉,向俄国增调大批兵力,占领了黑海各港口、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南部。原来投靠德国的邓尼金、克拉斯诺夫又倒向了协约国。这一时期,南线成了反苏维埃势力的主要战略基地。苏维埃共和国又一次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的领导,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1月底决定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由列宁任主席,负责领导全国的军事与经济活动,确保前后方的统一。11月26日,俄共中央决定,要竭尽全力在各条战线展开进攻,特别要在威胁最大的南线展开进攻。战略方针是:在白军同干涉军会合之前先歼灭白军,然后再击败干涉军。至1919年初,红军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解放了乌克兰以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等粮食、燃料产区。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在当地人民奋勇斗争下也获得解放。至此,苏维埃共和国的地位大为巩固。红军的初步胜利迫使帝国主义者放弃了直接出兵的打算,改为支持俄国反革命势力和策动俄国西部、西北部的邻国向苏维埃共和国进攻。
1919年春,苏维埃共和国国内形势仍然十分艰难:粮食和油料危机加剧,国家仍处在四面受敌的状态,战线长达8000公里。国内外反革命武装计划在3月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主要突击力量仍然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高尔察克在东线实施主要突击,邓尼金在南线,尤登尼奇在彼得格勒,末勒尔在北线,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民族主义分子在西线分别实施辅助突击。各线白军共15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51万人,协约国利用其海上优势,对全线白军实施广泛支援。此时,红军共有14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38万余人。至4月中旬,各线白军不断进攻,使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势渐趋恶化,东线形势尤为严重,它再次成为共和国的主要战线。俄共中央分析了当时形势,确定了粉碎高尔察克,解放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战略任务,并采取措施,增加武器生产,改进交通运输,给东线增调人力物力。
几经削弱的东方面军到4月中旬补充到14万人,编成两个集群:由第一、四、五和土耳斯坦集团军组成南方集群,伏龙芝任司令员,其任务是由布祖克地域向乌法实施深远包围突击,在450公里宽的正面上粉碎敌西集团军;由第二、三集团军组成北方集群,绍林任司令员,其任务是向萨腊普利、彼尔姆方向实施正面突击,击溃敌西伯利亚集团军。东方面军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粉碎了高尔察克的西集团军和西伯利亚集团军,进到了乌拉尔山前地带,向前推进了350—450公里,解放了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重要产粮区和工业区。通过反攻,红军在东线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取得了对高尔察克白军的决定性胜利。
1919年上半年,正当东线红军大举反攻之际,获得协约国大量武器援助的邓尼金已成为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突击力量。邓尼金在从伏尔加河到德涅斯特河1300公里的正面上大举进攻,企图迅速占领莫斯科,消灭苏维埃政权。于是,邓尼金成了主要威胁,南线再次成为主要战场。对此,7月9日列宁向全党发出了“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红军总部制定了在南线反攻的计划。为了便于指挥,把原来在1300多公里宽正面上作战的南方面军分编为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到10月中旬,南线红军总兵力已达18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南方面军的反攻从10月11日持续到11月18日。其间,实施了奥廖尔—克罗梅进攻战役和沃罗涅什—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到11月17日,红军攻克了库尔斯克,重创了邓尼金志愿集团军,切断了它同顿河集团军的联系。到11月下旬,南方面军的顺利反攻已发展成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全线总攻。南线红军的进攻从1919年11月19日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至1920年1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53天。此间,红军两个方面军在11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前推进3550公里,粉碎?
小说推荐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多人★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退避三舍斗楚兵春秋之际,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
- 最新章:第145章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内容简介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
- 最新章:第92章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作品: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美 迈克尔·H·哈特 苏世军 周宇 译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一书中,分别给他细心挑选的一百个人物评功论过,排名定位,而且强调,这是一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不是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册 正文1.穆罕默德 2.艾萨克
- 最新章:第7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作者[德 汉斯·雅各布森 英文版引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遭遇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德国不仅在其东西两部分之间出观了一种严峻的政治分裂,而且大量最重要的军事文件还从西德转移到了美国,一小部分转移到了英国。还有为数可观的文件,尽管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肯定也在最后时刻不
- 最新章:第109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