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第73章


恕M斯芗贫本?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74 凡尔登之战
近代战争史上的“绞肉机”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一次大厮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大战的中期,德军在东线即对俄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为尽快打败英、法军队,其主攻方向转回到西线,决心首先攻克法军坚守的战略要地凡尔登。然而,事与愿违,德军不仅没有攻下凡尔登,而且惨遭失败,以致使同盟国实力大为减弱,战场局势迅速向有利于协约国方面转化。由于这次交战破坏之惨烈,伤亡之巨大,因而军事历史学家称之为“绞肉机”之役。
1916年2月21日,德军开始对凡尔登要塞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法国主力部队。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边境的战略据点,是法国整个国防线的支撑点。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三集团军(由埃尔将军指挥,拥有11个师,632门火炮)防守。
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堡垒地带构成。
德军指挥部计划以第五集团军(由威廉皇太子指挥,拥有17个师,1204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683门,168架飞机)攻占凡尔登地域。计划在正面的一个狭窄地段(宽15公里)实施突破。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正面展开了六个半师,879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522门),这就使德军处于优势:步兵比敌军多两倍,炮兵比敌军多三倍半,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
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公里的正面上,以整个集团军的炮兵进行八个半小时的冲击前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军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德军于2月21日发起进攻,当天占领了第一阵地,在随后的四天中(2月22—25日)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但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最前面为强击群。法军总指挥霞飞将军于2月25日命令第二集团军(司令官为贝当将军,5月1日起为尼韦尔将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杜克—凡尔登公路(又称“神圣之路”)运送作战部队和物资。从2月27日至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3900辆汽车输送了19万名士兵和2500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
从3月5日起,进攻正面扩大到30公里,德军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但是仍未奏效。经过70个昼夜(从2月至4月)作战,德军总共才推进6—7公里。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磨盘战。
1916年6月,德军指挥部再次试图突破凡尔登筑垒地域的防御,又未成功。到7、8两月德军仍未能摧毁法军的防御,1916年6月,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7月,盟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这些情况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9月2日)。1916年10月24日,法军转入反攻,至12月18日法军收复杜奥蒙堡垒和沃堡垒。12月21日,法军前进到他们在2月25日原先据守的地区。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经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凡尔登之战的规模和残酷性都是很大的,法军先后投入了70个师的66个师,德军投入了46个师,双方死伤约100万人。因此凡尔登之战有“绞肉机”之称。凡尔登之战是大战中期阶段的决定性一战,法军站住了脚跟,德军不但未能一举迫使法国投降,反而使自己军力开始衰落,日益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凡尔登一战之后,德军就逐步走上了失败的途径。1918年11月10日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战略战术正确与否,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确具有重要作用。
德军企图在一个狭窄地段上先使用急速攻击,后转入稳步进攻,并采用“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原则去突破坚固的防御,显然不是高招。法军指挥部为了变更作战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车,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在凡尔登战役进程中,广泛地使用了迫击炮、轻机枪、掷弹筒以及喷火器。法军采取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数国家认为应在边境地带修建筑垒地域的一个根据。
75 日德兰海战
海战史上战列舰队最后的告别战
日德兰海战亦称斯卡格拉克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海军历史上战列舰大编队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凭借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迫使德国大洋舰队不敢贸然出港。战争初期的被动态势,使德国人最初把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传统军事实力的陆军身上,海军则仅以小兵力开展海上游击战,袭击协约国海上交通运输船。但是,通过一年的作战,形势并未好转,凡尔登战役后,德国陆军陷入持久作战的困境,企图在陆上结束战争的梦想破灭了。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改变初衷,把战略重心转到海上。为了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保证德国在海上的行动自由,扭转被动局面,德国统治当局准备在海上寻找机会与英国进行决战。
1916年1月,德国海军对大洋舰队司令部进行了调整,任命舍尔海军上将为舰队司令。舍尔一到任,就着手制定对英国舰队实施主动进攻的作战计划,企图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海岸,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集中大洋舰队主力进行决战,彻底消灭英国主力舰队。为实现这一目的,舍尔集中部分战舰,用了4个月的时间,执行偷袭和骚扰英国的计划。5月中旬,舍尔命令希佩尔海军上将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战役佯动舰队,引诱英国舰队出港。舍尔则亲率大洋舰队主力,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重兵集团,隐蔽在佯动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歼击上钩之敌。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然而,舍尔怎么也没想到,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早就被英国海军截获。这是因为1914年8月,俄国在芬兰湾口击沉德国“马格德堡”轻巡洋舰后,俄国潜水员在德国军舰残骸里,意外发现了一份德国海军的密码本和旗语手册,并将其提供给英国海军统帅部,使英国海军轻而易举地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准确地掌握了德国海军的行踪。
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根据掌握的德国海军情报,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方案,决定由海军中将贝蒂率领4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和27艘驱逐舰作为前卫舰队,先追击来袭的希佩尔舰队,等舍尔率领的主力前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