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人,但在战略上却取得了保卫首都的胜利。李乘胜北上,8月底,与北军进行第二次马那萨斯会战。南军有5.4万人,北军8万人。李高超的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小部队把北军主力吸引到阵地上,主力机动,从侧翼和后方发起进攻,然后正面、侧面夹击,一举击溃了北军。北军伤亡1.4万,被俘7000人。南军兵临华盛顿城下。北军9月在安提塔姆会战中才顶住了李军攻势。在海战方面,虽然北方海军占压倒优势,但南方的装甲战舰也给北方带来很大麻烦。
这一阶段南方占了明显优势。北方失利原因除了南方军队素质高和李的杰出指挥外,更主要是因为北方资产阶级害怕发生革命,不敢明确宣布废除奴隶制度,解放黑人,而幻想通过妥协来重新实现南北统一。
林肯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下决心解决黑人和奴隶制这一核心问题。于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见,顺应历史潮流,于1862年9月22日,毅然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美国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解放。这一伟大历史文件敲响了南方奴隶制的丧钟。同时,林肯还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颁布《宅地法》,把西部土地分给人民;武装黑人;实行征兵制;改组军事指挥机构,撤换了同情奴隶主、作战消极的麦克莱兰,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向富人征累进所得税,镇压“铜头蛇”反革命分子,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北方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有近百万人踊跃参军,其中有23万黑人士兵。战争从1862年9月进入了“革命战争阶段”。
北军司令格兰特和名将谢尔曼共同制定了“总体战略”,即不但消灭敌人军队,还要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和敌方居民的战斗意志。正如谢尔曼说的:要使敌人今后几代也不敢发动战争,“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如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破坏我们认为应该破坏的一切东西……”北方军队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术,从1863年起,双方进行了三次大战:
一是昌西洛维尔战役。1863年4—5月,北军波托马克军团13万人同李指挥的南军6万人在昌西洛维尔激战。李克服了兵力上的劣势,机动灵活地与北军周旋,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北军主力,亲率主力迂回包抄北军,从侧翼和背后袭击北军,一举将北军击溃,北军损失了1.7万人,南军损失1.2万人。但南军骁将“石墙”杰克逊被击毙。这是南方取得的最后一次战役的胜利。
二是葛底斯堡战役。1863年6月,李军8万攻入宾夕法尼亚州,北方再次告急。林肯急召波托马克军团11万人迎击。
这次李低估了对手,以为又和以前一样指挥拙劣,自己能轻易取胜,因此没采用惯用的牵制行动。未料北军已任命悍将米德任军团司令。米德率军在交通枢纽葛底斯堡堵住李军。7月1日,李军向北军防守的高地发起猛攻。第一天便突破北军防线,北军死伤惨重,仅被俘就达5000多人。李得意起来,令部队停下来休息,等待后续部队上来,从而给北军以喘息之机。7月2日下午,南军以300门大炮猛攻,北军奋勇抗击,顶住了南军的攻击。第三天,南军孤注一掷,发起总攻。几个师长旅长亲自挥刀上阵冲锋。北军炮兵以猛烈火力吞噬了一群群南军士兵。但南军不顾惨重伤亡终于冲上北军主阵地公墓岭顶峰,双方展开白刃战。这时北军全线反攻,终将南军全歼。只见北军阵地上到处堆积双方士兵的尸体,南军2个旅长和15个团长全都阵亡,死伤2.8万。北军伤亡也达2.3万。李率军后撤。这次大战是内战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场上有棵树竟身中250弹。这一仗扭转了东线战局,从此北方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三是维克斯堡战役。维克斯堡是控制密西西比河和西部铁路网的战略要地,南军在此严密设防,号称“南方的直布罗陀”。北军几次进攻都失利了。从1863年2月开始,格兰特率3个军团7万多人围攻此堡。因敌工事坚固,几次进攻受挫。格兰特便采取围困战术,切断了敌军所有的供应线。经过几个月围困,堡内敌军弹尽粮绝,连猫、老鼠都被吃光了。
北军又连续47天炮轰,迫使南军7月4日举白旗投降。北军共俘敌3.7万,内有15名将军,缴获大炮172门。至此,北方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将南方领土一切两半。
三次大战后,南军气数已尽,北军士气越来越高,不断发起强大攻势。1863年11月,又取得查塔努加战役胜利,击溃南军4.6万,向南方后方进攻的大门敞开了。
1864年,北军向南方发起三路攻势。在东战场,格兰特采用消耗战略,经荒野战役、冷港会战,使李军团主力消耗殆尽,损失3.2万,再无力进攻了。在西线,谢尔曼长途奔袭敌后方。他指挥10万大军插入南方腹地,9月攻占南方最大工业城市亚特兰大。从11月15日起,又挑选6.2万精兵,发起“向海洋进军”,一个多月大军长驱300多英里,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烧毁种植园、城镇和村庄,摧毁工厂企业,连铁轨都拆下来弄弯。南方到处火光冲天,一片废墟。12月21日大军攻占了萨凡纳,完成了摧毁南方后方的任务。与此同时,北方海军也对南方实行“窒息式封锁”,完全切断了南方对外联系。
1865年,南方已山穷水尽,濒临崩溃的边缘。北军从陆海两个方向发起最后攻势,北军攻克重镇彼得斯堡和南方首都里士满,李军还剩不到3万残兵败将,4月9日被迫向格兰特投降。不久,南方残军17万全部放下武器。在北方取得胜利的时刻,南方奴隶主分子暗杀了林肯总统。但这一垂死挣扎挽救不了南方失败的厄运。
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南方奴隶制度的灭亡而告终。北方胜利的原因,是由于林肯能顺应历史潮流,采取解放黑人等一系列革命措施,调动了北方广大人民和黑人的积极性,同时国际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援,南北方经济力量的悬殊也是北方胜利的重要因素。
这场战争具有现代总体战争的许多特点:双方均实行征兵制,共动员了400万人参战;双方均动员全部人力物力投入战争;战争目标不仅要消灭对方,而且要摧毁对方的社会经济制度,彻底征服对方;双方共死亡62万人,其中北方36万,南方26万,伤者百万以上,耗资250亿美元。损失之大,消耗之严重,均为近代战争之首。此外,战争中广泛使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如无线电报、装甲列车、卡宾枪、开花炮弹、照相侦察、高空气球、装甲舰、水雷、潜水艇、扫雷装置,等等。这些使战争面貌大为改观,后勤供应也更为复杂。
因此这场战争在军事史上占有显著地位,被称为“第一次现代战争”。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正如列宁所指出,它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60 普奥战争
“用铁与血”统一德意志
普奥战争亦称七国战争,是近代战争史上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进行的王朝战争。普奥双方参战总兵力分别达63万和58.5万人。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多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两强争霸的斗争仍然很激烈。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邦国之中,奥地利历来居于领导地位。1848年3月,德意志联邦的各邦代表,在美因河衅的法兰克福召开预备会议。会上,对以谁为核心组成统一的德国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多数代表主张,应由奥地利领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大德意志派”;少数代表认为,应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由普鲁士领导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小德意志派”。此外,也有若干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主张,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各派都固执己见,不肯妥协,以致争论不休。最后,虽然选出了奥地利的约翰大公担任临时的帝国首脑,但他并没有任何实权,各邦的王公根本不听他的调遣,所以这个首脑形同虚设。德意志仍然无法统一。相反,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两个大邦国即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小说推荐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多人★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退避三舍斗楚兵春秋之际,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
- 最新章:第145章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内容简介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
- 最新章:第92章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作品: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美 迈克尔·H·哈特 苏世军 周宇 译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一书中,分别给他细心挑选的一百个人物评功论过,排名定位,而且强调,这是一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不是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册 正文1.穆罕默德 2.艾萨克
- 最新章:第7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作者[德 汉斯·雅各布森 英文版引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遭遇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德国不仅在其东西两部分之间出观了一种严峻的政治分裂,而且大量最重要的军事文件还从西德转移到了美国,一小部分转移到了英国。还有为数可观的文件,尽管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肯定也在最后时刻不
- 最新章:第109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