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想史》第40章


海德尔认为民族(Volk)是最重要的人类共同体。它在时间上先于个人。
Volk这个词对他来说,与其说是在一共同地域内服从于同一的法律的人群的集合体,不如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它是由历史进程塑造而成,并用语言来表达其精神的。
语言问题在海德尔的社会哲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语言问题早就引起不少思想家的注意,但德国学者似乎对此问题更着迷、更具悟性。
1784年,海曼(Haman)写信给海德尔,“如果我像狄莫西尼斯①一样雄辩,我要一再重复的就是一句话:理性就是语言,就是逻各斯,我会吸吮语言的精髓,至死方休。”
②海德尔无保留地赞同海曼的论点。他常说语言
①古希腊演说家,以雄辩著称。
②转引自霍索恩:《启蒙运动与失望》,第38页。
…… 194
第八章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社会思想781
不是语法家的禁脔,“每一个民族都以其思考的方式说话,以其说话的方式思考”。
①语言是任何民族的同一性的基本因素,语言表现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只要语言还支持着凝结于语言中的传统,民族特性就不会丧失。
这并不是说海德尔不重视政治组织。他相信政治组织乃是某种自然而成的事物,但他视它为第二位的,是受文化因素决定的。国家的本质不是主权的存在,而是一种人类的共同体,因其需要而发展出政治组织。国家的力量依赖于共同体的力量,当后者虚弱时,最强大的政府也无能为力。优良的法律不是有国家力量为后盾的法律,而是基于古老民族风习的法律,这观点与孟德斯鸠相合,但他没有给睿智的立法者留下多少余地,而这是萦绕孟氏挥之不去的思虑之事,因此海德尔的观点似更加一致。
但他也不是现存政治的辩护士,民族国家的有机体理念正是他用来而与现存事物秩序相对抗的乌托邦。
海德尔认为,人类历史乃是民族的历史并且是被包含在后者之中的。这一信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结论:任务不在于展示一个单一的发展模式,而是去把握历史事件的全部多样性,历史的财富决定了人类的财富。同时这也暗含了一种值得赞赏的谨慎,即怀疑把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区分成高级的和低级的做法是否明智,因每一个民族有其自己衡量完美的尺度,切不可将这些不同的标准混同起来。因此他的《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更关注事实的多样性,天命的意图是在具
①转引自萨基:《社会学思想史》,第88页。
…… 195
81西方社会思想史
体的事件中随缘体现的,而非一种划一的历史规律。只有自然的总目的是划一的。
在社会思想史上,海德尔首先是文化科学的先驱之一。
他对文化的反省开启了两条思路,(a)
自然与所有人化环境中事物的区别乃是人的行动所致;(b)清楚地认识到人化环境的历史的与空间上的分化与差异。他比他的所有同代人都更充分地认识到这两类问题。
83黑格尔:市民社会A黑格尔哲学代表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最高成就。他把宇宙视为一逻辑体系;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显现。绝对精神仅在人类历史中方才达到自我认识,人的文化代表了绝对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
因此,从哲学过渡到社会、国家领域乃是黑格尔体系的内在行程。
黑格尔的社会理论主要见之于其《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以及《精神哲学》的相应部分。
黑格尔的社会及国家理论向来被认为是十分保守的。他反对把哲学当作私人艺术来研究,肯定哲学是社会现象,是“与公众有关的存在”
,并公开声明哲学“是为国家服务的”
政治目的,在当时,就是要使哲学成为普鲁士官方的哲学。他的许多观点与18、19世纪保守主义的议论颇为相似。
例如他批评社会原子主义,崇尚社会整体主义,他为社会划分为等级进行辩护等。
…… 196
第八章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社会思想981
但是,黑格尔的社会学说,如同康德、费希特的学说一样,负有为德意志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理论准备的使命,本质上是与保守主义相对立的。他是个理性主义者,反对把社会生活视为非理性的,他的理想是理性的法律,而非保守派所津津乐道的民俗。
他相信历史的进步。
反对把过去加以神化,他认为过去只是在构成为精神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限度内才有合理性,“但是把木乃伊带到活人里面去是不能在那里支持很久的”。
①他对法国革命抱着热烈赞美的态度,视其为“一次灿烂辉煌的日出”。这与保守派人士对法国革命的仇视态度大相径庭。
黑格尔对其同时代的自由主义有诸多批评,主要涉及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构成社会整体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等问题。黑格尔排除了任何原子主义的回答,也怀疑社会契约论的任何变种以及功利主义的概念。他认为自由主义的错误在于把社会整体放在诸如个人意愿、个人利益等如此不确定及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但黑格尔仍然肯定个人的自主性,并不主张将这种自主性完全消溶在社会整体之中。同时,他从未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简化为二择一的问题:不站在个人一极,就要站在国家或社会整体一极。黑格尔认为最有趣的问题恰恰是超越这种黑白二分的观点。
(1)市民社会与国家
黑格尔的社会分析在两个不同的基本层面上展开:社会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49页。
…… 197
091西方社会思想史
经济关系层面(市民社会)与政治道德关系层面(国家)
,而在他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思想中这两层关系很少分开加以讨论。通常是二择一(独立的个人对主权国家)政治的两种要素在这里被认为是社会化的两种形式,或两个阶段。与保守主义不同,黑格尔并不认为从个人的自我利益发展出来的关系不存在任何社会联系的纽带,他把这种关系视为社会联系的特定形式。他也不像自由主义,视这种关系为最完美的社会联系。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综合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理论,但其出发点既非自由主义,也非作为一种确定的政治立场的保守主义,确切地说,是将自由派的政治经济学及市民社会概念与主要由孟德斯鸠提出的国家观调和而成的某种观点。
黑格尔把市民社会视为个人在其中经历社会化的环境之一,其基础是利益。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
但是如果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没有人能够满足其利益,除非他同时满足其它人的利益要求。从动机看其行动时,个人完全是独立的原子;但从其实际的社会作用看其行动时,个人又是多方依赖于别人。然而他之依赖于他人,并非有意选择的结果。这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的结果:社会生产基于劳动分工,没有谁能满足其需要,如果他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或不向别人提供帮助。这里包含了市民社会的两个原则:“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来说,他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但是特殊的人在本质上是同另一
…… 198
第八章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社会思想191
些这种特殊性相关的,所以每一个特殊的人都是通过他人的中介,同时也无条件地通过普遍性的形式的中介,而肯定自己并得到满足。这一普遍性的形式是市民社会的另一个原则。“
①“个别的人……都把本身利益作为自己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只能按普遍方式来规定他们的知识、意志和活动,并使自己成为社会联系的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②此外,个人的生存也依赖于所有与其有关的其它个人是否尊重其所有的权利,以换取对他们各自权利的尊重。这特别适用于对财产的保障。这样,市民社会不仅是一个通过劳动和交换过程自发形成的人们的相互联系的体系,而且还是一个制度保障体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