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32章


(了解得很不确定)。
“人之道或人的理性包含有(有这一对立)
爱邻居和正义“
②。

①据荷本,第二七九——二八○页增补。——译者②按黑格尔这段话是引用易经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一段话的意思,而附会来解释老子的道。——译者
…… 149
甲、中 国 哲 学541
以道就是“原始的理性,,产生宇宙,主宰宇宙,就F B F像精神支配身体那样”。
雷缪萨说,道这个字最好用O B来表示。
但它的意思是很不明确的。
中国人的文字,由于它的文法结构,有许多的困难,特别这些对象,由于它们本身抽象和不确定的性质,更是难于表达,中文的文法结构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洪波尔特先生在最近给雷缪萨的一封信里曾有所说明。

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曾化为佛,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老子的主要著作我们现在还有,它曾流传到维也纳,我曾亲自在那里看到过。老子书中特别有一段重要的话常被引用:“道没有名字便是天与地的根源;它有名字便是宇宙的母亲,人们带着情欲只从它的不完全的状况考察它;谁要想认识它,应该不带情欲。”雷缪萨说,从它的最好的意义说,这段话可以用希腊人的来表示。但是我们从这个O B教训里得到什么呢?
老子书中有很重要的一段常被引用。这就是第一章的开始。照法文的译本是这样的:“那可以理论的(或可以用言语表达的)原始的理性,却是超自然的理性。我们可以给它一个名字,但它是不可名言的。
没有名字,它便是天与地的根源,但有了名字,它便是宇宙的母亲。
人们必须没有欲望,才能观察它的庄严性;带着情欲,人们就只能看见它的不完善的状态,“
(它的限度,它的边极。)
“这些(它的完善性和不完善性)只是标志同一泉
①据荷本,第二八○——二八一页增补。——译者
…… 150
64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源的两个方式;而这个泉源可以叫做不可钻入的幽深:这个不可钻入的幽深包含着一切事物在它自身。“
①这整个说来是不能给我们很多教训的,——这里说到了某种普遍的东西,也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

那常被古人引用的有名的一段话是:“理性产生了一,一产生了二,二产生了三,三产生了整个世界。”
③(有人曾想在这段话里去找一个对于“三位一体”的观念的暗合)。
“宇宙背靠着黑暗的原则,宇宙拥抱着光明的原则。”
④(因为中文没有格位的变化,只是一个个的字并列着,所以也可以倒转译为“宇宙为以太所包围。”)

但为传教士们弄得很熟习的最有名的一段话是:“理性产生了一,一产生了二,二产生了三,三产生了整个世界”
,宇宙。
基督教的传教士曾在这里看出一个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观念相谐和的地方。这以下就很不确定了;下文是这样的:“宇宙背靠着黑暗的原则”
,而黑暗的原则据法文译本的解释是当作物质的。老子的信徒
①按老子这一段的原文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者。
②据荷本,第二八二页增补。——译者③老子原文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译者④老子原文作:“万物负阴而抱阳”。——译者⑤雷缪萨,三十一页以下;“论中国人的性格书”
(“关于中国人的追述”
,第一册)第二九九页以下。
…… 151
甲、中 国 哲 学741
究竟是否唯物论者是不能决定的。
黑暗的原则又是地:这是与前面所提到的卦相关联的,在那里地是属于阴的。
“宇宙拥抱着光明的原则”
,气或天。但这话又可解释为“宇宙为光明的原则所拥抱”。
所以我们可以颠倒过来,作。。。
相反的解释,因为中国的语言是那样的不确定,没有联接词,没有格位的变化,只是一个一个的字并列着。所以中文里面的规定〔或概念〕停留在无规定〔或无确定性〕之中。
这段话下面说:“温暖之气是由于谐和造成的”
;或者“温暖之气使得它们谐和”
;或者“温暖之气使它们结合起来,保持它们(事物)
间的谐和“
,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第三者,结合者。
“人们所畏惧的大都是作孤寡和忍受一切缺陷,而王公反以自称孤寡为荣”
,这话是这样注释的,“他我是孤寡由于他们不知道事物的原始和他们自己的原始。
因些事物的成长在于牲牺对方“
(这又被解释成“世界灵魂”)
;较好是这样,“它们增长由于减少,反之它们减少由于增加”
,——这也是说得很笨拙的。

另外一段话是:③“你看了看不见的名叫夷,你听了听不到的名叫希,你握了握不着的名叫微。你迎着它走上去看不
①按这一句和下面所引的都是对老子第四十二章这几句话的了解:“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译者②据荷本,第二八二——二八三页增补。——译者③同上。
…… 152
84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见它的头;你跟着它走上去看不见它的背。“
①这些分别被称为“道的连环”
〔按即道纪——译者〕。当引用这些话时,很自然地人就曾想到 和非洲人的王名Juba(尤巴)以及Jovis(约维斯)。
“夷”
“希”
“微”三个字,或I-H-W②还被用以表示一种绝对的空虚和“无”。什么是至高至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虚,无,惚恍不定(抽象的普遍)。这也就名为“道”或理。当希腊人说绝对是一,或当近代人说绝对是最高的本质的时候,一切的规定都被取消了。
在纯粹抽象的本质中,除了只在一个肯定的形式下表示那同一的否定外,即毫无表示。假若哲学不能超出上面那样的表现,哲学仍是停在初级的阶段。
下面这一段也是从雷缪萨引来的:“你看了看不见的名叫夷,你听了听不到的名叫希,你握了握不着的名叫微。”下面又说,“这三个东西我们不能把捉住;它们合拢来只构成一个东西。在它们上面的较高者并不比它们更优美,在它们下面的东西并不比它们更低小(更暗昧)。
那是一条没有折断的锁链,这个锁链人们是不能称说的;而这条锁链的根源是在那无存在者里面。“
关于这三个东西在一起还说了许多:“那是没有形式的形式,没有形象的形象”
,这个绝对的形式、绝对的形象就是“不
①按老子原文作:“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近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译者②雷缪萨自以为他在这三个字的音中就发现了耶和华(Jehowah)这个字。
(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者注)
…… 153
甲、中 国 哲 学941
可描述的本质。如果我们从它那里出发,则我们认识不到什么原则;没有什么东西是在它的外面。“
或者这样说:“你当面遇着它。你看不见它的头;你走在它后面,你看不见它的背。
一个人能够把捉原始的(古代的)
理性,并且能够认识(把握)现在存在着的东西(现在围绕着他的东西)
,则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理性的锁链。“
①所以就用一条锁链来譬喻这个观念,藉以表达理性的联系②。
到了这里现在还有两点需要提说一下。
第一:我曾引证了“三”
,因为在那里面我们想要看出别的类似这种形式的发生和起源。
那三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