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格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第16章


尽管当权者一再威胁他,苏格拉底仍然我行我素,从克里底亚的官邸出来,在一条狭巷中碰到一位二十多岁左右的俊美青年。 苏格拉底用手杖挡住他的去路,问他在哪里可以买到生活用品,那位青年谦和地回答了。苏格拉底又问:“在哪里人们可以成为人格高尚的人?”
这位青年困惑了。“那么跟我来学吧!”苏格拉底说道。这位青年从这天起就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名叫色诺芬,后来写过不少经济学,历史学方面的著作,在老师去世以后,他写道:
“当我想到这个人的智慧和高尚品格我就不能不记述他,而在记述他时更不能不赞美他。如果在那些追求德行的人中间有谁能遇到比苏格拉底更有益的人,我认为他就是最幸福的了。”
…… 95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98
八、理性神
人对神要虔诚崇敬,唯神是从,这是希腊对人神美学的认识,苏格拉底不满意。当时有一则流行的宗教神话:至高无上的宙斯神因为他的父亲克洛诺斯(时间)吞噬另一个男子,将父亲铐锁起来,而克洛诺斯也以相同的理由阉割他的父亲乌剌诺斯(天)。
有一天早上,苏格拉底在去法院的路上,碰到神学家欧绪弗洛,欧绪弗洛告诉他,他要以这个神话为依据,来控告他的父亲。原来,欧绪弗洛家的奴隶,有一天喝得酩酊大醉,同一个仆人吵架,竟愤然将仆人杀死了。 他父亲知道后,就把他绑起来丢到沟里,并派人到雅典求签,请教神明该如何处置他。 没想到使者还未回来,他就忍不住饥寒死了。欧绪弗洛想告父亲杀人罪,他说:“只要发现行凶者、亵渎神明者,不论他是自己的亲人还是路人,我们都应该提出控诉,不这样做就是‘不敬’。
我的做法是为了证明一个原则,就是任何人犯了‘不敬’就要受罚。 宙斯该是诸神中最受人尊敬的了!世人准许他因父亲灭子而把父亲捆起来,而他父亲也因同样的理由惩罚过宙斯的祖父。 为什么世人就不赞同我的行为呢?“
苏格拉底对欧绪弗洛的想法十分吃惊,想破除欧绪弗洛
…… 96
09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错误的虔敬观,即对神的错误观点,他问欧绪弗洛什么是虔敬?
欧绪弗洛说:“让神喜欢的事情是虔敬,让神憎恶的事情是不虔敬。”
苏格拉底反驳道,无论神或是人,对是非、贵贱、善恶的见解总是有区别的。 同一事情,这个神喜欢,那个神可能就不喜欢。 例如对欧绪弗洛控告父亲的行为,宙斯会赞同或喜爱,克洛诺斯和乌剌诺斯都会反对和憎恶。 这样,欧绪弗洛关于虔敬的定义就不成立。苏格拉底暗示人们:诸神之间尔虞我诈,没有严格的道德规范,不可能指导人世的伦理生活。欧绪弗洛于是做了修改:所有神都喜爱的事情是虔敬,所有的神都反对憎恶的东西是不虔敬。苏格拉底说这一定义是倒果为因。人虔敬因而被神喜爱,被神喜爱是虔敬的结果,不能用来定义虔敬的原因,也就是说,神喜爱某人,是因为这个人做了虔敬的事。 神之喜爱与否,只是虔敬的属性之一,不是虔敬的本质。 要概括虔敬的本质特征,只能从人的行为去规定,神的意见和情感不能成为虔敬的原因。虔敬的原因应该从人的世俗生活中找。那么,虔敬到底是什么呢?是正义?欧绪弗洛又把虔敬定义为正义的宗教部分,指人对神的服务,而正义的另外部分则是对人的服务。 人向神献祭,同时向神祈求福祉;这不
…… 97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19
又成了交易?苏格拉底指出,这样又将虔敬定义为使神喜爱的事情,绕了一个大弯子,还是没有得出虔敬的定义。苏格拉底没有给虔敬一个定义,但他的观点还很明确地表白出来,首先,不能根据诸神的意见和情感来定义,也反对根据人对神的屈从,服务,即献祭和祈祷来理解宗教美德。苏格拉底看不惯传统诸神的混乱、嫉妒、仇杀、死亡、乱伦,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这种非理性状态如何能使人明辨是非善恶呢?
神有时就是贩卖诺言的商人,敬这种神,有什么用呢?
远古时期,自然力量如恶魔,常常令人恐惧战栗。 征服它吧,人的力量太渺小,放弃一切吧,又不甘心。 人们便把自己的智能无限放大,塑造出一个偶像。这个偶像无所不能,创万物,创人类。当时的雅典社会,人们照样请神来主宰一切,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治国安邦,都要问神。苏格拉底告诉人们,事实上“神”要我们自己选择,因为“神”赋予人一种理智本性,宗教生活也应当是一种理性行为,宗教的修养也应该是一种知识。所以苏格拉底一见到那些长跪在神像前的人们,便劝道:既然神已经赋予人理智的本性,人的本分就是学习可以学会的事情,凭借自身的智力处理好各种繁杂事务。 以道德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灵魂和人格的完善,这就是虔敬;反之,事事服从,受制于神,凡事都向神询问,倒是犯了不虔
…… 98
29苏格拉底:智慧人格
敬的罪。他说:“对于那些神已经准许人运用自己的才能发现的事情,却还要去求神问卜,这人必定是疯子。”
宗教的虔敬,现在转为人内在的道德要求:发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性,敬重人自身的理性,实现具体而生动的人格。如果我们把“神”这个限定词拿掉,我们就会发现,苏格拉底对人的理性的迷恋到了何种程度。苏格拉底心中的神,是理性化的神。他呼吁人们,神要求你们把人独有的生理功能和智力功能发挥出来,求善向善。他谆谆告诫人们,不要践踏自身的自主性,不要放弃自我的能动性,积极创造生活吧,生活因你的存在才变得美丽多姿。他指示浑噩不明的人们,神要求你照自己的思想说话,在内心树立起自己的标尺。物可以以其宏伟、繁多、辽阔,神可以以其伟大崇高而引起惊羡、恐惧、爱慕和敬仰,但只有人的道德人格,才是最值得敬重和追求的东西。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用“道德律令”发挥苏格拉底这一思想。康德说:“一个人也能够成为我所钟爱、恐惧、惊美甚至惊异的对象。 但是,他并不因此成为我所敬重的对象。 他的
…… 99
理性智慧与人格光辉39
诙谐有趣,他的勇敢绝伦,他的臂力过人,他的位重权高,都能拿这一类情操灌注在我心中,不过我的内心对他总不起敬重之感。 芳泰奈尔说:‘在贵人面前,我的身子虽然鞠躬,而我的内心却不鞠躬!
‘我可以还补充一句话:如果我亲眼见过一个寒微平民品节端正,自愧不如,那么,我的内心也要向他致敬,不论我愿意与否,也不论我怎样趾高气昂……他的榜样在我面前呈露出一条可以挫败我的自负的律令。“

这个律令就是理性的号召,是道德的要求和命令。这种命令在人的心中扎根,化作人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就形成为人格。苏格拉底不断追求的就是这种人格:丝毫不取媚于人,丝毫不奉承神,而只是要求人们服从他的召唤,服从理性的召唤。 他以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姿态引导人,以自己理性的灵魂影响人。 面对好恶毁誉,淡然处之,宁冒生命危险,不改初衷。 在人类自我不断沉沦时,他殚精竭虑,欲鼓超越自我的风帆;在世界混乱无序时,他沤心沥血,力掣改变世界的方向。俄狄浦斯猜透的那个谜底是人。 因为人在幼年是四肢爬行,青年则两腿行走,老年就要拄着拐杖。 这谜底早已烂熟于苏格拉底心底,可当他找到人的理性之后,才真正理解这个谜底为什么和英雄的命运联在一起。
①转引自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7—308页。
…… 100
智慧的牛虻zhihuideniumeng
浮躁疯狂的人群早已看不惯苏格拉底的冷静和敏锐,就连苏格拉底的朋友阿里斯多芬也浮躁地误解了他,一直到他逝世前,阿里斯多芬送给他的“撅屁股的智者”的称号还挂在人们嘴边。
…… 101
智慧的牛虻59
一、喜剧中的苏格拉底
每天早晨,苏格拉底就走出家门,赤着脚,穿一件褴褛外衣,来到大街上,与人们论辩正义、公道之类的问题,呼唤人们关心真理,理智和灵魂。 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知名人物,有政客、学子、也有雕刻匠、画师、妓女,其活动方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