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第167章


飧龇苫换嵯萑胛残氖傥O站车亍?br />
这么强大的操控性能和结构强度,让赫·乌尔斯塔博士简直爱不释手,他想起了梅塞施密特博士所说的空中重启的功能。他需要试一试!
他当然很清楚这样做的危险性,但是作为狂热的测试技术人员,这项历史性的技术在他眼前错过,他是不能原谅自己的。
俯冲的飞机一拉机头,飞机的最低点几乎要贴到地面了,在地面刮起一阵强风,飞机又升到了空中。
乌德特少将有点疑惑,按照规定这个飞机的测试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要升空?梅塞施密特博士则脸上一惊,他知道那个疯子肯定是要测试空中发动机重启了。虽然有这个功能,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万一空中启动失败,他的霉运就又要开始了。
飞机在3000米中低空,赫·乌尔斯塔博士熄灭了发动机,地下的代表团发出整齐的惊呼,以为发动机故障,要出事了!
米尔希的脸上反而露出了笑容,乌德特少将则脸色漆黑。
飞机快速进入失速下坠过程,赫·乌尔斯塔博士在2000米高度的时候,重新按了一下红色按钮。轰轰。。。。发动机重新启动了!
赫·乌尔斯塔博士嘴里发出一声:“哦。。。。”的怪叫,一拉机头绝尘而去。
这一幕完全把代表团的人员看傻了。什么情况?还能重新启动发动机?靠,这个战斗机简直是妖孽。
米尔希主动地向梅塞施密特博士伸出了手,诚恳的说道:“博士,恭喜您,您创造了奇迹。”
其他代表团的人也毫不吝啬的送出了祝福。这还有什么好说!这个战斗机比起同时测试的亨克尔,简直是天壤之别。
乌德特少将送出祝福之后,问道:“博士,你这个飞机与原来bf108完全不一样,是新型号吗?”
梅塞施密特博士答道:“将军,是的这个型号叫超级me109,虽然采用了bf108的气动格局,但是,新机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新机型。”
乌德特少将问道:“最高速度是多少?”
梅塞施密特博士说:“昨天的测试698公里每小时。等一下赫·乌尔斯塔博士肯定会有一个测试速度过来。”
乌德特将军听到这个速度完全傻掉了,这他娘的又破世界纪录了。
说完,绝尘而去的飞机回来了。稳稳的停下来后,赫·乌尔斯塔博士还在无比兴奋的怪叫。
等赫·乌尔斯塔博士过来,乌德特将军问道:“最高多少速度?”
赫·乌尔斯塔博士答道:“702公里每小时!新的世界纪录!”
乌德特将军眨巴眨巴嘴巴,艰难的问道:“博士,超级me109到底能飞多远?”
梅塞施密特博士答道:“满载2000磅弹药,270加仑汽油,能够飞1800公里!”
哇靠,这还是战斗机吗?简直就是战斗轰炸两用机!虽然比起真正的轰炸机,载弹量少了很多,但是,这个载弹量基本可以称得上轻型轰炸机了,战斗机的灵活机动性能,超远的距离,还能执行有限轰炸。XXX,这是什么怪物?
这样的战斗机已经具备了长途猎杀英国战列舰的可能。
1800公里的航程对帝国的意义是怎样的?乌德特少将非常非常清楚。他果断地在评估报告的首页,写下了大大的“绝密”。
后续的德国媒体和外界得到的消息是,帝国空军选择了亨克尔的战斗机,只是订购量缩小了一半。后来还传出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破产了,被一家小公司收购,主要生产一些其他公司的型号飞机。这架飞机制造厂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在柏林郊外空军军区的一个秘密基地,建设起来大片厂房,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只有厂房上的标牌写着大大的“me”。
一一二、核工程(一)
1936年春节假期,凤凰大学城寒假假期,很多学生已经返回家去。不过很多教授则留在了特区。这些教授大部分都是带着家属过来的,而且特区冬天的时候,气候暖和,比北平舒服的多。而且寒假特区的C级图书馆对教授们开放,这对这些求知如渴的教授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吴大猷在来特区之前就对核子能态有一定的研究,不过,只从C级图书馆开放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对核子的理解有多少的肤浅,即使一本普通的“原子核基础”里面涉及的知识就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
令他不解的是电子书上的作者他甚至没有听说过。以这本书的价值,即使给他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不过分的。可这样的大学者就然籍籍无名!
刚开始对C级图书馆阅读权限要签署保密协议非常不解,但是现在有点明白了,这岂止是图书馆,这里的知识足以让全世界科学界疯狂。所有有资格获准进入C级图书馆的教授们,各个变成了疯子,吃饭都是打电话喊自家老婆送到图书馆门口,匆匆扒几口,又钻进了图书馆。这种现象好几个家属都给大学城管理中心提出了意见。强烈要求吃饭时间闭馆。
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图书馆实施了闭馆。
初七,九点钟不到,所有教授都在门口等起了。吴大猷还带了几个馒头打算中午吃,不回家吃了,争取开学前看完《原子激发态、能态光谱特征》。
留特区的几大高校物理系教授,这段时间经常自发聚集在一起讨论物理学。所以,每天排队的时候,几大专业总是一堆堆聚集,讨论的问题都是跟专业相关。
吴大猷说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可以通过特殊手段升级原子的能态,从而对特定原子进行捕捉和纯化。这是不是说明纯正一种方法对于不同同位素直接标定和实现分离。”
饶毓泰略有所思,答道:“如果原理可靠,确实是这样。但是能够直接跃升原子能态的方式存在吗?”
周同庆这段时间在研究神奇的激光,各种分子激光和原子激光都让他非常着迷。他接着说道:“或许用激光可以直接对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升级能态。”
其他人仔细回顾了里面学到的知识,都纷纷点头,承认这种设想的可能性。
杨正午教授,原重庆号航母核动力首席科学家,现特区自然科学院核工程分院院长。五十多岁的年纪,是原来中国热聚变商业应用技术的奠基人之一,随航母出航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航母采用热聚变反应堆的可行性。
没想到这次研究成了他不可返回的旅程。应该说,在自然科学院的各个学科中,他是比较幸运的,毕竟核动力航母和核动力潜艇上有很多核动力专业的技术官。所以,当组建自然科学院核工程分院的时候,他们的分院是技术最为强大的分院。
杨正午院士很清楚,对于他们分院来说实用核工程的难点几乎没有,设计阶段有完整的商用堆的详细数据。反应堆的建造也没有什么技术难题,运行和管理都有成熟的流程和规则。
那么在这个时空,目前的技术水平,唯一制约特区上反应堆的就是机电自动化,以及大量定量试验科学家。
机电自动化,这个领域他不管了,自然科学院机电分院正在全力进行技术攻关,这对于拥有完整数据,拥有大型计算机,和合格钢材之后,都是时间问题。据说他们已经复制出了不少九十年代水平的数控机床。
而微电子分院的同事们,也实现了单晶硅的量产,当然,离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距离。但是,为核工程提供足够的集成电路是没有问题的,再不要求成本,不要求好看的情况下,可靠的成品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杨正午教授来说,他需要大量的合格的,有科学头脑的帮手,他的目标是商用核聚堆,目前正在建设的商用四代压水堆不过是练手用的过度产品。他的使命是为特区建设商用的热核聚变堆,这样在月球收集的原材料才有现实意义。才能保证特区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有足够的廉价电,并保证月球计划的足够商用价值。
杨正午教授径直来到那堆物理学教授中,摘下自己的帽子。给众人打了个招呼。
“凤凰城的冬天很难得这么冷,我是杨正午,也是学物理的,大家讨论到哪里了?”
吴大猷打量了一下这个精瘦的矮个子,看过去应该比他年纪大,或许是五十多或者六十多,不过这个名字好像他在哪里看到过。
饶毓泰跟杨正午年龄相仿,这堆教授中也是他年纪最大,声望最高。
他说道:“杨教授,幸会。我们正在讨论原子能级光谱。”
杨正午:“哦,是个不错的问题,涉及到了能级跃迁。您是饶教授吧,您的大名,我早就听说。”
杨正午说的不假,他读大学的时候,还有学过饶毓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