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读、侍讲,天章阁亦有侍讲,皆以他官中之文学之士兼充,掌读经史,释疑义,备顾问应对。宋神宗后,太子官亦有侍读、侍讲。宋后各代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翰林院另有侍读、侍讲,合称讲读。清并于内阁置侍读学士与侍读,掌典领奏章,勘对公文,不用翰林出身人担任,与翰林官不同。
侍巾
唐妃嫔称号。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妃嫔名号,除修改旧称外,另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671)恢复旧称,侍巾亦置。
侍郎
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东汉在尚书台六曹各设尚书一人,下设侍郎,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被选入台者先称守尚书郎,一年后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以后尚书曹数增多,一尚书辖数曹,遂以郎官掌曹。隋文帝定制,以尚书省统六部,各部尚书下有侍郎数人,分掌本部下各部门,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司官。门下省之给事黄门侍郎及内史省(唐改中书省)之侍郎,则为主官之副,诸曹侍郎均改称郎。唐沿其制。明、清侍郎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
侍卫
官名。清初选上三旗子弟为侍卫,以勋戚大臣统率,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会卫、蓝翎侍卫等,掌宿卫扈从,更番轮直。又有粘竿处、上驷院、养鹰狗处、善扑营、武备院等处侍卫,皆统于三旗。康熙二十九年(1690),擢武进士之擅于骑身者为侍卫,附于三旗。三十七年(1698),增宗室侍卫。雍正五年(1727)定制,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二等侍卫,三甲选蓝翎等卫。七年(1729),以宗室侍卫并入三旗。参见“领侍卫内大臣”。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使司
宋官署名。简称侍卫步军司或步司。北宋时与殿前司及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分统全国禁军,长官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南宋时仅统侍卫亲军步军司禁军,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俗称〃步帅〃,有时仅为虚衔而常设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统兵。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宋官署名。简称侍卫马军司或马司。北宋时与展前司及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分统全国禁军,长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南宋时仅统侍卫亲军马军司禁军,侍卫亲军马司都指挥使俗称〃马帅〃,有时仅为虚衔而常设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统兵。
侍卫司
官署名。(1)宋与殿前司分领禁军,并兼管厢军,分侍卫亲军马军司与侍卫亲军步军司,皆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官。掌马、步军诸指挥之名籍,有关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诸政令,侍卫扈从,大礼宿卫。南宋仅掌管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军队,长官为主管侍卫步军司军队,长官为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与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有时仅为虚衔。(2)辽属北面御帐官,掌御帐亲卫,有侍卫太师、侍卫太保、侍卫司徒、侍卫司空等官,皆以贵戚充任。所属有近侍局、近侍详稳司。
侍仪奉御
官名。元礼部侍仪司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之礼,属官有左、右侍仪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补阙,掌记录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补阙改为左、右侍仪奉仪兼修起居注。
侍仪司
官署名。金大定元年(1161),改擎执局为侍仪局,五年,升局为司。主官原称局使,五年,升局为司。主官原称局使,升司后称令。掌侍奉朝仪,率捧案、擎执、奉辇等,使各司其事。下设直长等。职与历代鸿胪寺有异同。元以侍仪隶礼部。朱元璋吴元年(1367),设侍仪司,逐步设置侍仪使、引进使等官。洪武四年(1371),改为殿廷礼仪司。三十年(1397),改为鸿胪寺,设卿、少卿等官。
侍御史
官名。汉沿秦置。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受命执行办案、镇压农民起义等任务,号为“绣衣直指”。宣帝曾召侍御史二人治书,后乃专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魏、晋、南北朝时,曹数时有增减,但均不止五曹,治书侍御史也分掌各曹,与汉制不同。北朝魏、齐必对策高第者方能补御史官。唐侍御史属台院,殿中侍御史属殿院,、监察御史属监院,三者并列。侍御史掌纠兴举百官、入閤承诏、知推(推鞫)弹(弹举)公廨(知公廨事)、杂事(御史台中其他各事)等事,以知杂事最忙。宋、元及明初侍御史只设一二人,作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佐贰。
侍正府
元官署名。至顺二年(1331)始置。掌内廷近侍事务。有侍正、同知、佥府、侍判等官。领速古儿赤(怯薛、即宿卫中在宫廷服役的人员)四百人、奉御二十四员,所属有奉御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侍直大夫
明宦官散官名,从五品,为宦官第四阶。
侍直郎
金、元宦官散官名。金为宦官第十七阶,从七品下,元为第九阶,正六品。
侍中
官名。秦侍中为丞相之“史”(属员),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名。汉为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侍中任务很杂,须分掌乘舆服物(包抱“虎子”即溺器在内)。但此官因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地位渐趋贵重。武帝因侍中马何罗谋行刺,始令侍中出居宫外。王莽执政时复入,东汉章帝时复出外。秦、汉侍中员额无定。魏、晋定为四人,加官者不在限额内。职责与秦、汉侍中不同,虽仍在近侧,而不任杂务,与散骑常侍同备顾问应对,拾遗补缺,遂成为清要之官。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北魏尤重其官。隋称纳言,唐复为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位正二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高宗曾改为左相。武则天时曾改为纳言。玄宗开元时曾改黄门监。玄宗天宝时又改为左相,肃宗至德时复原名。甚少除授,从太祖至神宗,真拜侍中者仅五人,无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宰相,行侍中之职。后遂无此官。
视流内
见“流内”。
试帖诗
科举考试采用的诗体。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于唐,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题目范围与用韵,原均较宽,唐玄宗开元时始规定韵脚。宋仁宗时始规定题目必于经史有据。明及清初不试诗赋。乾隆二十二年(1757),于乡会试加试五言八韵诗。格式限制比前代更严,出题用经、史、子、集语,或用前人诗句或成语;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故应试者须能背诵平声各韵之字;诗内不许重字;语气必须庄重;题目之字,须在首次两联点出,又多用歌颂皇帝功德之语。
枢府
旧时以政府的中枢为枢府。宋指枢密院。清指军机处。
枢密都承旨
宋官名。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等事。皇帝于崇政殿处理政务检阅禁军武世接见外国使臣与少数民族首领时,侍立于侧,随事陈奏,或取旨以授有关机构。
枢密使
官名。唐永泰中始置内枢密使,由宦官任职,掌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唐末,权力更大,至直接指挥公事,侵夺宰相权力。朱温尽杀宦官,以其党蒋玄晖为枢密使,始由士人任其职。朱温代唐,改枢密院为崇政院,用谋臣敬翔为崇政使。时崇政使之职在备顾问、参谋议,崇政使为枢密使,权同宰相。宋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宰相(同平章事)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实则以宰相主政,枢密主兵。枢密院长官有时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副职有枢密副使等。一般用文官。北宋时偶或由宰相兼任。南宋开禧后,宰相兼枢密使为定制。清常以枢密为军机大臣尊称。
枢密院
官署名。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改枢密院为崇政院,改用士人。后唐同光元年(923),又改为枢密院。宋枢密院与中书号为〃二府〃,中书主政;枢密院掌军国机密使、兵防、边备等,主官为枢密使,次为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中签书枢密院
小说推荐
- 中国成语大辞典
- 中国成语大辞典(V0.5版)编著者:鸽子树出 版 说 明凡 例分类简目 分类详目·正文目录(字母表示条目首字音序 A B C D E F G H J K L N O R S T W X Y Z·附录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中国各省区、省会、面积和人口表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概况简表 中国电
- 最新章:第249章
- 中国历代美女榜
- 第1节:代序: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1 代序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文怀沙 1910年1月生于北京,号燕叟,国学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红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以
- 最新章:第29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原著:佚名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七千处,遍及全国。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部落联盟: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
- 最新章:第7章
- 中国历代名人传说
- 作品:中国历代名人传说 作者:林立舟 内容简介 屈原的传说 陈胜的传说 曹操的传说 诸葛亮的传说 王羲之的传说 李白的传说 黄巢的传说 方腊的传说 苏东坡的传说 包公的传说 岳飞的传说 施耐庵的传说 朱元璋的传说 正文 屈原的传说 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
- 最新章:第16章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作者:黄景略/叶学明【完结 编辑委员会 主 编:任继愈 副 主 编:汤一介 焦树安 张明华 编 委(按姓名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戴念祖 郭齐家 葛剑雄 焦树安 金宜久 卢海燕 欧阳中石 庞 朴 戚志芬 任继愈 沈心天 汤一介 王世民 王兆春 吴良镛 严汝娴 张国风 张明华 赵 靖 赵
- 最新章:第23章
-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 自从盘古开天地,揭开了人类历史,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斗。历史是由男人写的,也有不少女人涌现在其中,娲皇,也就是女娲氏可说是我们中国千古第一的英雌。她生在承注山(现山东济宁县四十里,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是个极奇怪的人,她的相貌尤为难看,牛首蛇身赤发,本领又极大,一日之中,可以有七十种变化。她是伏義氏的妹子
- 最新章:第66章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在高雷泽不远的地方,有两条小河,一条南流,名叫沩水;一条北流,名叫汭水,舜就住在这里。那晚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抖散了头发,在那里栉沐,但觉两道眉毛也渐渐地长起来,竟长得和头发一样齐,拖在地上。醒来后想到“人的百体,发居最上,仿佛是国家的最高地位一般。其次便是眉毛,它的位置也不低。现在我梦眉与发齐,不
- 最新章:第71章
-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女才。纵男人只手把吴钧,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羽并刘邦,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皆休。呜呼!怪不得有人叹曰: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幕纵男君。无奈: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意识,种种人为的尊卑束缚,飞琼化雪,怨教黄土送红颜;紫玉成烟,恼杀青山埋艳骨“女人
- 最新章:第6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