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命交给我》第6章


何联络警方的努力。
直到对面外滩的游客发现了这六个站成一排的裸男裸女,然后大批的看客迅速聚集起来,其中不乏有拿望远镜的。警察随之被惊动,冲上来解救了人质。而杨展,则做了看似他一早就打算好的事情,从露台上一跃而下,触地身亡。
接下来我被带到警局做了长时间的笔录,我在电脑上的速记也作为重要证据被警方接收。李校长当年瞒下来的案子,也因此重启调查,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听说他被免职的消息。至于受了怎样的刑罚,我就没有再关心了。
我也把心中的疑惑和猜测对警方说了,但没有下文。以我对警方行事方式的了解,也知道就凭着这只言片语,没有其它的证据支撑,的确是不会有什么下文的。然而我心里就是放不下。
“况且,她欠我的帐,我已经讨回来了。我们扯平了。”
杨展这话,分明是说,阳传良的死,和他有关系。
莫不成,阳传良真不是自杀的?
一个事业正盛的考古学者突然死去,所有的迹像都表明他是自杀,但是没有一点理由。如果他的死和另一个人有关,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办到的呢?
而另一个极有前途的物理学者,突然对曾伤害过他的人们进行了一场歇斯底里的报复,却又无意将这场报复完美收尾,决然自露台上跳下。他的自杀,同样没有任何理由。
这两场莫明的自杀,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我数夜难眠,终于意识到,如果不做些什么,难得心安。
第三章 变化的历史
〔一看清楚,我的心里就“突”地一跳。难不成“过去”也和“未来”一样,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变化中,有许多的“过去”?历史不是固定的,过去在不停地变化中!〕
“对你丈夫的过世,我感到很遗憾。”我说:“不过,你是否知道,你前夫也已经去世了。”
“我听说了。”
“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杨展是在我面前跳楼的。”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
“我想拜访您。杨展死前对我说了一些话,让我对你先生的自杀产生了怀疑。”
“对不起。”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您是?”
我自然是先报过家门,但她显然对我已全无印象,压根没听进去,这时略有些狼狈:“我是晨星报记者那多,跑文化口的,去年的时候还来您家喝过次茶……”
“你是记者?”她确认般再问了一次,然后同意与我碰面。
四小时后,还是在当年的那个客厅里,还是在当年的那张茶几边。没有中规中矩的茶具,只有两杯袋泡茶。热气袅袅间,我与未亡人谈论起她死去的丈夫,小小的空间里,有孤寂弥散。
这时的她,望之即是四十许的妇人了。
“应该从我收到请柬说起。在那之前,我只见过杨展两次。第二次,还是在您先生的葬礼上。”
我把那个晚上发生的一切,娓娓道来。舒星妤听得很认真,也许她已经从别的什么渠道了解到一些,但又怎么比得上我这个亲历者说起来清楚。
当我说到杨展毫不犹豫地开枪,并且让那些人脱光了站到露台上时,舒星妤蹙眉摇头。
“怎么?”我问。
“哦,没什么,您请继续说,我只是有些意外。”
“意外?我多问一句,在你印象里,杨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尽管我们早已离婚了,但还是很难想像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他是怎样的好人,而是,他从来不和人正面起冲突,如果要报复,那也是背后放箭,使阴谋诡计。他和传良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传良是那种气上了头会挥拳头的男人,杨展其实……”
“很怂?”
舒星妤点头:“对的,恨极了,他也就是在肚子里诅咒,他请去的这几个人,其实我是知道的,杨展对他们背底里咬牙切齿,那是宿怨了,可是当面碰到,还不是笑呵呵装得没事人一样。”
“但现在谁都这样,如果不是准备破釜沉舟,谁会当面让人下不来台呢。杨展也是因为要自杀了,在死之前发泄一下。”我说。
“自杀……”舒星妤双手放在膝上,微微低下额,半阖起眼,凝望几上那未喝过一口的茶。她当然不是在看茶,眼神落到的,是不知多久之前的往事,和心中翻滚起来的复杂情绪。
“以您对他过去的了解,他有自杀倾向吗?”
“一般来说,他可是个惜命的人呢。”舒星妤轻轻摇头。
但这“一般来说”,又是从何而来,像是有未言尽之意啊。
“那天晚上,后来发生了什么,您在电话里说,他……他承认了?”
“倒也不是那么直接地承认。”我便又接着前话往下说,直说到我为了拖延时间等警察来,主动提起了她的名字,不料却换来了杨展的一句“她欠我的帐,我已经讨回来了。我们扯平了。”
舒星妤听见这句话,嘴里一阵戚戚挫挫,竟是恨得咬牙切齿了。
直到我把当晚的经历全都说完,她沉默许久,忽然站起身来,向我欠身鞠了一躬。
我来不及躲,又不方便伸手扶上去,她重新坐下,说:“真的是太感谢了,这样的事情,根本没硬的证据,警察是不可能再查下去,更何况杨展现在也已经死了。但我先生这样死得不明不白,我心里……”
她哽噎起来,缓了一缓,又说:“在这样的时候,您愿意这么来查真相,实在是……”
我见她又开始流泪,连忙说了些安慰话,心里却觉得,舒星妤这番作派,未免没有故意的嫌疑。我刚才作为她亡夫的朋友,说了些杨展自杀前的言行,并没有直言要就此查下去。她这么一讲,就算是先谢过了我还未做的事情,这是急着钉钉子呢。
但反过来一想,坚信阳传良之死别有猫腻的她,除了我,可能也没有其它人可以拜托了吧。这样的小手段,合情合理。
“我对你们三个人的过去,听过些传言,也不知有几分真假。”我问起了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面前的未亡人,先嫁杨展,后嫁阳传良,若阳传良之死与杨展有关,那么原因多半就在此了。
舒星妤应了,用平淡的口气慢慢道来。
舒星妤嫁给杨展,是在差不多二十年前。那时杨展还在读博,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几篇论文,刚刚受到一些关注,和后来的声望相比,还只崭露头角。
至于两人是如何相识相恋,舒星妤没有细说,因其既与主题无关,时至今日,又尽是些不堪回忆的旧事。
和所有夫妻一样,杨展和舒星妤也从初恋时的天雷地火,渐趋婚后的平淡。
由爱情而变亲情,平淡后有相濡以沫的温馨,两个人关系的根基,却反而要比热恋时牢靠得多,这才是一辈子的夫妻。但杨展和舒星妤平淡是平淡了,却变得开始疏离,其中原因,一个是两人没能有个孩子,再就是杨展的性格。
杨展性格孤癖,且是个典型的书房式学者,整日里埋头课题研究,和老婆的话很少。有时候呆在实验室里,也会长时间的不回家。交流少了,感情自然难以维系。舒星妤其实知道,杨展心中还是爱她的,但这样的信息,缺乏合适的手段传递出来还是白搭。很多时候,形式是极重要的。
八年之前,杨展去美当访问学者,后因参与一个高端实验室的项目,又在美多停留了三年。就在他因对该项目的贡献博得声名,准备回国的时候,舒星妤和他离婚了。这么长时间的实际分居状态,法院可以直接硬判,由不得他不同意了。
和杨展离婚之后,舒星妤就和阳传良结婚至今。阳杨二人本是同学,关系还颇不错。这么多年因为这层关系,舒和阳遇见过许多次。在舒还未离婚时,两个人私下里有过多少接触,舒星妤当然不会说,但这样的事情,想也能想个大概出来。
所以事情发生之后,杨展感觉就像被人从背后刺了一刀,恨阳传良入骨。
阳传良的性格和杨展完全不同。一个是成天田野考察,皮肤都晒得乌黑,开朗外向,一个整天在书斋实验室,肤色苍白弱不禁风。但阳传良这个整天必须往外跑的人,却愿意抽出所有可能的时间陪舒星妤,和杨展对比明显。
当然,一段婚姻破裂,多数双方都有问题。我在这里听舒星妤述说前事,难免带了倾向性。如果是杨展说来,必然是另一种角度。
“那你和传良兄婚后,和杨展还有接触吗?”我问。
“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认为传良的死和他有关的原因。我们离婚时,他痛哭流涕,求我回心转意。如果他早能这样,也许我们还有余地,到了那个时候,当然什么都晚了。他一直希望可以追我回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