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双方都有了这种愿望的时候,沟通才具备心理上的基础。假如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所保留,那么沟通势必极难实现,甚至于让家长和孩子站到更激化的对立面上。
而当双方都有试图理解对方的愿望时,心理上也就更期盼着主动寻求沟通的机会,尝试着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心灵之间的沟通。
方案的第二步:在于从各种渠道了解对方的生活历史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在当下的中国家庭,一大重要的现象就是,家长不了解孩子,孩子同样不了解家长。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许多家长都不了解流行趋势,更不了解孩子们兴趣集中在何处,同样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了解家长一代所经历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而心灵上成功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做到相互了解,唯有于此处下足功夫,才能够做到理解对方所作所为的背景,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与隔阂。
正因为如此,对于孩子而言,所需要的是了解父辈、祖辈过去的生活阅历,了解家长所处时代的特点,说白了,就是家长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如何活过来的。
同时,作为家长来说,也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真去探求当下的流行元素、文化现象,看到孩子所崇拜、所喜爱、所厌恶的东西中那些是积极有益的,那些则是对成长有害的,只有找到两代人的相似之处,才能够获得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方案的第三步:在于主动地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及时给予孩子心灵关怀。
我们的家长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被人理解固然好,但是当误会发生了之后,如果一味等待别人的理解,那么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而当我们主动地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便很容易进入一种冰释前嫌的最高境界。
正因为如此,想要争取孩子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接触孩子,这种接触越多一分,实现心灵交流就越多一分可能。
本章后记
当我们8个小节的艰难探寻终告结束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端。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纸面上的讨论意义并不大,我们的探寻也不可能做到算无遗策。之所以说它意味全新的开端,在于我们的家长结束了本章的阅读之后,对于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所欠缺的东西,将会开始一次自查式的总结。
事实上,当我们的探寻与每一位家长的殷殷爱子之心结合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就获得了一次命运改变的良机,当这种改变被演化为成功的经验之后,后世的父母也就获得了一份宝贵的教子宝典。
在当今社会文化日新的形势下,如何能够让孩子获得一个稳定而又良好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在于家长能否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而这又要求家长们能否建立一套完美的心灵关怀机制,在中国三千年的家庭教育史上,这方面始终有较大的欠缺,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纸面探寻结束了,但是家长们在实践中的探寻却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像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90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2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导读
古语云:君子不言利,然而与这一论述相违的是,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现象。
某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因期中测试三门学科考了班级第一名,意外收到父亲一份物质奖励——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
一个学生的父母明码标价——只要孩子考上大学,不论是什么大学,立刻奖励3万元现金。
在某论坛上出现一帖子,一位家长公开宣布,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立即买车给她……
这一个个令我们大感惊讶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事实上,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这样的现象早已成为常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过家长各种形式的物质奖励,只是在近几年来,奖励额度之大,发生频率之高,才让我们开始对这一问题正眼视之。
激励、奖励是每个孩子所需要的,当其行为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同、肯定时,奖励他不仅是让孩子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快乐,有了进一步行动以期得到进一步奖励的欲望,更对其价值观的深化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以金钱为核心的物质刺激,在发挥了一定激励作用的同时,却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埋下了深深的隐患。[WWW。WrsHU。COM]
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于是这个11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数目可观的奖赏,短短的3年时间里,除掉自己的零花钱,孩子在银行里的存款已达数万元之多。
一次孩子的同学过生日,该孩子拿出数百元,作为生日礼物,同学的羡慕,带来的是孩子的变化,从此看到金钱价值的孩子,开始与父母讨价还价,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大发雷霆,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许多孩子在家长的物质刺激下,要么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惰性,要么养成了唯利是图的“奸商嘴脸”,要么则与父母关系极度僵化,甚至于有的孩子已经步向犯罪的深渊……
那么,作为一种激励模式的物质刺激手段,为什么会导致以上的现象出现呢?为何我们的家长对这些现象有所知会,却仍然愿意对孩子大加奖赏呢?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我们的家长又究竟应当采取一种怎样的激励模式,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呢?
想要揭开这一系列谜题,我们就需要从头开始,继续我们的探寻历程。
1.大行其道的物质刺激
人性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物质来满足需求,当这种需求不能得到及时、足量的保证时,负面情绪也就油然而生了。
——《经济学论纲》
在21世纪中,对于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成功就是教育孩子的成功,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主流论述。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才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21世纪里,最有价值的投资,就是对教育孩子的投资。
这样的观点本无不妥,然而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投资总是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时,家长对孩子的投资就开始停留在近乎泛滥的物质层面之上了,而在这种投资当中,家长给予孩子的物质刺激,就更是愈发呈现出严重扭曲的面貌。
所谓的物质刺激,指的是运用物质的手段,让受刺激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由于物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的普遍需求,因此,以物质为主要导向的激励模式,在近几年的职场中大行其道,同时也受到了相当良好的作用。
就这样,在职场中见识了物质刺激强大效应的家长们,便开始将这种模式移植到家庭中,希望藉此来完成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于是我们看到,在许多家庭中,年轻的父母们从孩子降生起,就开始频频用物质刺激为诱饵,希望用满足孩子物质欲望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向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中国的家庭中,这样的现象甚为普遍,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句式。
“如果你考上重点学校,那么爸爸奖励你……”
“如果你考了前三名,那么妈妈给你买……”
“如果你弹熟这首曲子,那么就带你去……”
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家庭中频频出现,我们甚至可以毫不怀疑地说,以物质刺激作为孩子教育手段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常态。
物质刺激的手段是简单的,但这种模式之所以会成为常态,在于这一模式的确存在着合理之处。
我们在前面说过,人对物质存在着普遍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由于其性格中天性的成分占据了主要地位。
就孩子的天性而言,面对着高档的玩具,精美的食物、漂亮的衣服,要让他控制住自己的内心欲望,这种要求明显是缺乏人性的,也是缺乏依据的。因此,如果没有父母在这?
小说推荐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
-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作者:佚名序言:教育艺术需要艺术的表达新浪网文教中心总监侯小强先说情节线索贯穿的近50个教育故事吧。正是因为艺术手法的多样化,才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一条情节主线串起万粒珠玑,其价值远非单篇故事可比。正如Y段互动留言“情节主线是条河流,因势利导地流向教育的海洋。流程中不时激起美丽的
- 最新章:第51章
-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 作者:何建明【由文】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
- 最新章:第51章
- 穷人缺什么
- 作品:穷人缺什么 作者:古古 内容简介 一本以平民视角关注“穷人”的书,一本敲醒穷人的书 正文 穷人的饥饿思维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
- 最新章:第28章
- 中国英才家庭造
- 作者:王金战,郭铭2003年,他的班级90%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牛津、剑桥、耶鲁,2006年,他的女儿以645的高分被北大录取。2007年,他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位居教育类图书销售No.1,今年,他再推亲子互动教育励志第1节!家长必读的4大理由:1.规划、沟通、习惯、激励、冲刺—直击家庭教育
- 最新章:第28章
- 中国式性家教
- 作品:中国式性家教 作者:张景然 内容简介 正文 周总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 作为一个大国总理,周恩来十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除了高瞻远瞩地将性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大措施之外,与他本人在南开求学的青少年时代接受过性教育有关“他在青年时代学到的科学性知识使自己受益终生。周恩来总理健康的人格、高尚完美的精
- 最新章:第46章
- 素质教育在美国
- 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佚名引言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一个古朴的水桶定理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选修教育专业的不多,坚持读完的更少 说来有点儿俗,我选修教育专业的动力,来自那个插队时还似懂非懂的“水桶定理 农伯说“小黄,其他可以了。还是弄弄最差那块桶板 20年后,远渡重洋来到美利
- 最新章:第58章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教书育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修养品德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最需要科学,因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