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长卿
自序:《山海经》概论(1)
这本薄薄的小书已经耗费了我太多的精力,这种代价在亲友的眼中实在有些不太明智,但我想,只要能有读者肯定我所作过的努力,我就已经非常欣慰了。
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拂去数千年来蒙在《山海经》上的灰尘,还它一个真实朴素的面貌,这很艰难,因为科学的态度需要太多证据,而这恰恰是我的致命缺陷,所以很多时候,我只能用直觉来给出一种预见,这种预见是否正确,那就像霍金希望科学家们制造一个黑洞来证明自己的理论,答案的揭晓还需要等很久。
王婆总是吆喝自己的瓜好,我也只能吆喝一下自己的理论,那就是‘以常识解决所有问题’,可以说,这本书中每一个观点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都是叛逆性的、或者说是令人豁然开朗的。其实我希望这本书成为一本科普读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或表示反对。
《山海经》自古以来都被称为神话之书,被认为是荒诞不经之作,司马迁曾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胡应麟则说“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他们不经意之间就把山海经摆在了高高在上的神坛。很多人了解山海经是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讲的是绘图的人面兽,九头蛇,三足鸟。由于这些名人的误导,结果以讹传讹,山海经几千年来就完全被当作神话了。
其实《山海经》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五藏山经,这是以东、南、西、北、中五大山系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这部分只是鸟兽怪异,山川道里很难考证;另一部分是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这部分是图文参照的历史著作,但是图像部分已经失传,其中神话传说又比较多,所以被人误以为荒诞。
那么《山海经》到底哪些地方荒诞呢?一、鸟兽荒诞?二、山水荒诞?三、故事荒诞?四、概念荒诞?
一、鸟兽荒诞吗?
先来看看《山海经》中荒诞的鸟兽,例如西山经记载了太华山有一种蛇叫肥(虫遗),六足四翼。这就很奇怪,哪里有蛇会长着翅膀呢?实际上我来告诉大家,这不是怪蛇,而是一种昆虫(六足四翼),类似于蛇的昆虫,比如竹节虫,竹节虫体长约26cm,收起翅膀来很像僵死的蛇,马来半岛产。但是古人并没有昆虫的概念,他没法详细的区分,只好粗略的将它划归蛇类。
再如有些人经常会说,山海经里记载了很多怪物,它们只有一只眼睛或者很多只眼睛,比如说南山经记载了一种类似羊的怪物叫猼(bo)訑(yi),它的眼睛长在背上。这太古怪了,哪里有动物眼睛会长在背上呢?实际上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基因的奥秘,比如现在的生物学家可以让果蝇的眼睛长在翅膀上,也可以让它的眼睛长在脚上,想长在哪就长在哪,想长几个就长几个。这当然不可思议,不过这是科学事实,你没有见过并不能说明那是荒诞的。
再如南山经记载了亶爰山有一种野兽叫类,体型像狐狸并且有长毛,雌雄同体。根据我们现有的常识,高等哺乳类动物是不存在雌雄同体的,低等生物如蚯蚓、蜗牛、黄鳝和一些鱼类才有雌雄同体,但是科技日报曾经报道过,科学家发现一些雌雄同体的北极熊,初步认定这是化学污染造成的。
事实就是,《山海经》中千奇百怪不可思议的怪兽在我们身边就随处可见,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指责《山海经》荒诞不经呢?你见过长着两个脑袋的蛇吗?你见过长着四条腿的鸽子吗?这些并不稀奇,在我们身边就时有出现,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会详细的讨论这些问题。
二、山水荒诞吗?
再来看看五藏山经中荒诞的山水,五藏山经中的山川和水道与今天的地理面貌基本上都对不上号,所以有一些学者在寻觅一番后便叹息起来,‘山川道里皆不可考’。那么《山海经》中的地理描述都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南山经记载了一座招摇山,紧挨着‘西海’,有一条河流叫丽(上鹿下旨),向西流入西海。这是一句看似很平淡的话,但却极度的不可思议。翻开地图册,在中国向西流的河流只有一条,那就是流向青海湖的倒淌河。不可思议的还在后边,检索一下西山经,‘西流’出现了十余次,检索一下中山经,‘西流’出现了五次,也就是说,有数十条河流是向西流的!再如北山经中的王屋山,(氵联水)向西北流入泰泽。(向西北流的河流山海经记载也很多)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河流怎么会西流呢?骗子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骗子必须说一些你不了解的事情,比如说你未来能发大财,或者某某海外有仙山,这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他才能有欺骗你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对你说长江向西流,我相信你一定会怀疑他神经有问题。但是《山海经》的作者并没有遵循这个欺骗原则,他言之凿凿的说,王屋山有河向西北流。
自序:《山海经》概论(2)
非常奇怪,河流西向的年代太遥远了,5000万年前的长江是向西流入地中海的,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小河是向西流的,例如山东的大汶河。这是一个谜团,还没有办法解释,但毫无疑问的,《山海经》中记载的西向河流不是故意编造出来的,因为小孩子都可以戳穿他的骗局,他没必要冒这种风险。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南山经记载,柢山,多水无草木;亶爰山,多水无草木;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有山有水却无草木?这是什么原因?柢山有鱼,擅爰山有兽,也就是说食物链必然是完整的,生态环境还能继续维持,但是怎么会没有草木呢?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山海经》中大量记载了这样有水有鸟兽却没有草木的地区,在排除干旱和严寒的原因之后,我们陷入了困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为什么大地一片荒凉,是化学污染还是大爆炸?
南山经记载,‘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我在渤海附近生活了十余年,我怎么就不知道什么山有水有兽却没有草木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篇幅详细讨论。
三、故事荒诞吗?
《山海经》中最荒诞的莫过于故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形天舞干戚、夸父逐日景、黄帝杀雷兽、精卫湮东海等等,对于这些故事,想要剥去它们的神话面纱是艰难的,但是我们不妨投机取巧一下,来分析一下和它们并列记载的‘怪异故事’,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海内西经记载,危是贰负的臣子,危和贰负合谋杀死了窫窳,帝就把危囚禁在疏属山,铐住他的右脚,反绑着他的双手和头发,吊在树上。
这看起来是个普通的刑罚,没什么太奇怪的,但是晋朝的郭璞讲过一个故事,说汉宣帝之时,从石室里挖出了一个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一问怎么回事,群臣都不知道,刘向就说山海经中危就是这么被帝杀的,当时宣帝大惊,于是人人争学山海经。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两个要点,一、这是个普通的刑罚记载;二、这个故事很有高的可信度。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海内北经)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海内北经)
这两段记载则令人毛骨悚然,描画了两具尸首。那么《山海经》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死亡景象的描述呢?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说道:“山海经所谓‘尸’者,大都遭杀戮以后之景象。”那么我们仔细检索一下海经和荒经,就会发现--海经荒经记载的绝大部分都是死亡的故事。如: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之尸。(大荒东经)
有人方齿虎尾,名曰祖状之尸。(大荒南经)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大荒西经)
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大荒西经)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大荒西经)
尤其是夏耕之尸,那分明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战士的死法。
再如“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海外西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记载的也仍然是形天和夸父的死因、死状和死处。也就是说海经和荒经有着严密的逻辑和非常强烈的意图,他们就是为了记载这些人物死亡的故事。
四、概念荒诞吗?
我们前面提到,古人没有昆虫的概?
小说推荐
- 易经的智慧
- 作者:曾仕强【由文】第一集 阴阳之道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影
- 最新章:第48章
- 智慧书-处事经典
- 英译本序中译本序格言1~40格言41~80格言81~120格言121~160格言161~200格言201~240格言241~280格言281~300译后说明 作者:葛拉西安英译本序全书旨趣,以17世纪与我们这一时代都认为颇有道理的二元性为枢轴,将人生视为一场实然与似然,表相与真实彼此交锋的战争,不但
- 最新章:处事经典-第25章
- 智慧的灯
- 《智慧的灯》作者:华严内容简介:中国人一支中国笔,写出中国情调的心声,希望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原是我执笔时的心愿。这之前,我从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走上写作的路。开始执笔应是一九五八年的事,四个儿女最小的三岁,我这做母亲的终于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之余,有了可供自己拣拾着来用的点点滴滴的时间。中国话自幼说着
- 最新章:第51章
- 大宋的智慧
- 作者:贺坚强第一章我一推门就是前天在写这个故事之前,我曾经无数次的问过自己,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唯一的智慧拥有者么?抬眼仰望星空,那里是不是也有人正在仰望着我们?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可能是唯一的智慧体。不管从概率学的观点,还是我们从自己害怕孤独的本能出发。我们都不可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随着现代科学
- 最新章:第1136章
- 豺狼的智慧
- 作者:中石前言“你愿意做一匹狼还是一只羊”如果有人拿这个问题来问你,你一定觉得很荒唐。然而,现实逼迫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当今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时,糟糕的处境真的使你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争强斗狠,勇往直前;要么忍气吞声,任人宰割。那么,做豺狼还是做羔羊就绝不仅是一个玩笑,而是选择做强人
- 最新章:第46章
- 包容的智慧
- 作者:星云大师、刘长乐 一、有容序: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1)叶小文佛教是中国信众最多、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教。源自佛教的语言和理念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容着佛教。中国是重“君子”轻“小人”的国度“和尚”则常与“君子”相伴,互为师友《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法天之日
- 最新章:第32章
- 周恩来的智慧
- 周恩来被外国人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智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20世纪只有少数从比得上周总理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过25 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锐敏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说周恩来是“伟大的行政官
- 最新章:第103章
- 不生病的智慧
- 作者:马悦凌序言 不生病是每个人的最大心愿不生病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和追求,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得自在、潇洒,活得有意义的最基本保障。对待健康,人普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求;另一种是“保。在“求”健康的状态下,人是没有自我、毫无尊严的。面对疾病的威胁,人往往无能、无助、无知,只能听天由命。这时,所有的外在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 作品: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作者:林语堂 内容简介 正文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一 朱频的故乡 朱频在自己的祖国觉得自己像一个陌生人。从广州出发,他乘火车旅行了好几天,祖国一望无际的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祖国。广袤的土地—从南方的广州,朱频父亲出生之地,一直到北方的北京,朱频即将上学之地,有1100多英里。祖国
- 最新章: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