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在黑暗中哺育婴儿,只好等他们能够自己移动时,才把他们对边缘的躲避当作我们的深度区别指标。可是,只会爬行的婴儿的确会避开“很深的”一边。他们可能在学会爬行之前就已经学习到了某些东西,可是,不管那是什么东西,他不会从外部得到很大的强化,因为父母从没有报告说婴儿曾经从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上摔下来过。
每个婴儿的母亲会站在这个装置的左边或者右边,并向孩子召呼。在几乎所有的情形中,婴儿在阴影里面时会一步步地向母亲爬,可是,在27个婴儿中,只有3个敢向很深的那一边爬。
(最近由其他一些人做的实验却倾向于削弱吉布森与沃克结论,这些实验表明,人类婴儿对高度的害怕是后天得来的——不是通过摔下来的体验,而是通过总体意义上的移动经验得来的。)
认为深度知觉是内置入神经系统的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是1960年从一个不太可能的来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和一位同样不太可能的研究员,一位当电视信号发射专家的年轻电气工程师。贝拉·朱莱茨出生在匈牙利,并在那里接受教育,1956年的革命失败后来到美国,并被新译西默雷山的贝尔实验室录用,主要解决压缩电视线号使用的频道宽度问题。可是,朱莱茨被一些更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从1959年开始,在贝尔实验室的默许下,决定专攻人类视觉问题。虽然他从来没有得过心理学学位,可是,他很快就成了一位获得许多殊荣的知觉心理学家,是贝尔实验室视觉知觉研究处和麦克阿瑟基金会的主任,1989年还当了鲁杰斯大学视觉研究实验室的负责人。
朱莱茨因为想到了一个主意而使他在心理学界立即出名,这时候,他才刚刚开始视觉研究。他在阅读有关实体深度知觉的书籍时惊讶地发现,实体视觉的整体接受是大脑将一些提示与每只眼睛的图象里的外形和深度进行比较的结果。这被认为形成了图象和深度知觉的重合。朱莱茨以前在匈牙利曾当过雷达工程师,他感觉到,这明显是错误的:
毕竟,为了揭开空中侦察的掩饰,人们会通过一种实体镜来观察空中图象(从两个稍有不同的位置),而被掩饰起来的目标会以极鲜明的深度跳出来。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理想的掩饰物,在经过实体镜的观察以后,人们可以用一只眼检测到有可能从其背景中将一个目标区分出来的微弱的提示。因此,我利用当时刚刚运到贝尔实验室来的最大计算机,即IBM704,来模拟理想的掩饰实体图象。
这是由随机利用黑白点制造的图象构成的,如下面这两个图案:
如果单独看其中一个图案,这两个图案中没有深度提示。可是,尽管它们大部分是相同的,可是,中心部分有一个小区已经通过计算机稍稍向一边偏了一点,因此,当人们用一只眼睛看每个图象而这些图案重合在一起时,这个小区会产生一种双眼视差,并看上去会从背景中浮起来。(要看看这个惊人的效果,可以用一块4×4英寸的纸板或者一张纸竖直放在面前,并与本页垂直,这样的话,每只眼睛就只看其中一幅图案。看着图案的一个角,过一会儿后,两个图案会向彼此移动并重合在一起。这时候,中心方块会显得从纸页上腾起约一英寸的样子。)
这种随机点构成的立视图远远不止是逗人好玩的把戏。它证明,实体视觉并不依靠每个视网膜上的提示形成三维特质的体验,而且,反过来,大脑会把无意义的图象重合起来,从而显示出三维特质隐藏起来的提示。这不是认知过程,不是学习如何解释深度提示的问题,而是天生的神经生理过程,它发生在视觉皮层某个特别的层面里。组织严密的一些相互作用细胞就在这里发生图案中点的相关作用,得出重合后的三维效果知觉。(实体效果并不是我们获取深度知觉的惟一途径。朱莱茨的工作并不排除其它一些办法,包括那些涉及学习的方法。)
朱莱茨很自豪地看到,他的发现导致胡贝尔和威塞尔及其他人把注意力从外形知觉转向了对双眼视差的调查上了,但他很谦虚地说: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将随机点立视图引入心理学的作用看成重大的智力成就,尽管它的许多成果对大脑研究确有裨益。这只是一种幸运的巧合,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在一个会说两种语言的人的头脑中两种语言之间的联想(心理学家和工程师的语言)。
有关深度知觉,还有另一种现代理论,既不是专门性的神经方面的,也不是专门性的认知性的。并不是说其提议者机智地将两者合并起来了,反过来,他实际上把神经理论和认知理论当作不需要的东西弃而不用,并且认为它们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的。
只有一个胆识过人的怪杰,才有可能把一个世纪以来对深度知觉的研究全盘抛弃,并宣布自己已经找到一种全新的正确办法。只有一个真正的不服从传统的人,才有可能确切地说,我们感知深度既不是通过神经检测器,也不是利用提示进行推理,而是“直接”和自动地产生知觉的。只有一个性急的人才会提出一种激进的认识论,他认为光的物理特性就是,来到眼睛里面的东西就是深度的准确和实际的体验,我们不需要解释看到的东西,因为我们看到的就是实际的东西。
这样一个人就是已经过世的詹姆斯·J·吉布森(1904-1980),他的崇拜者认为他是“20世纪视知觉方面最为重要的学者”和“知觉心理学世界里最有创见的理论家”,可是,他的理论被大部分知觉专家看作是“极为难以置信的”(一位评论者甚至认为他的理论太过“愚蠢”,根本就不值得讨论),也没有行家倡导他的理论。
吉布森在1950年和1980之间形成他激进的知觉概念时,对他的事业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他对总体的主流心理学中现存的知觉理论更是嗤之以鼻。他典型的评论是:“心理学,或者至少是美国心理学,是一种次等的学科……主要的原因是,它对自己的主题并没有敬畏感”,“心理学[是]要寻找错误问题的答案;选择来研究的问题都是对于研究很方便的,而不是相关的问题”。可是,尽管他的观点听上去怒气冲冲,而且还有严重的听力问题,他一向总还是很平和的,很迷人,非常友善,跟他接触过的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一位热情的编年史学者认为他“非常迷人、有活力,很可爱”。
吉布森出生在俄亥俄省的一座河边小城里,并在中西部的各处长大,其父是一位铁路寻视员。这使他有很多机会搭乘火车,并在铁路上体验到很多后来成为他的视知觉理论核心元素的东西。如他在一份简短的自传中所言:“8岁的时候,我从铁路上知道了世界看上去是一个什么样子,站在列车后部看世界时,它看上去是向内流动的,而从火车头看去,它又是向外扩大的。”
吉布森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可是他觉得这里的一些人不如人意,而情愿去接近他叫做“神经病”的一些人。有一阵子,他在哲学和社交活动(他一头卷发,方脸,长相极帅,很可做一个领袖人物)之间来回不定,可到了高年级以后,他选了一门心理学,立即就喜欢这门学科了。他在普林斯顿读心理学研究生时,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然而,1928年,他接受了去斯密斯学院当教师的委任,在那里遇到科特·科夫卡,接着,虽然他没有成为格式塔学者,却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中有关组织和结构概念极大的影响。
一些年来,吉布森对社会心理学和相对传统一些的知觉研究都有兴趣。接着,在二战期间,他被“陆军航空人员航空心理学计划”请去开发深度知觉测试,以确定谁具有飞行,特别是成功起飞和降落必备的视觉敏感度。
也许因为吉布森早期在火车上的一些经历,他认为传统的深度知觉提示,包括阴影和视点,都没有什么价值。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以油画和客厅里的立体照相机,而不是现实中的三维特质,以静态的图象而不是以移动为基础的。对他显得更有用得多,更现实得多的,是两种提示:纹理阶度,就像飞行员在接近地面时迈出最后一脚时看到的跑道上不规则变动的粗糙;还有活动视点,或者是当一个人在环境中移动时物体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的流动,包括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看到的所有东西。这些提示很快就被接受了,到今天仍然是深度知觉当中以提示为基础的理论中的一部?
小说推荐
- 管理中的心理学
- 作者:陆明前言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也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来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周围一
- 最新章:第50章
- 与四位美女的伦理故事
- 、小偷的眼福1我是一位严重冠心病患者,医生说随时都有心脏衰竭的可能!可是我乐观,所以到如今还是安然无恙!其实我还是一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角色。会因如此,主要是我的出生年分没赶上时机,刚好碰上鼠年。所以我的职业自然也就与鼠有关,简称‘小偷。我念过专业学校,学过设计,有一身天才般的绝技,可就是没用在正
- 最新章:第70章
- 学校的故事
- 作者:斜阳芳草第二章 学校的一天“友谊桥”这所汉语学校,就坐落在这片韩国味极度浓郁的“韩国城”里。这个学校是一座可爱的白色建筑,共六层楼,是韩国当代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清新雅致,这个楼的一层是办公室,还有老师办公室和校长室,二层到五层是教室,六层是餐厅和娱乐室,可供老师学生休息活动使用。在这里学习的学
- 最新章:第58章
- 有故事的男同学
- 有故事的男同学作者:斯通先生文案我们宿舍住着个娘炮,身强体壮,一米八八,十八厘米,八块腹肌,一次一个小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耿直加粗排雷】主受,1v1。娘炮攻伪直受。不喜点叉,乱喷会怼。逆了cp作者不肉偿。内容标签 都市情缘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甜文搜索关键字:主角:陈少奕,花钰 配角:陆徐之,程祺
- 最新章:第59章
- 纳喀索斯的倒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
- ,前言及目录.小^说)网)纳喀索斯的倒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世传希腊美少年纳喀索斯,临清流而照影,悦己美貌,举世无匹,遂自堕于水,化为水仙。世人多以“自恋”目之,羲烈以为非也。贞信孤迥,怀幽抱质,日月流转,大美难恤,乃复自伤,恒也。匪特以“自恋”名之哉!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 最新章:-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第60章
- 白轮船-故事外的故事
- 作品:白轮船-故事外的故事 作者[吉尔吉斯斯坦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力冈 译 内容简介 它通过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五色斑谰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善与恶的重大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 正文 第一章 他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他自己的,别人谁也不知道。另一
- 最新章:第29章
- 与一位伴游女学生的真实故事
- 我经常到各地出差谈生意,有一次我住在大饭店,闲来无聊想找个人陪,就在报纸分类广告的小启栏看到了伴游小姐的分类广告,於是就打电话过去询问,谈好两个小时费用是五仟元,包括所谓‘全套’的服务!并约好时间在饭店附近的台银门口碰面 相当准时的那女孩依约前来,一看气质谈吐皆不凡,重点是竟然没有很厚重的粉脂味,当
- 最新章:第1章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全集(经典版【实体书精校版】作者[美]劳伦·斯莱特★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书籍简介:内容简介心理学实验是去芜存菁的生活,是浓缩的人生经验。人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如果有人
- 最新章:第50章
- 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 学会交际的指导秘诀: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作者:水淼序言 年轻人要懂点处世心理学说到心理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懂心理学的人,一眼就能看人的心机,没错!年轻人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颇多,它能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20几岁的年轻人,涉世不深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