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视力几乎是无价值的,也许比没有视力还要糟。这可以从1983年《大脑》期刊报道的一例罕见的个案中看出来。
病人是位妇女,因为严重的头疼、晕眩、恶心,最严重的是失去了运动感,这使她处处不便,因而住院。做脑电图和其它体检显示,她主要的视觉接受区域外的大脑皮层的一个部分有损伤,这个区域已知是对运动感觉至关重要的。报告摘抄如下:
(她)失去了所有三个层面的运动视觉。比如,倒茶和咖啡时都有问题,因为这些液体看上去都像结了冰,就像一层冰块。另外,她也掌握不了倒水的时间,因为水快要倒满时,她不能够感知杯子(或壶)里面的运动……在有别人走动的屋子里,她感觉很不安全,很不舒服,而且很快就离开房间,因为“人们很快地走到这里或者那里,可是,我看不见他们的移动”……她不敢走过街道,因为她无法判断车辆的速度,可是,她可以很轻松地看到汽车本身。“当我首先看到车辆的时候,它好像在很远的地方。然后,当我准备穿过街道时,汽车突然就在很近的地方。”
哪怕没有这些证据,我们都可以判断出,运动视觉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对自身移动的感觉指导我们在环境中走动;对向我们移动而来的物体的感觉,使我们能够避开危险;我们对手的移动的感觉,给我们提供对何时伸向物体或者做一些精细手工活至关重要的数据;站着的时候,对我们身体精细运动的感觉使我们知道挥舞双手或者不要失去平衡。(如果你双脚并在一起站着,然后闭上眼睛,你会发现很难站得极稳。)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很多对动知觉的研究都是处理外部的变量的: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位置和其它特点是如何影响它们在我们看上去的样子的。这样一些研究与心理物理学是差不多的:它获取一些客观数据,但对于经验的内部过程却只字不提。尽管如此,它提供了这些过程的重要提示,一方面是天生的神经过程,另一方面是获取的认知过程。
一项有关天生的低水平过程典型的发现:研究者在婴儿面前把一个阴影或者盒子样的图象打在屏幕上,然后让阴影或者图象快速地扩张。当图象扩大时,婴儿朝后靠一靠,就好像要避免被撞上一样。这个反应不是经验的作用,一个从没有被快速接近的物体撞上过的新生儿会以这种方式作出反应,就跟许多没有经验和新生的动物一样。这种对“快速放大”的物体作出的避开姿势,很明显就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它是通过进化传达给我们的;一个快速接近我们的物体的视觉图象会触发回避的行为,它不涉及到任何更高的精神过程。
有关获取的高级过程的典型发现是:1974年,心理学家戴维·李和埃里克·阿伦森做了一个没有地板的小房间,它可以通过一块不能移动的地板从这里或者那边溜过去。当他们把一位13一16个月大的、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放在里面,然后偷偷把这个房间朝着婴儿面对的方向溜过去时,也就是说,从孩子面前溜走——这个孩子会向前扑过去,或者跌倒;如果他们把房间朝另外一个方向溜过去,孩子会朝后跌倒。这个解释是,当墙壁移走时,孩子感觉到,好象他或者她在朝后倒,因此自动地通过向前倾倒而加以补偿,反过来亦是一样。这好像是一种获取的行为。孩子在开始走路时,会学会使用“光学流动”信息。(光学流动是我们移动时反映在我们视野范围内的任何东西的移动。比如,当我们走向某个点时,其周围的任何东西会向外扩大,直到视野的尽头。)
这些,以及其它一些有成果的移动知觉研究,把长期以来认为眼睛是照相机的这个观点里更多的缺陷暴露了出来。其中一种缺陷是,尽管眼睛没有快门,可是,移动的物体并不会引起模糊,如我们在照相时,照相机在曝光时的移动并不会使我们看到一个模糊的东西。相应地,很多对移动感觉的研究已经在寻找发现为什么没有模糊的原因。一种不断得到同意的假设是以乌尔里克·赖塞尔和其它一些人的研究为基础的,即,当我们看到一个图象通过速转实体镜在屏幕上闪动哪怕多少分之一秒时,我们事后可以在思想里面粗略地看到它。1967年,赖塞使用“图标”这个词来形容这个非常短暂的视觉记忆,他测量它的持续约为半秒钟(后来的研究报告说只有四分之一秒)到2秒,并发现,如果新的模式在它完全消失以前出现的话,它就会被擦掉。其它一些视觉研究者们因此而认为,由于眼睛扫过视野或者以一系列叫做“飞速扫视”的跳跃方式跟踪物体,它在物体移动时什么也看不到,可是,在每一次短暂停留时,它会发出一个图标式的快照给大脑。这些快照都汇集在一起,变成了一种运动知觉,有点像看电影。
这种假设在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被广为接受。可是,一些处于先进行列的调查者开始怀疑,图标只是在不自然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到的,它不一定存在于正常的知觉之中。果真如此,有关移动知觉的飞速扫视——图标假设就会崩溃。拉尔夫·哈伯是这样看的:
在自然状态下是没有这样一些表现的,除非你想在闪电中阅读。没有自然的一种情形是视网膜可以在约四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受到静态刺激的,因为它的前后都是一片黑除……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像快照一样的视网膜图象固定在时空中,而只有持续变化着的图象……图标是在实验室里诞生的,且只存在于实验室,而不可能存在于别的任何地方。
眼睛的屏幕不是一种感光剂,它上面移动的图象并不是以静止物的形式被捕获而不模糊的。反过来,视网膜是一种由成百万接收器构成的组织,当受到刺激的时候,每一个接收器每一秒钟启动的次数有好多次。当一个图象在视网膜上通过时,从一连串接收器上产生的连续脉冲流会向前进入视觉皮层。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因为这个系统生成的不是一连串静止的东西,而是一种不间断的、不断变化的信息之流。
的确,仅只在30年前才有的一项有关移动知觉问题的戏剧性发现是,视网膜和视觉皮层里的有些神经元会对移动作出反应,可是,其它的许多神经元却不会有反应。移动的检测在单细胞水平上开始。这个古老的进化性发展有助于一些猎物避免被吃掉,也有助于一些捕食者发现和抓住猎物。一只青蛙会有效地捕捉住任何小的移动物体,不过,如果只给它喂死苍蝇或者死虫子,它就会饿死,因为它不会认为这些死东西是食物。其它许多简单动物显示了相类似的行为。青蛙的视网膜和大脑明显具有一些可以对移动(和大小)作出反应的神经元,这种能力具有比视觉方面意义更大的生存价值。
在60年代和70年代,胡贝尔和威塞尔及其它人都显示了移动知觉器的存在。他们显示,当他们利用电极法记录老鼠和猴子的单细胞的活动时,视网膜和视觉皮层中的某些细胞,而且只有这些细胞,会对移动作出强烈反应。事实上,有些只对一种方向上的移动作出反应,有些对另一方向上的移动作出反应。
其他一些调查者通过完全不同的方法确证了这一点。1963年,罗伯特·塞库拉及一位同事将一只向上移动的栅栏投影,他们确立了人类受试者可以看见物体移动的临界值(最低速度),然后让每位受试者稳定地看着移动的物体。几分钟以后,受试者在栅栏以原来的临界速度慢慢走动时再也不能看见它移动了,不过,如果速度提高一倍,他们仍然能够看见它移动,而且还能够在更慢的速度上看见它向下移动。结果表明,有向上移动的检测器,它已经疲倦了,还有向下移动的检测器,而这些检测器却没有疲倦。比较结果以相反的方式得到,受试者这时候观察一个向下移动的栅栏有好几分钟。
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移动检测器疲倦而不知道它的神经元基础。如果我们盯着一道瀑布长时间地看(或者其它长时间连续移动的物体,如生产流水线),然后扭过头去,我们会看见向相反方向的移动错觉。以高速对一个方向上的移动作出反应的细胞会暂时疲倦,而且不再产生反应,这时,对向另一个方向的移动产生反应的细胞却会不断地以其正常的低水平这样做,并以它们喜欢的方向临时产生一个移动感觉。
然而,这些都没有解释清楚其它两种移动知觉的未解之谜。如果我们移动眼睛或者头脑去追随一只?
小说推荐
- 管理中的心理学
- 作者:陆明前言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也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来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周围一
- 最新章:第50章
- 与四位美女的伦理故事
- 、小偷的眼福1我是一位严重冠心病患者,医生说随时都有心脏衰竭的可能!可是我乐观,所以到如今还是安然无恙!其实我还是一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角色。会因如此,主要是我的出生年分没赶上时机,刚好碰上鼠年。所以我的职业自然也就与鼠有关,简称‘小偷。我念过专业学校,学过设计,有一身天才般的绝技,可就是没用在正
- 最新章:第70章
- 学校的故事
- 作者:斜阳芳草第二章 学校的一天“友谊桥”这所汉语学校,就坐落在这片韩国味极度浓郁的“韩国城”里。这个学校是一座可爱的白色建筑,共六层楼,是韩国当代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清新雅致,这个楼的一层是办公室,还有老师办公室和校长室,二层到五层是教室,六层是餐厅和娱乐室,可供老师学生休息活动使用。在这里学习的学
- 最新章:第58章
- 有故事的男同学
- 有故事的男同学作者:斯通先生文案我们宿舍住着个娘炮,身强体壮,一米八八,十八厘米,八块腹肌,一次一个小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耿直加粗排雷】主受,1v1。娘炮攻伪直受。不喜点叉,乱喷会怼。逆了cp作者不肉偿。内容标签 都市情缘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甜文搜索关键字:主角:陈少奕,花钰 配角:陆徐之,程祺
- 最新章:第59章
- 纳喀索斯的倒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
- ,前言及目录.小^说)网)纳喀索斯的倒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世传希腊美少年纳喀索斯,临清流而照影,悦己美貌,举世无匹,遂自堕于水,化为水仙。世人多以“自恋”目之,羲烈以为非也。贞信孤迥,怀幽抱质,日月流转,大美难恤,乃复自伤,恒也。匪特以“自恋”名之哉!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 最新章:-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第60章
- 白轮船-故事外的故事
- 作品:白轮船-故事外的故事 作者[吉尔吉斯斯坦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力冈 译 内容简介 它通过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五色斑谰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善与恶的重大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 正文 第一章 他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他自己的,别人谁也不知道。另一
- 最新章:第29章
- 与一位伴游女学生的真实故事
- 我经常到各地出差谈生意,有一次我住在大饭店,闲来无聊想找个人陪,就在报纸分类广告的小启栏看到了伴游小姐的分类广告,於是就打电话过去询问,谈好两个小时费用是五仟元,包括所谓‘全套’的服务!并约好时间在饭店附近的台银门口碰面 相当准时的那女孩依约前来,一看气质谈吐皆不凡,重点是竟然没有很厚重的粉脂味,当
- 最新章:第1章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全集(经典版【实体书精校版】作者[美]劳伦·斯莱特★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书籍简介:内容简介心理学实验是去芜存菁的生活,是浓缩的人生经验。人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如果有人
- 最新章:第50章
- 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 学会交际的指导秘诀: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作者:水淼序言 年轻人要懂点处世心理学说到心理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懂心理学的人,一眼就能看人的心机,没错!年轻人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颇多,它能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20几岁的年轻人,涉世不深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