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新说<水浒>(一)》第35章


恼煞虼耸钡哪侵挚啥竦谋硐帧5幢闳绱耍挥新钫煞颍炊钋碛⑹恰靶∫径薄K训啦恢溃嬲囊耍∏∈亲约旱睦瞎空馐焙蛘庋钋碛ⅲ谐源缀图刀试凇D芪瞎源缀图刀剩褪怯懈星榈谋硐帧?br />
第二个证据是,宋江征方腊攻打睦州,王矮虎、一丈青夫妻二人,带领三千军马,正迎着方腊的大将郑彪,王矮虎出战,被郑彪一枪戳下马去。一丈青一见丈夫被杀,要报丈夫之仇,急赶将来。被郑彪一块镀金铜砖,打在面门上,落马而死。看到丈夫被杀,单枪匹马,挑战强敌,最终被杀,与丈夫同死。《水浒》还专门赋诗:戈戟森严十里周,单枪独马雪夫仇。
这两件事,可以说明,一丈青对王矮虎,是有感情的,这与潘金莲对武大郎毫无情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当然可以说,一丈青在梁山,深受义气影响,这种夫妻情,可能更多的是兄弟义。但是,在夫妻这样绝对私人私密的空间,如果双方毫无感情,义也就无法存在。
我们刚才比较了王矮虎与武大郎的种种,事实上,他们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正是这个不同,最终决定了他们各自在自己妻子心目中的分量,决定了他们的妻子对他们的感情。这个巨大的不同是:武大郎“不会风流”,而王矮虎却恰恰是风流高手。
换句话说,武大郎不知道作为丈夫,必须满足妻子的情感和生理需要,或者他知道,但他不会风流,能力有限。
而王矮虎则很懂这些,并且十分喜欢这些。
其实,梁山好汉中,阎婆惜背叛宋江,扬雄和卢俊义的妻子红杏出墙,原因都与武大一样:忘记了为夫之道,或履行夫道不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要给潘金莲翻案,我这样说,只是要找出她犯罪的原因。犯罪原因不能成为犯罪理由,犯罪不能因为有了原因就可以被豁免。这一点,当代那些为潘金莲翻案的人可能没有很好地加以区别。就潘金莲来说,有压抑,有焦虑,不能成为放纵自己、危害他人的理由,更不能成为减刑甚至免于起诉,以至于还要获得同情的理由。对于潘金莲这样有着命案的人,我们还是不翻案的好。
我们回到武大郎家的楼上,武大下去买酒买菜了,叔嫂二人在交谈。嫂子潘金莲一见到武二,就忘掉了武大,不,仅仅忘掉还好,她是怨恨武大。实际上,像潘金莲这样被束缚于不满意的婚姻之中的女人,每次见到她中意的男人,首先涌上心头的,就是对自己丈夫的怨恨。
现在,她突然觉得她的姻缘原来在武二身上,嫁给武大,原来是上天安排她见到武二并最终成就美满姻缘的桥梁。于是,她打定主意,亲近武二,满脸堆笑,嘘寒问暖,问他年龄,又问他是否婚娶,要他搬到家里来住。在对武二过度的关注与亲热里,包含着她一厢情愿的热情。
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厨下,走下楼来,叫道:“大嫂,你下来安排。”
那妇人应道:“你看那不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地,却教我撇了下来。”
武松道:“嫂嫂请自便。”
那妇人道:“何不去叫间壁王干娘安排便了?只是这般不见便!”
什么叫不见便呢?就是不给人方便。
她要武大给他什么方便呢?
想起来就很可笑的。
实际上,正如弗洛伊德心理学揭示的,口误往往真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潘金莲此时多么想,天随人愿,天就其便,让她就这样面对着武二,直到天荒地老!
潘金莲,确实有值得人们同情的地方。
而武大,更有让人们可怜的地方。
武大自去央了间壁王婆,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
武大筛酒在各人面前。那妇人拿起酒来道:“叔叔休怪,没甚管待,请酒一杯。”
武松道:“感谢嫂嫂,休这般说。”
我们上面说过,武松是个很自我欣赏、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忽略对周边环境和周边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和判断。但是,即使他这样的人,从他到武大家到现在,他至少已经发现了这样三点:第一,他的哥哥和嫂子之间的巨大差距。
一个如此平庸甚至在一般人之下的哥哥,偏偏娶了这样一个如此出色的嫂子——客观地说,潘金莲在外貌、才智、性格上,全面超过武大郎。武松面对这样的情景,已经有所警惕,并尽量用自己的温和言行来缓解兄嫂关系上的紧张。
第二,嫂子言语之间表现出来的对哥哥的不满和蔑视。
潘金莲埋怨武大忒善了,被人欺负,武松马上为兄长辩解:“家兄从来本分,不似武二撒泼。”潘金莲道:“怎地这般颠倒说!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客观地说,潘金莲说的,还真有道理。武松能怎么说呢?
第三,他哥哥和嫂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众不同。
按说,兄弟来了,当然是哥哥陪着,嫂子准备饭菜,可是,嫂子却看着武大道:“我陪侍着叔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来管待叔叔。”待武大上街买了回来,总该嫂子收拾了吧?可是,当武大喊老婆收拾时,却被老婆一顿奚落:“你看那不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地,却教我撇了下来。”金圣叹在这下面批了一句很幽默的话:“你看那不晓事的嫂嫂,叔叔在这里坐地,却不肯撇了下来。”
最后,竟然是武大去邻居家叫来王婆帮忙收拾好,再端上来的。
而饭菜上来后,最有趣的是三人的座位:竟然是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
正如金圣叹所批,这一个坐法,就可以见出武大混沌,武二直性,妇人心邪。
至少,可以看出武大无主见,武二无奈何,妇人无规矩。
坐下之后,竟然不是兄长说话招呼兄弟,反而是嫂子端杯敬酒,武大呢,只是只顾上下筛酒烫酒,哪管别事,一个典型的肉头。
这样的男人,兄弟看着,觉得可怜;而潘金莲看着,一定觉得窝囊。
这样的男人,要让女人爱,确实为难女人。
这实在是非常奇怪又非常滑稽的家庭宴会,体现出的,是一个非常滑稽而不正常的家庭关系。
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块儿?”拣好的递将过来。
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做亲嫂嫂相待。武大又是个善弱的人,那里会管待人。那妇人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只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他看不过,只低了头,不恁么理会。
当日吃了十数杯酒,武松便起身。
那妇人道:“叔叔是必搬来家里住。若是叔叔不搬来时,教我两口儿也吃别人笑话。亲兄弟难比别人。大哥,你便打点一间房屋,请叔叔来家里过活,休教邻舍街坊道个不是。”
这话说得多么好啊。难怪李贽批曰:“都是亲热好话,若非有他意,便是贤嫂。”
#文#武大道:“大嫂说的是。二哥,你便搬来,也教我争口气。”
#人#这话说得又可怜。一年了,他在清河县,在阳谷县,受了多少气?
#书#在家里面,在外面。受了多少气?
#屋#自己不能争气,要靠兄弟争气。
读到此处,我们读者会悲从中来,不知是武大可怜,还是武二可怜。
而潘金莲,对这样的丈夫,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对这样的小叔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武松见兄嫂都如此真诚,便回住处收拾行李铺盖,当晚就哥嫂家里歇卧。次日早起,那妇人慌忙起来,烧洗面汤,舀漱口水,叫武松洗漱了口面,裹了巾帻出门,去县里画卯。那妇人道:“叔叔,画了卯,早些个归来吃饭。休去别处吃。”武松道:“便来也。”径去县里画了卯,伺候了一早晨,回到家里。那妇人洗手剔甲,齐齐整整,安排下饭食,三口儿共桌儿食。
过了数日,武松取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那妇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武松自此只在哥哥家里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卖炊饼。武松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不论归迟归早,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服侍武松。
我们说,直到此时,武松和兄嫂的关系还算正常,嫂子对他特别的好,好得有点特别,但是,武松把她当作嫂嫂,采取三不政策:一、不见怪。二、不搭茬。三、不上心。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武松和嫂嫂关系的蜜月阶段:嫂嫂偷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