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鉴评》第33章


2。翡翠饰品评估
翡翠成品是指琢磨成型和抛光镶嵌饰品,其评估要素主要有材质品级、加工工艺和市场行情等,这些要素对于翡翠成品(饰品)来说,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综合分级评价系统。
(1)材质品级评价
1)评价条件。在对翡翠质量分级评价之前,应满足以下条件:
a。光源。不同的光源对翡翠质量分级评价结果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传统工艺要求,白天应在晴空无云的正午前后两个小时的时段内,于阳光下进行;或者在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配备有色温为4 500~5 500K、显色指数不低于90的照明光源的条件下进行。
b。背景。翡翠在不同色彩的背景(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感观效应。因此,分级评价环境的色调应为白色或中性灰色,并以无荧光、无明显定向反射作用的中性白(浅灰)色纸(板)作为观测背景的条件下进行,以减少环境对评价的干扰。
c。评价人员。在对翡翠质量分级评价时,应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分级,并取得一致结果。
2)评价要素。
a。颜色。翡翠的颜色十分丰富,可分为无色和有色两类。无色类包括白色及颜色彩度极低的翡翠,有色类包括绿色、紫色、红…黄色等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的色质(色调、彩度、明度)、色形(点、线、带、块、片)、色相(多少、深浅、疏密、走向),极为复杂。有色翡翠中以绿色和紫色最有价值,若红绿白紫等色和谐搭配,则可溢价。
对颜色的准确描述,至关重要。如翡翠的绿色分级可根据颜色的色调、彩度、明度的差异进行划分(表4…1至表4…3)。
b。透明度。翡翠的透明度是指翡翠对可见光的透过程度。翡翠的透明度因有无颜色而不同(表4…4、表4…5)。
c。质地。质地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形状、均匀程度及颗粒间相互关系等因素的综合特征。根据翡翠质地的差异,将其分为5个级别。质地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极细(Te1)、细(Te2)、较细(Te3)、较粗(Te4)、粗(Te5)。质地级别及表示方法见(表4…6)。
d。净度。翡翠的净度是指翡翠的内部特征及外部特征对其美观和耐久性的影响程度。所谓内部特征,包括在或延伸至翡翠内部的天然内含物和缺陷;外部特征是指存在于翡翠外表的天然内含物和缺陷。净度也称瑕疵和裂绺的有无程度,瑕疵如内部存在的角闪石等黑色矿物呈丝带或点状分布的黑色体及白色的硬玉与长石等呈块状、粒状分布的包裹体;裂绺是玉石中的裂隙、解理、纹理等。净度影响玉石的完整性和利用率。
在评价翡翠时,应观察这些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特征、位置、深浅和对饰品质量影响程度。根据净度差异,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净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极纯净(C1)、纯净(C2)、较纯净(C3)、尚纯净(C4)、不纯净(C5)。净度级别及表示方法见表4…7。
e。不均匀性。若待分级翡翠的颜色、透明度、质地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不均匀因素存在着显著差异的部分进行评价。
若颜色不均匀,应对颜色特征(形状、比率、分布特征、与基底的对应关系)进行描述和评价(表4…8)。
若翡翠的透明度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其透明度特征进行说明。
若翡翠的质地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其质地特征进行说明(表4…9)。
f。质量。翡翠的质量单位为克(g)或千克(kg),以克为单位的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以千克为单位的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2)工艺评价
翡翠工艺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和加工工艺评价两个方面。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评价和造型设计评价,加工工艺评价包括磨制(雕琢)工艺评价和抛光工艺评价(表4…10)。有关玉雕工艺及其质量的评价,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已有论述。
1)材料应用设计评价。
a。材料应用评价。总的要求是:材质、颜色取舍恰当,翡翠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处理得当,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b。造型设计评价。总的要求是:主题鲜明,造型美观,构图完整,比例协调,结构合理,寓意美好。
2)加工工艺评价。
a。磨制工艺评价。总的要求是:轮廓清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点面精准,细部特征处理得当。
b。抛光工艺评价。总的要求是:抛光到位,平顺、光亮。
(3)综合评价
按上述评价要素的优劣,在评估时可根据翡翠成品类型(首饰类、手镯类、花件类、摆件类)不同,有不同的要求。
1996年汪毅飞根据翡翠的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加工工艺等质量因素在质量经济评价中所处的重要性,分别进行百分值评分。满分100,再将各因素的各自质量级别的百分值乘以所对应的百分比(表4…11)。
最近,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中,采用质量等级划分,将天然翡翠分为上品、精品、佳品和合格品等五档十二级。在合格品外,每个档次又分为三个级别,从质地、透明度、颜色、工艺和综合印象五方面进行详细评估,并采用千分制的“五加一评分法”,把翡翠饰品的具体全貌归属到具体品质的区间。另外,在鉴定证书上还将记述历次交易详情,详述它的外观、工艺,使消费者能从证书中看到。
总之,翡翠的品质因素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加工工艺质量。由于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很多,而且每一因素都是变动不定的,因此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寻找因果关系,才能较好地把握翡翠原料及成品的评价与估价。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同品级翡翠之间的价格悬殊,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价是成本价的2倍到2。5倍。只要是种老水足、色正、工精的翡翠首饰或摆件,其收藏价值和增值幅度一定是十分可观的。
俗话说:“黄金易得,翡翠难求”。高档翡翠仅限于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露露河一带几百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储量非常稀少。有数据显示,15年后,缅甸的翡翠储量将面临枯竭。因此近20年来,翡翠的价值上涨了约1 000倍,近几年来更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在蹿升。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仅23g重的小翡翠,竟拍出了1 200万港元的天价,贵过黄金2 000多倍(表4…12)。
二、和田玉
我国谓之玉,系指新疆和田白玉,孔子称其有十一德。
和田玉是一种以微晶隐晶质透闪石为主的玉石。欧洲称之为“软玉”,意为其硬度比“硬玉”(翡翠)软。根据原岩性质,和田玉(软玉)可分为由碳酸岩蚀变而成和由超基性岩蚀变而成的两大成因类型。通常所说的和田白玉、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我国辽宁、河南、江苏等地的青白玉等属于第一类;和田碧玉、玛纳斯碧玉、加拿大碧玉、新西兰玉和台湾花莲玉等属于第二类,即其成因为超基性岩蚀变而成。
1。和田玉的分类
(1)按地质产状分类。
1)山玉。山玉产于原地的原生矿。
2)山流水。山流水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
3)仔玉。仔玉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
4)戈壁滩玉。戈壁滩玉经大自然的地壳变动,搬运至戈壁滩中并经受风沙磨蚀形成有“沙痕”的片状石材,也称风棱石。
(2)按颜色分类。和田玉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七大类。此外,在和田玉矿区还新发现一种粉红色长石黝帘石玉(类似独山玉一种)。
2。和田玉特征
和田玉的主要感观鉴定特征,在自然光下按颜色、光泽、手感、水头、声音、质地进行鉴定。
(1)透闪石化学成分:Ca Mg Si O(OH)。
(2)常见颜色:白、青、墨、黄四色,这些颜色当中有若干过渡色,此外还有次生糖色、皮色等。羊脂白玉因玉色白润,其价高昂。
(3)物理特性:脉理坚密,细腻温润,适宜雕刻,抗压度高;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摩氏硬度6~7,密度2。98(+0。15,…0。05)g/cm3。
(4)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折射率Np=1。600~1。614,Nm=1。613~1。630,Ng=1。625~1。641;光洁柔和,秀雅端庄。
(5)透明度(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