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相礼。”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解析】这段话也就是各人讲个人的志向,大家都很直爽。不过,从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来,子路是野人出身,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不懂得谦让的性格还是时不时暴露出来。按照年龄本来应该曾皙第一个发言,可是子路抢了过去。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子路首先谦让曾师兄,曾皙很可能让他先说,这时候子路再说,就显得很好了。冉有是个平实有城府的人,比较谨小慎微,做不到就不说,决不把大话放在前面;公西赤在这里岁数最小,家里富有并且是鲁国公族,教养好并且在孔子这里专心学习周礼,因此他比较谦虚,也把话说得比较小;曾皙的个性比较随和,因此宁愿最后一个发言。曾皙的志向确实也是这样,跟随孔子多年,并没有提出去当官,而是安心在孔子的私校做教学管理,追求的是轻松自在。
这段对话是孔子最后一次在卫国期间,这时候曾皙从鲁国去帮助孔子管理学校,冉有还没有回鲁国,子路也还没有当官。应该说,这段时间是孔子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这时候孔子所有的得意弟子都在身边,并且孔子不再去追求政治上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与弟子们谈天说地。虽然经济状况一般,可是大家都很开心。
曾皙的理想接近于道家的境界,孔子赞成他的想法,反映出这个时期孔子已经开始倾向于道家了。
子路这样的人慷慨大方但是不懂得谦让,人们会喜欢他但是瞧不起他;冉有这样的人平实实干,人们不喜欢他但是信任他;公西华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贵族,举止言谈得体,人们喜欢他也羡慕他;曾皙这样的人洒脱随意,人们喜欢他但是未必信任他。
曾点,字皙,鲁国人,小孔子六岁。曾皙是孔子第一批学生,是曾参的父亲。
【现实解说】美国哈佛某教授有四名学生,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和西班牙。一天教授问这四名学生的志向,于是依次来说。中国学生说:“我要学好知识,然后报效祖国,为美好明天奋斗终生。”美国学生说:“我没有中国同学那么高的志向,我想创立自己的一家小公司,能把自己的专利运用进去,赚点小钱,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还有钱去中国旅行。”日本学生说:“请多关照,我想回日本,到丰田或者日立这样的大公司当一个白领,娶个好老婆,能够在退休之前攒够钱,带老婆周游世界。”西班牙学生说:“我要回到家乡,娶心爱的玛丽娅做老婆,生一堆孩子,每天唱歌跳舞,周末带她们去看斗牛。”
颜繇
12。2(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颜繇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旧译:所有的说法都认为这是子路和孔子的对话,其实是颜路。)
【解析】颜繇,字季路,鲁国人,很可能是孔子母亲的族人。颜繇小孔子七岁,是孔子最早的一批学生,是颜回的父亲。这段对话应该是早期的对话,后来孔子周游列国,颜繇就没有跟随了。颜繇很可能不太会做人,家里也穷,学习很可能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孔子对他的做人和学习态度都不满意。“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说得很直接,意思就是你做人都做不好,人都不喜欢你,鬼神怎么能喜欢你?
子路有的时候也叫季路。因此,两人有的时候会产生混淆。这句话为什么是颜繇而不是子路说的呢?首先,在《论语》中,这段话前面的几段,都是说颜回之死,并且说到颜繇很无理地要求老师卖车安葬颜回,遭到孔子严词拒绝。那么,这段话就是一个解释或者回顾,说明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孔子一直不喜欢颜繇;第二,如果是子路问这样的问题,孔子通常是引导或者善意地拿他开玩笑,但是最后会给一个答案。而这里,孔子的回答生硬粗暴,丝毫不给面子,也不给答案,言语中充满了轻蔑。第三,孔子和颜繇的关系一向不佳,按理,颜繇作为最早期的学生,应该在孔子这里受到重视,可是孔子没有只言片语说到他。颜繇最后对孔子的无礼,是有历史原因的。
孔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需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是学习不努力,第二是家里穷。很不幸,颜繇都占了,还喜欢提愚蠢问题。
【现实解说】一个老骗子到处行骗,却特别信佛。一天行骗失手,被打得半死。于是来到庙里拜佛:“菩萨保佑,我要是发财了,一定来重塑金身。要是说了不算,被人打死。”菩萨说:“你骗人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说要是骗人家,被雷劈死。你连人都骗不了,还来骗我?”从那之后,老骗子再也不拜佛了,不是不信,是不敢拜了。
所以,古今中外,强盗恶棍通常都是没有信仰的,也不许别人有信仰。
冉耕
12。3(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就这样死去,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解析】冉耕,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八岁,也是孔子第一批学生,和冉有是族人。冉耕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应该是从事打杂总务的事务比较多,与孔子之间的感情很深。这段话应该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见到老部下遭此恶病,不由感慨伤心。
冉耕得的是一种比较糟糕的病,据说是麻风病,手足溃烂,因此孔子很感慨冉耕这样高尚的人竟然是这样的死法。在《论语》中,孔子赞扬冉耕的“德行”,可见冉耕人品不错。不过,除了德行,看起来冉耕的能力比较一般。
【现实解说】当上有一个电视剧叫做《渴望》的,主题歌中唱道“好人一生平安”。可是,里面演的,分明是“好人一生不平安”,悲摧啊。
漆彫开
12。4(5。6)
子使漆彫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