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第14章


我们的精力不是用在干事上,而是用于防范和戒备可能遇到的欺骗、欺诈上——真够累的。
4。把小事做细:细节决定人生成败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前段时间,我读了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书中提出了细节决定成败观念,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号召全体员工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我们都很佩服已故总理周恩来的胆识和谋略,但我觉得他那种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本领,更值得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学习和借鉴。
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周恩来具有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琐事非常关心,但又不拘泥于琐事之中。
他提到了访华期间周恩来所做的几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小事”:
在欢迎晚宴上,周恩来亲自为乐队挑选了晚宴上演奏的乐曲。尼克松说:“我相信,他一定事先研究过我的背景情况,因为他选择的许多曲子都是我所喜欢的,包括在我的就职仪式上演奏过的《美丽的阿美利加》”。
在来访第三天晚上,客人被邀请去看乒乓球和其他体育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客人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
周恩来做事精细的同时,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字眼。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正是凭着这种精细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过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现在,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只想做大事,而看不起小事。所以,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能做大事的人很少,不愿做小事的人极多”。年轻人要有理想,要有干大事的雄心,但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有把小事做细的韧劲。因为,把小事做好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而且小事中往往掩藏着成功的机会。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员工加藤信三为了赶去上班,急中刷牙时,竟致牙龈出血。他为此而感到撮火,上班的路上仍是一肚子不舒服。但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以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伙伴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将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毛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改进牙刷。
加藤信三经过实验取得成效后,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一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余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牙刷不好用,在我们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很少有人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机遇就不属于他们。而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问题,结果他由此获得了机会。所以,牙刷不好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这是追究细节给人带来机遇的一个案例。
而下面的这个例子,更是说明了细节掩藏着成功的机会。
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由于突然而来的大雨,让行人们纷纷躲进就近的店铺躲雨。一位老妇也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躲避。面对她略显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妆束,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带搭不理,视而不见。
这时,一个年轻人诚恳地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定了,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使自己的躲雨名正言顺。
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匆匆一算,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当他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一位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给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这位小伙子成功地得到晋升并发财致富,并不是由于他的才能,而仅仅是能表现他周到服务的一个细节。他之能够得到赏识和回报,是因为他积极主动地为人服务,如果他对人态度冷漠,或者强买强卖,或者不允许不买东西的人到他的柜台前,那他可能也就丧失了这样的机会。所以,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在他的热情主动的服务中蕴藏着成功的必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能遇到很多次帮助别人的机会,但谁能够认真对待这种“小事”而去做了呢?
第五章:五分运气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运气确实存在,但并不是平等地分给每一个人,而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1。成功的确有运气的成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运气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这其中除了努力程度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运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努力,可就是没有发财,而另外有些人却因为一些意外的机会发了财。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曾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38位的张果喜就是这类成功者的典型例子。他本来没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而遇地发了财。
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当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机会,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200多块钱。张顿时灵机触发,立刻返回老家按照上海生产樟木箱的程序“依葫芦画瓢”。半年后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出品。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自己制作的第一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套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元。这是张掘得的第一桶金。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张目前身家据《福布斯》估计为12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30年前的那次上海之行,现在的张还可只能只是江西余江乡下的一芥农夫,天天为吃饱肚子斤斤计较。
看来,成功确实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还有一部分取决于天意、运气、机遇等一类的东西。但我奉劝各位,当运气还没有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请不要气馁。因为,机会往往是在意外的时候降临的。只要你不断地努力,好运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有一位商人,最初继承父业做珠宝生意,但他缺乏先辈对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