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第18章


不可呀!说什么也得把这孩子扔掉。”
王某也急了,说:“就你心狠,活脱脱的一块心头肉,你叫我怎么忍心?”
章某更急了,说:“你这么不忍心不等于要毁我们两人呀?”
“毁就毁,反正那么回事,大不了我们两人都离婚,那样更好,孩子可以堂堂正正跟我们一起生活。”王某说。
“哎,你姓王的啊,从头开始你就是想黑我呀?原来你当初留下孩子就是为了这目的呀?想得美!我跟你早说过,咱们谈情说爱咋都成,但有一条早说清楚的,就是对方不能提出离婚,这你也保证过我才跟你好上的,现在你拿孩子来套我上圈圈,没门儿!”章某的小白脸此时成了一堆猪肝似的,揪住昔日的情人就是一顿暴打。
王某也不是吃素的,心想我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现在又整天像偷了东西似的带着孩子东躲西藏,有苦水往肚子里咽,你姓章的这么说话,就别怪姑奶奶我翻脸不认人!
第二天,王某就抱着孩子往章某的单位领导家里跑,说完这是你们单位章某留下的孽根一句话后就扭头走了人。这回章某的单位炸开了,一向自认为风流倜傥的他成了连头都抬不起来的过街老鼠。尤其是他泪流满面地跪在领导面前恳求保密不要将此事告诉他家人的那熊样,后又传遍了机关内外而被当做本年度机关十大新闻之首。
如此之大的风波不可能不漏些风声。章某的家人很快知道了内情,出乎意料的是章某家人十分大度地上他的单位领导那儿笑纳了这个章家的种,其真情实意让人不得不佩服——孩子没有过错,有错的是大人。既然这是章家的孩子,那就由我们章家来抚养。本来束手无策的章某单位领导,一见这种结果,真是阿弥陀佛,求之不得。
孩子倒是抱走了,可章某的名声也彻底地毁了,他不得不辞职离开单位,成了一个无业游民。那孩子被抱回家后也仿佛进入了牢狱之门。你想,姓章的男人本来在家里是个倒插门的女婿,这回他在外面干了好事外加带回个私生子,他老婆和老婆一家人能好好相待这孽种吗?当时章某的老婆和她的家人之所以要把这孽种抱回家,想的是以往自认是知识分子的他从不把老婆和岳母岳父大人放在眼里,倒插门的女婿在家反倒像个少爷公子。这下,姓章的看你这次还能神气啥?
章某被他老婆一家人彻彻底底地制服了,从此他像一只被人踢来踢去的癞皮狗,能从岳母岳父和老婆那白眼唾骂中得口饭吃就很不错了。日久天长,章某把这种受辱的罪过归结为是往日的情人王某给设下的圈套所害,于是久积的仇恨使他终于有一天乘下班的王某不备之时,举起菜刀连劈了数十下……王某因及时被人救起送往医院抢救而挽回了一条小命,章某则因故意杀人被判20年徒刑锒铛入狱。这场情事的主人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最倒霉的还是他们的孩子,据说在章某判刑入狱后,他和王某的孽种随即就被已经同章某离婚的原配夫人一家扔到了南方一个没人知晓的偏僻小车站,孩子是死是活至今不得而知。
这就是那些错爱的人们造下的罪孽,自古以来,人们总把这种非婚错爱痛斥为罪孽。如今思想开放了,人们的行为也变得自由多了,婚外恋情日趋增多,虽然我们无法用简单的道德行为来鞭挞所有婚外恋情,可有一点值得提醒那些热衷于搞非婚情爱性爱的人们,那就是,你们可以获得属于你们的爱与性的权利,但不要在热恋或相爱时忘记,一旦留下你们的爱的种子时,千万留心把爱继续下去,否则你们的这种爱,带给这个世界的便是罪孽。谁都会明白,无论是名正言顺的婚生子,还是非婚生子,孩子们都是无辜的。而在具有几千年道德规范的国家,任何一个私生子的出现,他本身就将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某种歧视,当你们身为生父生母的都甩手不管时,这样的孩子能会有好的命运吗?孩子一旦出世,便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既然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不那么简单。你现在该明白当你疯狂的爱恋时是不是应该理智和克制些什么——即使是为了你那份所谓的真实的爱?
第五章 我不是天才就该没有生路?
中国人崇尚教育、崇尚知识,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当知识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隆隆战车载着我们朝着光辉的未来前进时,学历、文凭、名校一再地被提升为人们追求的价值取向。无可否认,这种向上的追求是进步和合理的。但人们应该懂得,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天才并不是人类的共同智商。因此,所有的天才和那些自己本身就不是天才的人,就该明确地放弃这种不合乎人类基本人情的盲目追求。
无须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话教育你和他,但有一点你和他必须明白:当你粗暴地举起木棍和拳头时,或许你正在毁灭一个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潜能的天才。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其实生活中就有无数极其真实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面前发生。
而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又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血与泪。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北京街头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年岁不大的学生模样的人在那儿行乞,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念不起书的贫困大学生,他们通常低着卑微的头,面前有一张写满他们贫困家庭状况的求助信。这样的事因为我写了《落泪是金》这部专门反映贫困大学生生存状态的书后,所以几乎不断地有朋友和熟人向我报告某某地方又有贫困大学生在大街上行乞一类的专题要闻。开始我真的几次放下手头的活赶紧到现场,以便尽我自己一份力量救助这些沦落到大街上做乞丐的贫寒学子——我想的是毕竟我们这里是伟大首都,那么多外国友人,当他们看到这幕时不是让我们中国人丢脸了吗?我可以毫不回避地谈论山区的孩子因为穷而上不了学,可以毫不回避地谈论贫困地区的母亲如何艰苦地生活着,但绝不应该让外国人再议论我们身为知识阶层的大学生竟然苦得要去当乞丐才能走入校门,维持学业。
也许我为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多的原因,也许我有途径可能使那些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圆大学梦的孩子改变一下命运,故在一段时间里我只要听人说哪里哪里有位街头乞丐是大学生,便赶紧奔过去看能不能帮助他们一下。但后来发现混水摸鱼的现象太多,比如有人专门冒充大学生行骗,于是也就淡漠了这类的现场救助。不过也许正因为希望工程授予了我“阳光使者”称号的这种崇高荣誉而内心难以抹去那份对贫困大学生的怜悯之心的缘故,每当看到街头有贫困大学生在行乞时,我总要驻足问上几句。
就在去年9月的一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又碰上了一位女大学生在府右街那儿的103路车站处向行人乞讨。
当时我的自行车骑得很快,后来忍不住又倒回了几十米重新回过头静观了几分钟这个看上去很小的女大学生。我见北京人大多数已经对这样的学生乞丐很冷漠,或者说因为看到电视报纸上说的这类假大学生行骗的太多的原因,他们通常只是用明显視的目光扫一眼就过去了,倒是那些外地游客有时出于好奇驻足细细看一看贫困大学生们的那张求助书,之后受感动的个别人也会扔上三毛五毛的就扬长而去。但我却没有见过有人真正慷慨出手帮过这类大学生。
北京人在大街上见的各种人多了,也就对什么都麻木了。
见没有什么人对那个贫困女大学生感兴趣,于是我便推着自行车靠近那儿看一看那张求助书上写的字。我感到有些奇怪的是这位贫困女大学生与其他在街头行乞的贫困大学生不同的是她的穿着显得很时尚,绝对在贫困生的普通水平之上;其二是她那份求助书所用纸张有些与众不同,明显是有破绽的——因为我看出那纸的后面是一份印有某产品的宣传广告,而一般家庭真有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是不会这样随手找一张纸就开始乞讨,他们通常是非常认真地制作,尽管纸张很普通,但极少有人随便捡一张什么纸就用的。
“同学,你真的有困难吗?如果是真的,我能帮助你……”我说这话后,那女孩用非常疑惑的目光看着我。而我则同样用目光盯着她——我证实了她其实不是一名贫困大学生,但我相信她也不是什么通常意义上的骗子。
为了解除她的疑虑,我掏出一张名片,并告诉她:我曾专门写过有关贫困大学生的作品,如果你真有什么困难,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这个女孩犹豫了,有些慌乱地准备收拾她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