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妖孽》第109章


,与名片大小相仿:“当然,这贵宾卡只给咱中国人,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洋鬼子,肯定没这福分,老子辛苦跑到加拿大就是听说这的人有钱,一看还真就那回事,出手阔绰,还给小费,不宰他们宰谁?难不成还要宰咱国家的同胞?我老黄爱钱没错,但有良心,在国内没啥说的,但到了外面,该对外的时候,就绝不含糊。”
“好,多谢黄老板,下次我们还到这店吃饭。”陈杨笑眯眯接过贵宾卡,道:“黄老板,想跟你打听个事。”
“请说,是不是找人?这条街我熟,住在这条街的中国人都留着店里的贵宾卡,也经常来这店吃。”黄大龙掐灭夹着的烟头,不动声色将赖宇结账的钞票放进收银柜里。
“是这样的,我们听说这条街有个叫蛮子的人,个头不高,大概三十岁左右。”陈杨耸着头边笑边搓手,有意无意抬头打量黄大龙,见对方神色如常,道:“对了,这蛮子似乎在这条街做锁匠,平时替人开开锁打打蜡,也修玻璃修窗。”
“蛮子?没听过,不过这条街倒是有一家锁店,开店的是个老头,我刚搬来那阵,店里的锁老无缘无故被撬,都是附近一些香炉子干的,后来给了利钱,店里这锁才不需要三天两头就换把新的,所以那段时间没少往锁店跑,没见过你说的那人,平日在店里就他一个老头,连个学徒都没有。”黄大龙耸耸肩道。
“黄老板,难道这条街就一家锁店?”陈杨与赖宇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疑惑,自言自语道:“难不成弄错了?”
“可不就弄错了,我在这条街开店快五年了,都啥人往这条街跑,我可是一清二楚,而且住在这条街上的人,都清楚只有一家锁店,而且还是百年字号,据老头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这要追溯到道光年间。那老头的爷爷被洋鬼子卖到海外淘金,后来也没再回国,三代人都是锁匠,这老头也可怜,无儿无女,连老伴都没有,孤零零一个人,我看他挺不容易,就出钱替他找了个洗衣做饭的保姆。”黄大龙肯定道,不过很快想起些事,迟疑道:“听说这老头在国内有个亲戚,前些年在老头家住过一段时间,记得当时确实有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在他家进进出出,平日里很少出门,成天闷在家里做些搬运的体力活。”
“哦,黄老板,请问这老先生的店在哪?”赖宇不动声色插嘴道。
“给,你们看看,这是老头的名片,电话是我店里的,平日里有客人都是我去通知他的,要不是店里忙,我倒是能带你们去,要不你们等等?”黄大龙从抽屉取出一张发皱的黄色名片,见陈杨执意不肯等,就将名片递给陈杨:“你们稍等,我叫伙计打份饭菜,麻烦你们帮我给老头捎去。”
端着一份不算重的盒饭,陈杨跟赖宇依照黄大龙之前的指引,很快就找到那家锁店,店铺不大,只有不到二十平方,颇具年份的桌椅透露着一股沧桑,昏暗的灯光下,瘦得跟皮包骨似的枯骨老人颤巍巍串着钥匙孔,见店里来了客,低声道:“你们是配锁,还是开门?如果家里门坏了,或者忘带钥匙,就麻烦出示一下证件,不然这活,可不敢接。”
“老爷爷,这是黄老板托我给您捎来的饭。”
陈杨从塑料袋中取出饭盒,老人扶了扶挂在眼眶上的老花镜,笑道:“这才多远的路,大龙这孩子还托人送来,要是店里忙,我老头子可以走着去,真是的。”
“老爷爷,其实是我们找您有事,黄老板才顺带着让我们送过来。”陈杨微笑着打开饭盒,里面的菜不油不腻,大多都是蔬菜,显得很清淡。
“哦?找我有什么事?是开锁,还是配钥匙?”老人颤巍巍举起筷条,似乎用筷子扒饭对他来说相当吃力。
“我们是来找人的,老先生,蛮子在不在这,我是他朋友。”赖宇笑道,老人听到蛮子两个字,筷条很凑巧的从手中滑落,老人赶紧颤巍巍伏在地上摸索,陈杨跟赖宇不经意交换了一个眼神,均从对方眼中看到有戏。
第三章 码头木屋
老人摸着仔细,陈杨等着踏实,谁也没急谁,这磨蹭甭说只是找双筷条,就算泡上一壶茶喝上一壶酒,也还能抠出些忙里偷闲的功夫,虽然老人嘴上不说,但以常理度之,这蛮子铁定藏在加拿大,至少这趟没白来,原本赖宇还有些没底,现在也就踏实了。
“两位,时候不早了,我老人家要关店门了,这筷条今日怕是找不着了,上了年纪,这黑灯瞎火的,我一个老骨头眼睛又不好使,看来这饭还是得带家里吃。”老人颤巍巍起身,将桌上的饭盒盖上,低着头道:“至于你们要找的人,没听过,一大把年纪了,身边连个侍候着的都没有,回家路远,还得靠这条腿挪着回去。”
“老人家,不如让我们送送您?”陈杨忙殷勤搀扶住老人捧饭盒的膀子,并取出塑料袋给老人装好。
“不用了,那条路黑,坑坑洼洼的不好走,像我老人家走惯了倒没什么,寻常人甭说夜里走,就说白天,一样得大费周章,还是不麻烦两位了。”老人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陈杨心领神会拉着赖宇往外走,老人只是简单说了句谢谢,也没送客,反而自顾自的整理店铺。
过了好半晌,店里昏暗的灯光才被熄灭,老人端着塑料袋,出门时警惕的左顾右盼,之后才哼着腔腔步履蹒跚。陈杨跟赖宇躲在暗处,当老人离开后,才从一个阴暗的拐角出来,望着老人一步一停费劲的朝前走,陈杨苦笑道:“这老人家还真不认生,赖大哥你说的没错,先前提起蛮子,这老人家就看着不对劲,好好的趴在地上也不知琢磨些什么,这不无端告诉人家,这店确实有着猫腻?”
“其实蛮子这人我也只见过一次,前些年听说犯了事,就躲在加拿大过日子,兴许这老人以为我们是警察,或者滋事的仇人,所以才会矢口否认。可惜这老人活了大半辈子,确实越活越糊涂,幸好我们是无心人,若是有心人来寻,这老人先前的伎俩肯定露馅,遇事当屹然不动,遇险当临危不惧,这老人心善,可惜不会演戏。”赖宇递给陈杨一支烟,其实老人的心思早已被两个聪明人猜的七七八八,说实话老人的演戏功夫并不高明,但不想横生枝节的陈杨可不打算打草惊蛇,原本出于好意,可不能让人误认为是图谋不轨的歹人。
老人停停顿顿,一条路愣是给分出几段子走,陈杨倒也耐心,对于老人鬼鬼祟祟的步履蹒跚倒也高兴,越反常越有戏,这是赖宇琢磨出的理,若是大踏步驾轻熟路,恐怕这一路跟回去,八成得竹篮打水。
兴许东方面孔在加拿大屡见不鲜,走在路上的陈杨也没引起四周洋胡子的齐声喧哗,虽说中途遇到几个当街的小流氓,以为可以讹诈讹诈两个不知天高地厚胡冲乱撞的外国友人,只不过当瞥见玩着枪满脸不怀好意的赖宇后,都极为识相的擦肩而过。这一路有惊无险,所幸老人没跟丢,也没中途拦车代步,来到一处码头,大老远就看见一处散发昏暗灯光的木屋,不大,只有四米高,十来个平方,一般都是守夜人遮风避雨的地方,如今这世道,黑灯瞎火的恶事层出不穷,这四周不但停泊着大小商船,还存放着不少货物,要不是炉子钱给足了,也不敢这么大张旗鼓把船停这,把货卸这。只不过大势力没了,一些小打小闹偷鸡摸狗的毛贼还是不得不防,不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做守夜人这工作也不是坐着躺着就能收钱,工资是不高,但也不低,没事还好,只是份闲差,倘若真出事,就是拼命的活计,以前守夜人的工作一不看年龄,二不看身子板,只看耐不耐得住寂寞,细不细心。可现在不行,做个守夜人,这第一条就得是身强力壮的男人,最好当过兵使过蛮劲跟人拼过命,第二条得四肢健全,视觉听觉得灵活,过了前两条,才到为人处事的谨慎小心。
蛮子只是个乡下人,要不是当过兵,恐怕还窝在乡下种地等收成,不过当兵也不见得就是好事,立功确实能扶摇直上,但这和平年代注定要埋没太多乱世英雄。没文化没学历只有四年义务兵拿得出手,蛮子退役后找不着工作,也不想靠给人开锁配锁得过且过,所以郁郁不得志,好在仗着身强力壮让一个大头目看中,成了名称职的打手,因为有着一门开锁的本事,蛮子涉及到的事也越来越多。
蛮子是个讲义气的人,就算被兄弟卖了也心甘情愿认命,落网后替大头目顶罪,被判了七年,出狱后物是人非,听到大头目给出卖他的兄弟背地里做了,就孤身前往香港新仇旧恨一并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