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新智囊》第117章


总体和平的确立和“三个世界”国际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总之,
从维护世界和平,从打出国威军威、确立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尊,从创造有利的国
际地缘安全环境,以利国家长远建设和增强国防的角度看,不论怎样评价抗美援朝
战争的伟大功绩都不过分。
驾驭战争的自由,来自认识战争的必然。战略计划的实施,是“战争的一次性
闪光灯”,使用一次就展现一场战争的结局,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战
争对战略指导的最初和最后的要求,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人统计,在过去1 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战争是两
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朝鲜战争中,双方投入的都是久经沙场考验
的部队,都派出最优秀的指挥官并把战争指导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朝鲜战争的激烈
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战争
中,不仅敢于而且善于同强敌作战并取得胜利,可以说达到了军事指挥艺术和部队
素质表现的最高境界。
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两军对阵,了解敌方的战略企图、军事部署、
兵力兵器的数量与质量固然重要,但从战争指导的最高层次讲,还必须了解对方的
历史、哲学和统帅特点。在战争史上,言出即行而又出敌不意是很难做到的,在朝
鲜战争中,中国再三发出警告而且说到做到。美国当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
阿瑟却不相信中国真的要抵抗,特别是麦克阿瑟断言侵朝战争“是赢定了”,中国
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为患”。毛泽东和彭德怀非常重视研究麦克阿瑟
的性格和作战特点。毛泽东说,麦克阿瑟越狂妄、自负、好大喜功,越对我们有利。
麦克阿瑟没有指挥大兵团在广大地域作战的经验,而有丰富的越岛进攻作战的经验,
因而在仁川登陆,包抄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是他的必然之举。基于这种判断,早在朝
鲜人民军胜利南进,美韩军退守“釜山防御圈”时,毛泽东就提醒要防备美军在仁
川登陆,并从中国南方调兵北上,组成东北边防军,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
参战部队。这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战略预见与战略预置。没有这一举措就没
有后来的胜利。反观敌军方面,麦克阿瑟,按美国评论家大卫·里斯的说法,是一
位凭“想像和直觉,而不是军事的逻辑和科学”指挥作战的美军司令官。他在完成
仁川登陆这一朝鲜战争中的杰作之后,接着就是一个大败笔,在所谓“圣诞节攻势”
中,亲自把美军赶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包围圈而遭到惨败。当时在朝鲜战场东西两
线,如果没有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冒进命令,则我军的计划难于实 现;如果美
第8 军军长沃克和陆战1 师师长史密斯坚决执行上级的错误命令,则他们的损失将
会更加惨重, 
朝鲜战争的历史证明,在战略指导上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抉择,毛泽东和彭德怀
的判断和决心是完全正确的。例如:第一次战役胜利后,敌人退到清川江左岸固守。
如何打第二次战役,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待敌进入我预设战场后,
我以迂回包围穿插战术,各个歼灭进攻之敌。而另一种主张则要求乘胜追击。如果
按后者主张去打,第二次战役不会取得那样大的胜利,至多打成一个击溃战。又如
1950年底,我军突破“三八线”后,打到“三七线”附近地区。此时志愿军物资供
应极为困难,连打3 个战役已十分疲劳,为防南进过远,被敌所乘,毛泽东和彭德
怀高屋建瓴,部署就地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举为后来的第4 、5 次战役和两年多
的阵地防御作战创造了条件。如果当时继续向南猛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如
1953年夏季停战签字前夕,敌人仍采取种种手段破坏停战。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心再
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战役,以打促停。而另一种主张是不再采取军事行动,马
上签字。我军按毛泽东、彭德怀的作战部署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25公里正面上突
入敌防御纵深最远达15公里,歼敌12。3万多人,收复土地240 平方公里,从而争取
到更有利的条件实现朝鲜停战。战争的事实和结局证明,在战争指导方面,毛泽东
和彭德怀始终胜敌一筹。而美军在战役上的失利则是替战略付出了代价;它在战略
上的失败又是替美国的政治付出了代价。
在中国出兵朝鲜后,美国人曾经发出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叫嚣。对此毛泽
东表现了大战略家的从容。他指出: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不敢冒
险打一场原子战争,就是真想在朝鲜投原子弹,也没有义务通知对方。美国的核讹
诈终于破产于我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统帅风格。
战争不仅是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而且是两种哲学、两种战争智慧,以及两种
道德和勇气的较量。战场是最公平的考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进攻穿插作战的
奇迹,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朝鲜战争是异常激烈的。在朝鲜半岛狭小的战场上,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达300 
多万人。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
飞机轰炸密度、战场兵力兵器密度和伤亡比例,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而
我军参战初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后来虽有少量空军参战,也只能掩护后方主
要交通线,不能直接支援一线作战)。陆军装备也相当落后,参战初期基本是靠步
兵和少量炮兵作战,而且是过去缴获的各种陈旧武器混用。但是,我军是一支久经
战争锻炼和考验的人民军队。他们英勇善战,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
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业绩,惊天地、泣鬼神。
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政策、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与中国进行直接和间接较量,
都遭到了挫折。这种心理重创,在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得到补偿,但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都带有夸大的成分。例如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杰作的从伊科边界
向巴士拉迂回作战的“左勾拳”行动,如果把地图颠倒过来看,再换到朝鲜的地形
上,就是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德川向军隅里、三所里穿插迂回,切断美
9军退路的战法的翻版。但海湾战争美军的“左勾拳”是用装甲部队打伊拉克的溃军,正如美国的一个材料上所说,“伊军的混乱状态使盟军部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主要战略机动——相当于13个师的‘左勾拳行动’。在这次作战行动中,美军每小时攻
击前进的速度,第7 军是2。4 公里,第18空降军是4。1 公里。而当年朝鲜战场的中
国人民志愿军的“左勾拳”,是步兵作战,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是5 公里,14个
小时连续作战,先后打垮南朝鲜第7 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1 师、英29旅各
一部,前进70公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向南突围与向北增援之敌相隔不到1 公里,
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一仗,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
步兵进攻作战速度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步兵从
未如此辉煌过。
人与武器同等重要。越是以弱胜强,人的能动因素越起决定作用。越是现代高
技术战争,武器装备因素对胜负的影响越大。建立一支掌握现代高技术兵器的人民
军队,是保卫国家安全和确立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
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
的优势。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
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
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但是毋庸讳言,由于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我军的火
力、机动力和后勤补给能力与对手相比,都相差甚远。战争证明,没有必要的现代
化技术装备,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影响取得更大的胜利。这场战争使我国政府
和人民认识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以便有效保卫国家安全的迫切性,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