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认为这些认识有可能产生错误②。耆那教与瑜伽派所推崇的同样是通过直觉获得的知识。
四 正 理 派
正理派在哲学上虽与胜论派十分接近,在后期甚至与胜论派融为一体,但在量论问题上,二者的主张并不一致,正理派主张四种量:现量、比量、譬喻量和圣教量。这四种量以上已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解释具体内容。要补
①因为感官智是一种借助于人的外部感官和内部的认识要素(意)获得的认识,它包括记忆、识别和演绎推理等。圣典智是借助于符号和言语获得的知识。
②因为耆那教认为在五种智中只有后两种不会产生错误,而前三种则可能产生错误。
…… 218
印度哲学112
充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印度各派哲学中,量论一般在各派理论体系中所占比重有限,或是各派体系中的非核心部分,而正理派的量论则是此派哲学体系中的最重要的或核心的部分。
换言之,正理派的量论体现了它对印度哲学的主要贡献。
五 弥曼差派与吠檀多派
弥曼差派中各主要哲学家对量的看法不完全一致。提到的量的种类最多的是六种,即现量、比量、譬喻量、圣教量、义准量、无体量。根据弥曼差派的典籍,此派中最早提及(一起提及)这六量的是弗栗底迦拉(Vrtikāra)
,在他之前出现的《弥曼差经》中未全部提及上述六量。在他之后,弥曼差派的两个主要哲学家(枯马立拉和普拉帕格拉)也未完全承认这六量①。
弥曼差派一般所讨论的六量的具体内容,前面也已作了叙述。此处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圣教量。由于弥曼差派把吠陀看成是正确认识的根本来源,认为人的认识只有符合吠陀的“圣教”才是正确的。这样,弥曼差派说的圣教量似应与其它正统婆罗门教哲学流派说的圣教量有所不同。弥曼差派的圣教量应仅指从一般的可信赖之人和权威者那里获得认识,不应包括吠陀这个认识来源,因为吠陀所表示的是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先天本有的绝对正确的概念,而弥曼差派六量中的圣教量则是以现量为基础的,所以二者不同。总之,在弥曼差派中,吠陀圣教被放在最高位置上②,而其所主张的六种或
①枯马立拉对这六量完全承认,普拉帕格拉则仅承认前五量,不承认无体量。
②参见木村泰贤:《印度六派哲学》,丙午出版社1919年版,第46—48页。
…… 219
212印度哲学
五种量的作用毕竟是次一等的,它们还不能说是最普遍有效的认识形式。
吠檀多派的一些哲学家在量论上的观点与弥曼差派的观点多少有些类似。商羯罗本人提及三种量——现量、比量和圣教量。
此派的后人又加入了譬喻量、义准量和无体量①。商羯罗和《梵经》的作者跋达罗衍那一样,认为认识梵的真实本质的唯一方式(量)是借助吠陀圣典(奥义书)
,其它别的方式是不能起这个作用的,因为其它的认识方式的基础是感觉,它们是应用于可感觉物体(即现象界)的。而梵是超感觉的。因此现量、比量等量在梵那里是没有效用的。这些量至多是起一些辅助作用(如在论证吠陀圣教的正确性时应用比量)。
但从根本上说,认识梵本质的最可靠方式是依靠吠陀(奥义书)圣教②。其它量的主要应用范围被限于现象界,即对下梵的认识领域。
吠檀多派中的罗摩努阇在注释《梵经》时亦讨论了量论问题。他也承认了三种量:现量、比量和圣教量③,而且也同意认识最高实体梵的主要认识方式是圣教量,因为梵是超验的④。
在这方面,他的观点与商羯罗有相似处,但亦有不同处。
在高羯罗看来,只有梵(上梵)才是真实的,而现象界(下梵)则是不实的,对下梵的认识是无明。现量、比量只能用于下梵。下梵既不实,只能用于这不实之物中的认识方式自
①参见S。
拉达克里希南(Radhakrishnan)
:《印度哲学》(Indian
Philosophy)
,第2卷,伦敦,1931年,第488页。
②参见商羯罗;《梵经注》1,1,2—3。
③参见S。拉达克里希南:《印度哲学》第2卷,第672页。
④参见上引书,第674页。
…… 220
印度哲学312
然没有多少价值。然而在罗摩努阇那里,无论是作为最高实体的梵和作为其形式或属性的现象界都是真实的。罗摩努阇所承认的三种量是对实在之物的有效认识方式。
第三节 各派量论间的重要差别
如果单纯从形式上(或表面上)来概括各派的量论,大致可以这样说:顺世论主张一种量:现量(根据另一类史料,它在一定范围内也承认比量)
;胜论派主张两种量:现量和比量;数论派、瑜伽派和耆那教主张三种量:现量、比量和圣教量;正理派主张四种量:现量、比量、圣教量和譬喻量;弥曼差派中的普拉帕格拉派主张五种量:现量、比量、圣教量、譬喻量和义准量;吠檀多派中的商羯罗和罗摩努阇提出三种量:现量、比量和圣教量。此派后代的大多数量想家和弥曼差派中的枯马立拉派主张六种量:现量、比量、圣教量、譬喻量、义准量和无体量。
如果从各派量论的实质性内容来看,却要作另外的分析和概括。在以下两个问题上,各派量论间有着重要的区别:
一 感觉、推理等认识环节是否有真实性或实在价值?
印度哲学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哲学一样,认识论一般都
…… 221
412印度哲学
与本体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吠檀多派中商羯罗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一些宗教哲学流派,在本体论上把世界看成是虚幻不实的,因而在认识论上一般都贬低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商羯罗把梵(上梵)看作是最高实体,是唯一真实的东西,把现象界(下梵)看作是虚幻的假相,因而就否认感觉、推理等这些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方式的普遍有效性。
与上述观点对立的是顺世论、胜论、正理和数论等派。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了物质世界的实在性,因而在量论问题上也就相应地肯定了感觉、推理等认识形式的实在意义。
二 获得正确认识是借助感官接触外物产生的感觉,还是依赖不经感官接触外物而产生的直觉?
如上所述,在印度哲学的发展中,宗教的成分一直占有相当比重,除顺世论外,各流派都多多少少地纳入了宗教修行的内容。但各派这方面的内容有着程度的不同:有些是在实质上引入了这些成分,使这些成分有机地与其理论体系结合在一起,有些却主要是在形式上的引入,这些成分在其总的理论体系中不起主导作用。这种情况也直接反映在各派的量论中。
瑜伽派、耆那教等宗教性较强的派别,在量论上极力抬高“直觉”
方法,极力贬低感官与外物接触所产生的感觉。
在他们看来,人越能摆脱外界事物,就越能接近真理,只有通过修行,摆脱感官等的影响来“直接”把握认识对象,才能认识真理。对于这种直觉方法,我们在前面已作了分析,即它在产生时反映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的本质的积极追求等,有
…… 222
印度哲学512
一定积极意义。但它本身主要是一种许多流派实现宗教目的的工具。用它来替代感觉、推理等把握客观世界的真理当然是不可能的。
胜论、正理派等虽然在量论上肯定感觉推理等认识环节的效用,但也引入了瑜伽修行的直觉理论。不少思想家提出了世间现量和非世间现量的划分。然而他们在提出这两种划分时,并没有用瑜伽直觉来否定感官与外物接触所产生的感觉。他们所提出的非世间现量理论在其体系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这些派别在量论上的基本观点与瑜伽派和耆那教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上述印度各派关于量论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印度人很早就开始对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对认识过程中的许多具体环节作了细致的分析。
各哲学流派根据各自哲学体系的主要倾向,在量论问题上表明
小说推荐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
- 艺术哲学
- 作者[法]丹纳,傅雷 译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一章 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第一步毫不困难。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这一点很简单。人人知
- 最新章:第81章
- 老张的哲学
- 作者:老舍第一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他的宗教是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洗澡固然是件小事,可是为了解老张的行为与思想,倒有说明的必要。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
- 最新章:第33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法哲学原理
- 作者[德]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译者:范扬、张企泰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他总共讲授了《自然法与国家学或
- 最新章:第86章
- 哲学的改造
- 作者[美]杜威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的改造〔美〕杜 威 著许崇清译 2目 次第一章 哲学的在变化中的概念…1…第二章 哲学改造中的几个历史因素…1…6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3…1第四章 关于经验和理性的已变的概念…4…5第五章 理想与现实的已变的意义…6…2第六章 论理改造的意义…8…
- 最新章:第28章
- 足球的哲学
- 足球的哲学[作者名 冬天的文字[类别 天下足球[最后更新时间 2013-11-28 11:08:34.0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晚访客[本章字数:20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22:58:24.0 胡涛兴奋的庆祝着,他向我跑来,一把将我抱起,剩下的队员却无动于衷,这个时候,许家国居然冲进了
- 最新章:第1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