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献给高考》第19章


字为仿佛一下子豁朗了许多。
是的,他明白了许多;但他必须争取,去明白更多的,那才是关键,更是要领,人生就是一堂驳杂的课,需要主动和自学的东西很多。
猫爹的宿舍里摆满了五张床,大概是吃饭的时间吧,竟然空无一人。房间里到处挤满了东西,破桶、脏裤子、臭袜子、饭盒盖子,朔料瓶子,断砖,及砖搭成的桌子上面,散乱着各种杂物,有牙膏,牙刷,折皱的纸牌,还有一些干皱缩小的饭粒,然而头顶上的电线,却像葫芦结成的藤,大概是破了皮的缘故吧,上面只是缠了几个红的,以及绿的方便袋。轻轻地,还能扫一把头发,开始还以为是盘旋在头顶的苍蝇,一巴掌横掠过去,才惊醒是电线,吓得一跳,只庆幸没给拍断,正顶上方也有一方破了的绿色袋子,令人发怵,背上顿时一凉。
“就暂且先放我床上吧,”猫爹拿起饭钵,“先吃饭去!”
半米宽一点的巷子,苍蝇一群又一群的,缭绕着可恶的余音,如同散布谣言的疯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飞起又落下,全是“嗡嗡嗡”的轰鸣,到处都是蝇营狗苟的恶心景象。各个门板上都写着不同的字,什么泥瓦匠组,小工组等等。
字为一抬头,才蓦然发现,原来天空竟是如此的明亮、宽敞。甚至已经有些干净和晴朗了,是一碧万顷的气势。有些激动了,工棚就是工棚。要不是因为有人居住,怕会被人误以为是牛圈了。只是这城市里,除了人还是人,牛是没有的,除了桌子上的肉,可以稍微地辨出牛的痕迹来。“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是对穷人的嘲讽,或者同情,还有些许的悯农情怀。然而现在,似乎也确实是倒转了过来,“没见过牛,但总吃过牛肉”吧,才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文明的进程,也是富裕得浅薄的表现。早些年,不是有农业大学的学生,误认为麦子就是韭菜了吗?但即使如此,大概还有不认识牛的人吧。
“狗日娘养的,下班了不成?怎么什么都没有。”猫爹转回去,“你们先等一下,我送盘子回去,转过来再带你们一起到外面去。”
就在大道的对面,不过穿过这车水马龙的大路,倒真挺费劲的。照猫爹的意思,这面条份量足,价格便宜。1块5毛钱就是填一大肚子,不过不管饿,晚上倒是可以来吃的。所以中午的一餐,一定要在食堂里呆着,或者到外面去吃盒饭。反正都是3块钱,虽然难跑,但菜多好挑选,容易对准胃口。
“什么都可以将就,但在媳妇和饭菜方面,最好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猫爹说着。
大街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整齐而漂亮的房子,全然地排列在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一字溜儿的排开去。然而多被锯了,空有肥大的树杆,比断臂的雕塑更残缺,只是并没有维纳斯那般艺术化,强壮,而又显出病态的绿化。
小面馆并不大,然而人多得很。叫好了要吃的,猫爹就坐过去了。按照猫爹指的,字为单是愣着墙上的面谱,挑了一圈,觉得还是素粉要便宜点,于是才要碗粉。
“宽的还是细的?”
“啊?”字为刚转过去,却被老板叫住了。
“是要粗的,还是要细的?”老板只得重复着,擦了把额前的汗。
“随便……哦,那就粗的吧。”
“荤的还是素的?”老板望着他。
“素的。”字为觉得别人都在看着他了,赶紧回过头去,这才松了口气。
“大碗的还是小碗的?”老板已经确认他是新来的了,也不知是因为真诚,还是故意,偏偏要追问着。
“小的!”他低着头,只动了下嘴,冒着几个字来。
亦书也开始笑了,他懒着说,只要了份同猫爹一样的。
猫爹吃得特快,连一点汤水都没有给剩下,毫不客气地,全给倒进了肚子,又坐过去,迎着大风扇狂吹起来,一屋子的汗味。
字为刚吃完一半时,猫爹擦过嘴巴。笑道,“小××日的,工地上要粗,做活得脸皮厚。否则会被瞧不起的,吃快×点!”
043
“还坐着搞么咧,个人快点去料库找板子,不搭铺的话叫你们晚上睡个××!”猫爹打着哈欠,歪着身子侧躺在床里头,反手拧开了电风扇,像一条蜷曲的狗,手足全拢并着,搭到了一块去。
“唉!我日个娘卖×的,连这风都是热的啊!狗日养的个天道,这样还叫人么样活,也不晓得屋的(家里)搞得么样了?”
亦书只得再向边上挪了挪,一只手压住肚子,另一只手抓在床沿上,以防滚落了下去。紧接着,猫爹就又朝外边磨了一屁股。平躺着,睡意更浓了。然而却并没有睡着,又说起了话来。
“要不是下午要上班,我倒还可以给你们仙人指路,别的好说,作铺的板子可是马虎不得的,搁屁股、歇脚、挺腰杆的地方,弄得不好的话,就要影响工作的。”
字为心头一热,这猫爹除了精瘦,倒也还值得信任。只可惜下午有事,不免遗憾。这破地方,连个现成的床都没有,在家里睡觉,只须洗完澡,脱下鞋就可以了,没想到这会儿,却还要自己去先搭铺。
“人多好办事,多些人,总有个相互照应,跟个大人在一起,就没啥好担心的了……”猫爹终于有所释怀的说着。
“你”,田爹仍就是慢慢悠悠的,“有事就去忙,我带着他们俩就行了。”
字为听田爹那近似悟了仙道的声音,心里颇是宽松了些。
“日!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人?”一个矮个儿,光着膀子,癫着屁股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紧接着又是一个中年男子,黑的皮肤,胡子拉稀的,再后面就是一个头发谢了顶的小个儿男人,'网罗电子书:。WRbook。'大概60岁左右的样子。
“新来的,”猫爹眯着眼睛,“搞么×去了咧?怎么到现在才回。”
“肯定是去喂肚子了,日个××养的哦,热死老子了!”先进来的那矮个,努力地提着嗓子叫,很高兴的样子,神情颇为怡然的。将肩上的短衫往床上一扔,如烂泥般,一屁股坍塌到床上,搞得咯吱咯吱地响着。就那样地躺下去,腾起屁股来,敏捷地去掉了外面的裤子,右脚一蹬,把裤子就给踢向了床角,现出红色的裤衩,浑圆的大腿迸发出强健的力量。
“这两个是我们垸的,张田荣,小卵子日的那个,叫亦书,是张用光的。另外一个是栗林的,叫小朱。这个是小董,那是杨伯,”猫爹分别给一一指了一番,“那个是老胡。”
“用光的?他伯(爸)我认得,”谢顶的小个子男人,望着亦书,脸上掠过一丝诧异,“你伯到我的(我家)吃过几餐饭,老早就认得的。我是你们隔壁垸的,要叫我杨大伯。”
“哦!”亦书简短的应承着,眨了眨惺忪的睡眼。而后又是一仰头,就侧过去了。
“他怎么会让你出来呢?又不是缺钱用咧,你要是帮他好好守住那个店子,让你的伯娘两个跑车做生意,比在这儿搞强多了!”杨伯极尽遗憾地问着。
农村人都会打算盘,那是精耕细作的岁月里所养成的习惯。一分钱更是钱,买蛋孵鸡,鸡成群蛋装筐,积蓄起来买牛卖猪,一步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是媳妇们都懂的大道理,这种发家的故事,绝不仅仅只是小说中的神话,在农村普遍得很。但也因此,这种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越来越见拙笨的积习,因为太过注重眼前的利益,就很明显地制约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性质随着时代,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精打细算竟成了农民自身无法根除的狭隘性。然而这种节约的意识,却是值得提倡的。
044
“还不是没办法,一开学就又是不得了了!日噫,弟弟早就冒读了,小学都还没有毕业。二妹也说读不进去,但她都还没有上完初中;大妹红今年初中才毕业,考进了县二中。我是高中毕了业,能不能够继续读还得另说,家里那点玩意,根本就抵不了两个人半年的。”
“你伯可是个能人啊,车子、店子、场子(田地),又是一大家人的肚子。不过,做是做得,但也的确是做得苦啊,小小年纪,搞得比老子都苦!”杨伯深有感触的说着。
“我还以为应该喊你大哥呢,这么年轻的一个伯伯,看起来比我伯还……”亦书嬉皮笑脸地劲又来了,顺势演绎下去,想气他一下,封住他那婆婆妈妈的嘴,但不想一句没完,就被杨伯给骂回来了。
“狗日养的东西,你个苕儿(你是个傻瓜)!瞎说乱嚼的,亏你的个××儿,还高中毕业!”杨伯哼哼地叫骂着,“你读书读到牛胯马裆里去了是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