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第169章


次日,裴遵庆来报:“据周青供述,陛下驾临东都的消息,是大理寺丞程眈向其泄露的,给红袖父亲送信之人应该也是程眈。下官派人前往程府缉拿,得报程眈于昨夜畏罪自尽。”
李豫:“这江南之事,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时间又过了五日,兵部侍郎马燧前来禀告李豫,新上任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邓景山发来六百里加急,称江南之乱愈演愈烈,农民暴动呈现燎原之势,特别是浙东匪首袁晁,聚众十余万占据台州州城临海,赶走台州刺史史叙,连陷浙东多个州县,江南东道诸州府兵兵力薄弱,请朝廷立刻派遣大军围剿镇压。
李豫看过奏报,一气之下将其撕得粉碎,震怒道:“这帮贪官污吏!以为百姓软弱可欺,一旦百姓拿起武器反抗,全部变成了纸老虎!”
马燧劝阻道:“陛下息怒,江南乃我朝重地,不可放任其乱。”
李豫:“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马燧:“陛下应立刻调兵前往江南,平息祸乱。”
李豫:“所言有理。”
第二零五章 微服江南
李豫签署诏书布告天下,命东都留守李光弼以太尉身份兼任江淮都统,率领驻守洛阳的所部各军,南下赴江南平乱。命河南尹来瑱接替李光弼任东都留守。任命左相裴遵庆为淮南道、江南道黜置使,御史中丞严郢为副,前往江南主持大局。白元光为钦差卫队统领,率两百东都禁军同行护卫。
大军出发前日,李豫在洛阳宫单独设宴款待李光弼。宴会结束后,李豫交给李光弼一份火漆封印的诏书,命李光弼到扬州后再拆开。李豫告诉李光弼,对于农民军能安抚则安抚,可以优势兵力围城不攻,迫其投降。
次日一早,李豫亲临洛阳上东门,为李光弼及其麾下董秦、张伯仪、柏良器、李国臣、陈利贞、侯仲庄、乌承玼、乌承恩等众将士送行。
看着大军开拔远去,薛平不解的问:“陛下,浙东乱民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驻守东都的五万兵马乃是平定河北的我军主力,精锐之师,杀鸡何必用牛刀。”薛平的意思很明白,平定浙东之乱,派个将军领一两万人马前往,加上江南道当地不堪用的府兵,足以对付袁晁的十万乱民。没有必要让当朝太尉挂帅,旗下各部精锐倾巢出动,这样的阵容太豪华太奢侈了,吓都能把匪首袁晁吓死。
崔光远见李豫没有问答,主动揽了过来:“贼首袁晁,本是台州临海县一胥吏,朝廷不过是多收了一点本该收赋税,此贼竟敢煽动乱民暴动,攻陷州衙赶走刺史,实在是罪大恶极。对付此等穷凶极恶之徒,就得像陛下这样以雷霆之势,一网打尽。”
李豫笑了笑,对一旁的马燧说:“洵美,你来说说。”
马燧:“陛下之所以大动干戈,命李太尉统军出征,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迫使袁晁向朝廷投降,迅速平定浙东之乱;其二,向江南官员表明朝廷的态度,方便裴相和严中丞行事。”
李豫问马燧:“裴相和严中丞出发了吗?”
马燧:“应该已经出发了。”
李豫:“我们也该出发了。”
崔光远:“陛下,您到洛阳不过数日,不如多住些时日再回长安。”
李豫:“豫什么时候说要回长安。”
崔光远不解的问:“陛下,您要去哪里?”
李豫笑道:“前朝员半千的庄园‘极风景之胜’,世人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其实真正‘极风景之胜’的地方在江南,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崔光远一听急了:“陛下万万不可啊!江南适逢祸乱,您乃万乘之躯,怎可以身犯险。”
李豫:“怎么,崔尚书不想陪朕前往?”
崔光远:“臣不敢。陛下走到哪里,臣就跟到哪里。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臣也在所不辞。对了,陛下,您要下江南,正好跟随李太尉的大军前往。”
李豫:“朕此次要微服下江南。”
崔光远惊愕道:“微服?!”
李豫:“好了,诸位回去准备一下,我们明日一早出发。”
次日一早,李豫、崔光远、马燧、浑⑵凸太‘、郭曙、红袖一行七人,登上洛河边一条普通的双层楼船,扬帆起航,出洛水、过黄河,由汴口入大运河,南下江南。
李豫站在船头,看着运河两岸正在收获庄稼的忙碌的农户,想到红袖所说的江南的情景,心中思绪万千。
崔光远看了看舱中的红袖,对李豫说:“陛下,您下江南有臣和几位将军作伴,带着这村姑干嘛。”
李豫低声对崔光远说:“这孩子刚埋葬完其父和几位乡亲,正好顺路把她送回家乡,难道你忍心看到孤苦伶仃她,一个人留在洛阳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崔光远含着眼泪说:“陛下您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李豫:“好了,好了!记住,从现在起叫我公子,此次我们是微服私访。”
崔光远:“下官,不,崔某明白。”
李豫点了点头。
李豫一行所乘之船途径河南道的汴州、宋州、到达淮水之滨的泗州。泗州州城临淮位于大运河和淮水交汇之处,与淮南道的楚州盱眙县隔河相望。跨过淮水便进入江淮地界,扬州大都督府的辖地。李豫一行夜宿船上,沿途并未上岸休息,一直到了临淮,方才弃舟登岸,入城找了家上好的客栈住下,鱼虾螃蟹,点了一大桌子当地菜肴。
仆固掷镞帕礁鲶π返拇篁缘貌灰嗬趾酢?br />
李豫忍不住笑道:“子圭,莫非以前没吃过螃蟹。”
仆固槐叱砸槐呋卮穑骸肮铀刀粤耍腋甘悄比耍锏某酉蚶粗蛔雠Q蛉狻!?br />
众人酒足饭饱,走出客栈在临淮城中闲逛,不经意间来到淮水码头渡口。李豫注意到,与还算热闹的临淮城相比,淮水对岸的盱眙城显得十分清冷,码头上不但没有船只停靠,甚至看不到几个人。
李豫有些好奇,一水相隔的两城差别为何如此之大。李豫来到一艘小船边,对船老大说:“船家,可否载我等过河?”
船老大回答:“三十五文钱。”
崔光远拿出半缗钱交给船老大:“不用找了。”
船老大看了看李豫等人,问:“几位公子要去对岸?”
崔光远不耐烦的回答:“废话,不去对岸干嘛上你的破船。”
船老大:“看几位的穿着都是有钱人,对面的盱眙可不太平啊。”
崔光远:“如何不太平?”
船老大:“听几位的口音是外地来的。你们可能不知道,如今这淮水南岸,那是官匪横行。”
崔光远:“大胆!竟敢辱骂官府,不想……”
李豫制止住崔光远,好奇的问:“敢问船家,何为官匪?”
船老大:“穷人被官吏抢,富户被盗匪劫。”
崔光远连忙劝道:“公子,我们还是别去了吧。”
李豫:“好个官匪横行!我倒要去看看。”
船在盱眙码头靠岸,李豫几人刚走下船,三名公门衙役走了上来,提刀嚷嚷道:“你们几个,说你们呢!站住!”
崔光远堂堂的正三品礼部尚书,在京城一向他吆喝侍郎、郎中,从没有被几个衙役吆喝过。崔光远怒道:“你们三个放肆!竟敢这样跟本尚……”
一名衙役呼啦一下拔出刀,瞪着崔光远骂道:“你这胖子找死!”
崔光远吓得闪到李豫身后,示意马燧、浑⑵凸太‘、郭曙,你们四个还不上前护驾。
马燧拿出五缗钱,交到那名衙役手中:“还请差官行个方便。”
那名衙役掂了掂手中的钱,收入袖中,收起刀说:“走吧。”
李豫几人离开码头,来到盱眙北门。城门口有一名队正领着八名兵士,正在盘查进出城的路人。队正见到李豫几人,喝到:“站住!你们几个是干什么的?”
马燧再次拿出五缗钱:“我等前往楚州,路过此地,请差官行个方便。”
队正围着李豫几人转了一圈,说:“看你们几个都是练过功夫的,随身还带着刀枪,莫非是乱匪?”
李豫连忙解释道:“差官切莫误会。小女出嫁,只因世道混乱,所以找了几位兄弟沿途护送。”
队正看了看红袖,挥了挥手,示意可以走了。
第二零六章 盱眙见闻
众人走进盱眙城,只见大街上行人稀少,两旁的店铺全都闭门谢客,整个县城犹如一座死城。走到县城的十字街口,李豫也不想再看了,带着众人原路掉头返回。走到北街中段,遇到六七个家丁模样的人,簇拥着一位身穿锦缎的公子哥从对面走来,两队人交错而行。
走在前面的李豫听到身后传来淫荡的笑声:“哎呀,呀!这位小娘子长得真俊,多大了,陪本公子玩玩。”
陪伴红袖姑娘走在最后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