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一皇帝》第79章


想要张嘴骂骂他们,可是却又叫不上他们的名字来。只得张了张嘴说道。“好了,这个事情朕会考虑清楚的,你们先回去吧。”
皇帝说完这话的时候,言官们依然跪在地上不为所动。
“臣等恳请陛下罢免孙承宗,不然臣等宁愿跪死在地上,不然绝不起来。”
罢不罢免孙承宗和这群言官们自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瓜葛,他们的责任就是骂骂人。但是九千岁不让他们起来,他们岂敢随便的站起来,得罪皇帝没什么,若是得罪了九千岁,这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请陛下务必罢免孙承宗。”
众位言官们又喊了一遍。
天启皇帝没有搭理,而是拿起桌案上的锯子,继续的雕刻木头。
言官们并没有气愍,而是继续说道。“请陛下罢免孙承宗。”
天启皇帝还是没有说话,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绝不罢免孙承宗。
不过不说话并不代表他没反应,他手里的锯条都快要被他捏断了。
狠狠地锯着那块可怜的木头,锯条已经深深地锯了进去,这块木头毫无疑问已经成了一块废料了。
魏忠贤在一边摇了摇头,天启皇帝的性格他是最清楚的,这孩子刚及弱冠,但是心性淳朴善良。
认死理,所以才能够将他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同时因为他认死理,他认定的东西动不得也伤不得。
几年前,皇帝的老婆与阉党作对,被魏忠贤记恨,玩了一出废后大战,将皇后的身份给弄成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将国丈的一家全都搞成了庶民。
就在皇后孤立无援,被废掉也是理所应当的时候,却因为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感情深厚,让外人拆散不得,这才因此作罢。
这是天启皇帝第一次没有顺从魏忠贤的意见。后来朱由检十二岁,在魏忠贤的建议下将朱由检分封为王,意欲将朱由检分离出去,最好是将封地给分到江南去,后因皇帝不舍兄弟骨肉之情,将朱由检破格留在了京中。
朱由检是唯一一个具有王爷封号,却无王爷之实的王爷。
这是第二次违背魏忠贤的意思,也正是因为这两次,被魏忠贤试探出了皇帝的底线。
也正是因为这两次试探,日后培养出了阉党的两大可怕的对手。(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魏忠贤感觉自己做人很失败,秦朝也有一个太监,叫赵高,人家却能够做到指鹿为马,就连皇帝也得听他的话,按照他的意见办事。
偏偏自己连一个没上过学堂,不认识几个字的文盲皇帝也把控不了。
第八十章夺兵权!
天启皇帝这个文盲平时是没有主见,但是犯起性子来,这比谁都要倔强,谁劝也听不得。
这个才是最让魏忠贤头痛的,虽然他现在很想说上两句,但是这么一来,这意思不就成了自己想要收拾孙承宗了吗,这意图完全的暴露在皇帝的眼前,就是个文盲也能看的清楚。
言官们又说道。“孙承宗担任辽东经略多年,但却从未立下寸功,未曾胜过一仗,但却收复失地无数,臣等怀疑这里面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猫腻,还望陛下明察。”
这话可说的不得了了,直接就是捅了马蜂窝了!
顿时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皇帝陛下还在锯木头声音。
魏忠贤听完这话后,也是连忙的回头看向跪在地上的二十三位言官,不过没有找到说话的人是谁。
袁可立听的是浑身颤抖,这话是什么意思?没有打过仗,却收复了失地无数,这话中有话!
没有打过仗就能够收复失地,那是因为贼兵退却了。
贼兵为何会将辛辛苦苦占据的土地轻易的让了出去呢?
这里面是能够大作文章的,说的好听的话,孙承宗就会栽到这个事实面前。魏忠贤听了是热血沸腾,自己怎么老早就想不到这个问题呢!
这个办法太好了,这下子孙承宗就是不倒霉也是麻烦缠身了。
天启皇帝性子慢,理解能力差好长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好久之后,他停下手里的木匠活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吾师通敌?”
言官的责任就是随便的骂人,给别人的头上乱扣帽子,说起话来是口不择言。
现在可倒好,一下子给孙承宗扣上了一顶通敌叛国的罪名。
就是他的本意不是如此,但是话已经说出来了,在别人的耳中,听来也是这么个意思。既然话也已经说出去了,矢口否认这是不可能的了,唯有将自己说出去的话给圆上,让人听起来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才行,不然最后倒霉的一定就是自己了。
只能硬着头皮回道。“陛下英明,此中事有蹊跷,这个事关重大,可万万不敢不防。”
“这个不可能!”
天启皇帝果断的拍板说道。
“吾师性格刚毅,做事果断,对朕,对朝廷从来都是忠心不二,何曾升起过二心!这个朕不信!说不定是那关外的女真听到了吾师的威名,被吓的不敢应战才对。吾师绝对不可能通敌!”
魏忠贤也看出来了,想要就此打消天启皇帝对孙承宗心中的好印象,不下番苦工夫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如果今天不能将孙承宗罢免的话,日后被远在辽东的孙承宗知道。
一气之下,带领着十万辽军杀回来讨个说法这还了得!
自己这手里头一干阉党都是嘴皮子厉害的文弱书生,和他的辽军相比,吹吹气就能让整个阉党集团覆灭。
今天不能打击到孙承宗,日后是后患无穷,无论如何,今天就算是惹得龙颜大怒,也要将这个通敌的帽子让孙承宗戴的妥妥的,就当是提前送给他的过冬礼物了。
“陛下。”
魏忠贤觉得自己应该说话了。
劝道。“陛下,这孙大人手握重兵,节制辽东十万大军,这可不得不放啊。”
天启皇帝皱眉道。“难不成厂公也认为吾师会生反心?”
魏忠贤见天启皇帝有些动摇,连忙的趁热打铁说道。“奴才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这防人之心不可无,辽东距离我们这京城几百里,这十万大军日夜兼程也不过是半月有余即可到达。何况这辽东十多万人可都归孙大人一人指挥的。”
言官们又说道。“陛下,孙承宗职责就应是带兵平乱,但孙承宗经略辽东多年,却不曾见他主动出击过一次金贼,这个令人不解。难免他不会升起二心。”
“哼!施凤来,照你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孙大人不抗击金贼的话,那就是叛国了?”
听了这么久,袁可立实在是忍不住了,做人居然无耻到这种地步,没有根据的乱弹劾。因为有魏忠贤在这里,施凤来也不惧怕这个三朝元老重臣。
施凤来道。“然也,若不主动出击剿贼,朝廷要他何用,还不如将辽东白白送与金贼!”
“荒唐!愚昧至极!”
袁可立指着施凤来的鼻子骂道。
唾沫星子都已经溅到了他的脸上。“无知小儿,空口白话,难道已经忘了萨尔浒的教训了吗!”
袁可立说的萨尔浒教训就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七年三月的明与金的萨尔浒之战。
这是努尔哈赤自万历二十六年起兵以来,第一次与明军大规模交手。
参战的明军由全国七省及朝鲜、叶赫部组成,并抽调得力将领指挥,如刘綎,杜松,李如柏。
全军共十二万人,号称四十七万,这是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明朝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战争的最后结局与一百年前的土木堡之战一样,最终以全军覆没告终。
而且一代名将刘大刀刘綎和杜松也落了个以身殉国的下场,十二万大军败给了六万女真人。
自此辽东的战局从萨尔浒之战以后,明朝再也无力与女真决战辽东了。
或许魏忠贤和一众言官们没人知道,但是亲身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袁可立对这场战争可谓是记忆深刻。
全军覆没的消息从辽东传来,顿时举国震惊!
对关外的金贼女真恨得可是咬牙切齿,后来熊廷弼经略辽东,将战局给稳定了回来。不过这个熊廷弼也被东林党给弄死了,后来传首九边。
“十年前,打的倭寇屁滚尿流的刘大刀和十二万大军都不是六万女真人的对手,几百位名将埋尸辽东。十年之期已过,女真俨然成了气候,放眼我朝,还有哪个能够与女真一决雌雄!”
袁可立毕竟已经上了年纪了,扯着嗓子喊的时间长了也会累。
喘着粗气休息了一会儿接着骂道。“能够守住这半分辽东况且已属不易,哪里还来的将军能带兵去打!”
施凤来被袁可立这么一通乱骂,也被骂的找不到北了。
想不到这个该死不死的老头子的口水这么多。
施凤来擦了擦脸上的口水不服气的回顶道。“袁大人,依你之见,我泱泱天朝就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