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修仙》第187章


气,开了灵智,懂得人类的知识,会法术神通的百兽,既然是百兽,那么玄影领悟了百兽的神通一点也不稀奇。
而玄影懂得神通术,擎宇和雪舞怎么可能不懂,雪舞的名字就是冰雪,而雪舞无论是用的武器,学习的功法,又或者是灵根,都是和冰雪有关,所有雪舞的神童自然也和冰雪有关,雪舞领悟的第一个神通术就是冰河世纪,而擎宇因为学习的是至阳的武学,修炼的也是至阳的功法,所以擎宇领悟的第一个神通术就是天火焚原。雪舞的冰河世纪是大面积的冰冻所有的生灵,而擎宇的天火焚原则是以天火来焚烧大地草原,天火好似流星一样,轰天而降,把生机无限的草原焚烧得片草不留,这两种神通术都是极其强大的,而玄影的百兽奔袭和擎宇,雪舞的又不一样,百兽奔袭顾名思义就是好似百兽奔袭而来一样,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受到玄影这百兽奔袭所攻击的人就好像被百兽践踏过一样,全身粉碎,变成一滩肉泥。
在玄影解决了李在天以后,雪舞和擎宇也解决了自己的敌人,在杀死了李家来犯的人后,玄影并没有杀上李家,而是选择了继续地心之谷的挑战。在杀死了李家的人后玄影他们三个人就来到了地心守护者神殿,在三个人合力推来地心之殿的石门之后,玄影他们就走进了地心守护者神殿,而守护者神殿之中出现的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在一片红花绿叶的簇拥中,一张石制的圆形桌子前,有三个人在饮酒谈天,玄影看过三个人之后就知道这三个便是地心七十三层的守护者,于是玄影他们走上前去,站在了守护者的面前。
“打扰守护者大人你们了,在下苍擎宇,这位是我的夫人香雪舞,这位是我的弟弟玄影,我们是前来挑战地心七十三层的守护者的。”擎宇恭谨的走上前去,抱拳弯腰的说道。
“原来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必拘礼。”一位满脸慈祥的老人,笑呵呵的捋着胡须说道。“在下文天祥,这位是陆秀夫,这位是张世杰,我们三人便是这地心七十三层的守护者,宋亡三杰,也叫做宋末三杰。”文天祥仍是一副慈爱的面容对玄影他们说道,边说还边指着身边的两个人为玄影他们介绍道。
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
张世杰,宋朝大将。父亲因犯金国法律而逃到宋地。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时,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与陆秀夫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后来刚满7岁赵昰即位为皇帝,是为宋端宗,定年号“景炎”。端宗即位后对张世杰甚是重用。张世杰并没有辜负端宗皇帝的希望,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年)10岁的端宗溺水而死,他的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做皇帝,改元“祥兴”。赵昺下诏让张世杰做太傅(皇帝的老师)。张世杰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还下令百姓大兴土木,为太后、皇帝修建行宫,还利用打仗空余的机会教赵昺识字。赵昺也很听话,张世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大举进攻赵昺小朝廷,张世杰率军抵抗,大败。眼看国家就要灭亡,他准备接回赵昺组织突围。不想丞相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昺跳海而死。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复立一君,此君亦亡,这可如何是好!”说完,他就投海自尽了。
文天祥,男,汉族,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陆秀夫南宋抗元名臣。汉族,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人。宝佑进士。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昰死,又拥赵昺,奉帝居厓山,任左相,继续组织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军所败,负帝投海而亡。有《陆忠烈公遗集》。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祐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陈宜中逃往占城。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负帝跳海牺牲。有《陆忠烈集》传世。
“原来是宋末三杰,失敬,失敬。”擎宇客套的说道。
“不必说客套话了,你们既然是来挑战的,那么现在就开始吧。”陆秀夫对玄影他们三个人说道。
“不知道前辈要怎么考我们?”擎宇问道。
“你知道我是怎么死的吗?”陆秀夫问道。
“我知道,你是跳海自尽的,和皇帝一起。”听了陆秀夫的问话后,玄影毫不考虑的脱口而出。
“嗯,没错,那么你们能告诉我功罪石的故事吗?”陆秀夫继续问道。
听了陆秀夫的提问,玄影开始讲述起了功罪石和陆秀夫之死的事情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山附近的海中耸立着一块刻有字迹的大礁石,这便是有名的功罪石。1268年蒙古军发起了对南宋的进攻,包围了襄阳、樊城。1279年南宋降将张弘范在崖山附近全歼宋军余部。南宋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抱着皇帝投海殉国。地点就在大礁石附近。
1260年3月24日忽必烈继承汗位,赢得在蒙古贵族圈里之争中的初步胜利,随后亲征漠北,招降胞弟阿里不哥,至此,顽强的南宋政权成为阻止暴君忽必烈的眼中钉肉中刺。
1268年蒙古军发起了对南宋的进攻,包围了襄阳、樊城。1279年南宋降将张弘范在崖山附近与宋军余部作战。二月初六,宋军敌不寡众,数十万军民全部壮烈殉国。南宋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抱着皇帝投海殉国。地点就在大礁石附近。
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的张弘范在大礁石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弘范万万没想到,他的题字,正好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难泯的罪证。不少人在礁石上刻字作画,近代文学家苏曼殊有新会县时,作了一幅崖山奇石图,这幅字画被后人称为“崖山三绝”。1962年田汉在此题下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这13个大字,从而使这块巨石成为名副其得实的“功罪石”。
赵昺,宋度宗赵璂小儿子,杨妃之子,宋端宗赵昰亲弟弟。从小在皇宫过着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皇族子弟的豪华生活。1272年封赵昺为信王爷,1273年升为广王爷。1274年,他的爸爸宋度宗赵璂驾崩。他的二哥4岁的赵灦做皇帝,年号“德佑”庙号恭宗,史称“幼主”。
1275年,南下的元军攻克南宋王都临安,年仅5岁的小皇帝宋恭宗和祖母75岁的谢太后以及恭宗31岁的妈妈全太后3个统治者相继被元军俘虏,二王(赵昰、赵昺)被妈妈杨妃抱走了,在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忠臣的护送下逃到温州,接着任命不满8岁的益王爷赵昰为太子、丞相、监国、福州最高行政长官,又封年仅4岁的赵昺为卫王爷,为泉、潮洲最高长官。1276年,8岁的赵昰在福州做皇帝,年号“景炎”庙号端宗。端宗皇帝封大臣陆秀夫、张世杰为丞相,共同辅佐宋端宗,另封文天祥大将、少保、信国公和弟弟赵昺为潮州太守。后南宋叛徒陈宜中赶走文天祥,逼迫端宗皇帝封他丞相,从而挟持并杀害端宗皇帝及他的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