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警花》第51章


静妃挑眉斜睨着柳涵,问:“你找本宫有事?”
柳涵道:“其实我不是来找娘娘的,只是想参观一下您的宫殿。”
静妃愣了,不知道柳涵到底想要干什么。柳涵连忙道:“娘娘不要误会,我只是想参观一下宫殿,没有别的意思。刚才在静波亭见娘娘的宫殿雄伟屹立,在众殿中鹤立鸡群很是抢眼,这才想要看看里面的构造。”
静妃了然的点点头,随即笑道:“之前就有很多人喜欢这宫殿,可惜成了本宫的牢笼之后就很少有人来了,没想到今天又碰见一个爱这宫殿的人。”
柳涵微微有些担心,一般女人被打入冷宫,心里肯定又怒又恨又羞,脾气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不知道自己这么冒昧的来叨扰,静妃娘娘会不会赶她出去呢?
静妃转身悠然道:“随本宫来吧,带你四处看看。”
柳涵大喜,连忙跟了上去。两人在宫殿里四处观看,其实柳涵最想上顶层去看看,只是怕静妃起疑心,所以不敢直接要求,只能跟着慢慢观赏。终于,静妃将柳涵领到顶层。
静妃走到雕花栏杆前,风将她的裙摆长发高高吹起,远处蒙蒙薄雾笼罩着秀丽的河山,汴梁城里高高矮矮的建筑鳞次栉比,依稀能听见闹市的车水马龙。
静妃幽幽道:“本宫最喜欢这顶层。”
柳涵走到她身边,道:“从高处看下面的世间百态,心里最宁静,也最安然。”
静妃扭头看着她,问道:“你不像这宫里的人,为什么会在宫里?”
柳涵道:“因为上次的事情,皇上命我留在宫里查案。”
静妃闻言冷冷的哼了一声,像是不屑又像是嘲讽:“皇上。”
柳涵奇怪静妃怎么会有这种反应,问道:“怎么了?”
静妃瞥她一眼,道:“你也不像糊涂的人,怎么连这个警惕都没有?”
这话可把柳涵给说懵了,柳涵不解的看着静妃。静妃道:“这宫里有卿监有禁军,查案用的着你一个小女子?”
柳涵迟疑道;“你的意思是。。。。”
静妃道;“有些时候皇上的宠爱并不是好事情,今个儿皇上能以查案作借口招你进宫,你就得加一万个小心,除非你想永远留在这宫里。”
柳涵心里咯噔了一下,静妃的话虽然不一定是真相,却也给柳涵提了个醒,她不想被关进牢笼,更不想嫁给一个大自己二十多岁并且妻妾成群的男人。柳涵心里微微有些乱了,要不是还有心柔的事情没办成,她真想现在就拉着展昭离开。
静妃看出柳涵的心烦意乱,道:“行了,咱们下去吧,本宫今日旧疾犯了,不能吃风。”
柳涵点点头,跟着静妃下了楼。
等柳涵回到自己住的偏殿时,展昭早就等在院子里,见柳涵回来迎上去道:“东西都做好了,在你房间里。”
柳涵精神一振,道:“我去看看。”
二人进了房间,柳涵果然看见地上有一个大麻袋,打开来看都是硕大的滑轮还有一大捆极细的铁索。柳涵拿起铁索问:“这个结实吗?”
展昭白她一眼,道:“这可是铁,如果再不结实我就不知道什么东西结实了。”
柳涵点点头,道:“那就好,你跟王朝马汉说了吗?”
展昭摇摇头:“我没敢说,怕他们告诉包大人。不过我跟他们说好了,到那天晚上来帮忙。”
柳涵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道:“办的不错!有前途。”
展昭被逗笑了,道:“你还得意洋洋的,想好把滑轮安在哪儿没?静波亭四周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宫墙外就是护城河,往前不远就是城门楼,风险太大。”
柳涵挑着眉毛,得意的说:“也不看看我是谁,没想好能让你做东西吗?”
展昭道:“安在哪?”
柳涵起身走到桌子边,拿起一张纸画了起来,道:“这是静波亭,这儿呢,是长乐宫,再往前是尘微宫,尘微宫倚着宫墙,四周高树林立,最好隐藏。到时候就让彭辉在护城河上撑船等着,我接到心柔立刻坐船离开。我想过了,顺着护城河一路往下游去,很快就能出城,出了城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你跟我立刻就回宫里来,万一皇上不相信派兵去追,我们大家都在宫里,怎么也怀疑不到我们身上。”
展昭皱眉道:“你要把手拉葫芦按到长乐宫上?”
柳涵点点头,道;“我今天去看了,长乐宫顶层的四个角上都有极大的空地可以按滑轮,而且长乐宫比较高,仰头看更像是往天上飞。”
展昭摇头道:“不行不行,静妃娘娘是个聪明剔透的人,她肯定会察觉的。”
柳涵道:“我本来也没打算瞒她。上次她能救我们,就代表她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就偷偷潜进去去按,如果真的被发现了,再跟她坦白。”
展昭皱眉道:“你真的那么有自信?”
柳涵玩笑道;“没自信也不行了,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心柔每天都催我,我现在变卦的话,万一将来她当了皇后我就落了个欺骗皇后的罪名。”
展昭瞅了她一眼,道:“就你借口多!”
夜晚,展昭和柳涵全副武装,带着东西出了宫,刚走到静波亭,见段思琪从花丛里钻出来。柳涵吃了一惊,道:“你不会是来捣乱的吧?”
段思琪笑道:“当然不是,我是来帮忙的。”
说着,段思琪解开外面的袍子,露出纯黑色的夜行衣。柳涵和展昭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
包拯走出书房,碰巧看见王朝马汉匆匆向外走,包拯喊道:“刚吃过晚饭,你们要干什么去?”
王朝马汉回身,见是包拯,不禁有些心虚,王朝笑道:“听说城南夜市热闹极了,我跟马汉去看看。”
马汉连忙附和着点头,问包拯道;“大人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
包拯摆摆手,道:“我都一把年纪了,你们去吧。”
王朝马汉对视一眼,暗暗庆幸。王朝道:“那我们先去了。”
包拯点点头,转身回到书房。王朝马汉不敢再多做停留,赶紧走了出去。
入夜。
初秋的晚风微凉,仁宗带着几个宫女从御花园走过,身边的老公公提着灯笼亦步亦趋的照着亮。
仁宗心情不错,指着路边的木芙蓉笑道:“今年的花开的不错。”
老太监连忙道:“新近进宫的几个花匠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尤其擅长栽培木芙蓉和三色木槿。往年粉紫色的木槿没怎么开过,今年开得别提多茂盛了。”
仁宗点点头,道:“回头赏些吃的用的,叫多栽培点。这宫里需要生气。”
“哎!”老太监应道。
刚走出御花园,一阵悠扬的笛声扑面而来。仁宗听得心里舒畅,不禁赞道:“好笛声!”
老太监道:“听声音像是从静波亭那边传来的。”
仁宗来了兴致:“走,去看看。”
老太监赶紧前面照路,一行人穿过假山来到静波亭。仁宗看到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象,不禁停下脚步。
亭子里,心柔正赤着脚,夜风中翩翩起舞。她身着一件白色镶着粉色绒毛滚边的束胸百花衣,外面一件粉纱衣,衣摆上点点碎碎的小花秀气而文静。头梳如意飞花髻,不配一件珠花,整个人清丽脱俗,不食人间烟火。
老太监正要通传,仁宗摆摆手止住了他:“让她跳。”
老太监点点头,退到了一边。
心柔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依旧踩着繁复的笛声翩绵起舞。
仁宗看的呆了。
心柔柔夷端在脸颊边,皮肤莹白如玉,如远山般的黛眉,精巧玉立的翘鼻,朱唇微启,贝齿雪白,一双秋水明眸更是波光流转,顾盼神飞,娇俏的下巴线条柔美,像是从画中走出的女子。比起仁宗**中的妃子,她更多了几分清冷绝雅。心柔随笛声起舞,轻纱如烟氤氲。
笛声时急时缓,时而悠扬清绝,时而狂风骤雨,仿佛在述说世间最动人的故事。心柔跟着笛声的节拍,舞步时快时慢,杨柳纤腰,如葱玉指,眉眼如画。
仁宗喃喃道:“哪儿来的笛声?”
笛声渐进,心柔疾疾旋转,轻纱飘舞起来,发髻微颤。她曼妙的身姿,忧伤寸寸溢出,从她绝美的侧脸,仁宗看见蹉跎的年华。她越转越急,笛声也愈演愈烈。仁宗凝视着她,眼睛眨都不曾眨一下。
突然,笛声戛然而止,心柔也猛然停下。
仁宗的心一下清醒。刚才的所见,仿佛都是梦中。
心柔的发髻散开来,黑发如云,瀑布一般泻下,被习习夜风浮起,美得不含一丝杂质。
“好!”仁宗情不自禁的拍起巴掌,道:“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老太监也随着笑起来,为仁宗找到这么一个人间绝色而欣喜。
心柔却像是不曾听见仁宗的赞叹,眼睛眨也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