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第1244章


眼下最热闹的,倒是南方了。
如柳敬亭等一般北方读书人已经南下,同南方的读书人展开了一场激辩。这件事已不是为了捍卫夏浔的个人名声,而是两种思想的碰撞。
夏浔不但利囘用北方士林与南方士林打擂台,而且广泛发起了群囘众囘运囘动,诸如说书先生、戏曲表演一类的宣囘传方式都被他利囘用上了,动用北方读书人,他们编写了大量与北方现实有关的话本、评书、戏曲段子,深入民间去宣囘传表演。
当初,纪纲试图以士林影响官囘场,从而打击夏浔,这是由外及内,由下而上。如今夏浔趁着士林激辩的机会,在整个大明内部动用种种宣囘传手段,由平民百囘姓开始下手,从这些最容易被改变、被鼓动的人着手,同样是由外及内、由下而上。
南方士林中的顽固派如今已被淹没在人囘民囘运囘动的汪囘洋大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他了。
双屿如今的处境,果然不出夏浔所料,他们与浙东水师的关系正在不断恶化。这可不是某个人想用双屿为突破口对付夏浔,而是双屿卫与浙东水师一直以来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积累久了必然爆发而已。
一支完全是由海盗整编而成的水师,与其他浙东水师部囘队有积年旧怨,它又独自把持着浙东海域的商贸大囘权,其它势力根本插不得手,这种矛盾根本无法化解。
夏浔对双屿的态度却很是耐人寻味,以前只要有人动双屿一指头,他就会为双屿出头,而现在他却以种种理由搪塞着,这种韬光养晦的作法,并不符合夏浔一向的性格。不过他早就通囘过苏颖向许浒吹了风,那班直囘肠子的海盗可不知道夏浔的真正打算。
除了关注这些事,夏浔当然也在忙着许多“私事”,而那些私事,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夏浔躺在那儿,从天南到地北、从国事到家事,诸般纷纭,细细地思索了一遍,缓缓地吁了一口气:“大概再有一年时间,就能准备的差不多了,如今只缺一个契机,这么多人、这么庞大的行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契机,只怕刚一行动就得露馅,这个机会……可不好找啊……”
夏浔苦苦思索,良久良久,眸中突地闪过一抹奇光:“如果……,嗯!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
小樱不知几时已经醒来,正托着香囘腮看着他,一双诱人犯罪的淡蓝色眸子,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眸中闪过的异光,忍不住问道:“阿哥,你想什么呢?”
夏浔眼中的神光顿时敛去,他连顿都没顿一下,便很自然地答道:“在想人生……”
小樱撇嘴道:“嘁,你一露囘出那种眼神,就是在算计什么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
夏浔笑道:“这有什么稀奇的,你要能知道我在算计什么,那才算你本事。”
小樱道:“那我怎猜得出?”
她兴致勃勃地凑近过来,问道:“那你告诉我,你在算计什么呢?”
夏浔侧了身,压低声音道:“我告诉你,哥在布一个很大的局……”
小樱没好气地扭转身,把个屁囘股对着他以示抗囘议:“哼!你跟人家就没一句正经的!”
夏浔笑笑,慢慢躺平,喃喃自语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不是正经的……又有谁知道呢……”
第1000章 到底赚不赚
两口子又聊一阵,窗外透进的阳光更亮了,知道时辰已经不早,便即起床。
因为夏浔地位尊崇,在馆驿里独占了一幢完整的院落,外人未得允许不能进入,因此就相当于自家私宅一般,夏浔洗漱停当,只着一身很随意的燕居常服便到了客厅,此时巧云早已准备好了膳食,正跟唐赛儿在厅中谈笑,候他到来。
其实馆驿里自有厨师,而且因为皇帝北巡,带来大批文武官员,大多入住馆驿,所以那厨子也是尽量延聘了擅作各系菜肴的名厨,可是巧云总觉得不如自己家做的细致。
茗儿自幼承受家教,膳食、女红等女儿家必学的本事自然也是会的,不过小郡主天之娇女,一家人宠得如同掌上明珠,饮食烹饪虽请名师传授过,可你想像一下小郡主手执菜刀、拎着大勺的样子……”
这边灶火熊熊、那边沸油滚滚,兼之油烟四起,茗儿“玩“得津津有味,家里人可是提心吊胆,挤在厨房门口随时等着扑进去包扎伤口、泼土灭人……““无异于一种折磨。
所以弄到后来,茗儿其实也就学个样子,真正把这厨艺学到手的反而是她的贴身丫头巧云。反正是从小陪伴小姐,将来注定了要做陪嫁丫头的,她会也就等于是茗儿小郡主会了。
巧云现在是夏浔的女人,夏浔从不把自己家里弄的阶级分明,夫人、侧室、侍妾、通房丫头……“壁垒森严。
对外虽讲名份,在家里总是淡化这一点,对巧云一样的关爱呵护,但巧云可从不把自己当成少奶奶看待。她到北京,是遵照夫人嘱咐侍候老爷来的老爷的起食饮居自然被她视做自己的责任。
如今她已经怀了几个月的身孕,可自小勤快惯了,根本就闲不下来,这早餐还是她自己弄出来的。早餐比较简单,一口砂锅炖着热气腾腾香滑可口的碧粳鸡粥,青花瓷盘里装的是碧绿绿勾人食欲的白灼青菜,还有几样小点心,几样小咸菜,外加一碟高邮咸鸭蛋、一碟花椒卤牛肉。
一见夏浔到了,一家人便坐下吃饭,正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忽然有下人禀报,说是宫里传来消息叫辅国公巳时三刻到行宫见驾,夏浔在朝里没有常职,已经有好几天不上朝了,听了这话不知皇上唤他何意,连忙欲叫他小太监进来问个清楚,下人却说传旨内侍已然回去。
夏浔存了心事,便不敢耽搁匆匆吃罢早餐,由巧云和小樱侍候着他盥洗净面、穿衣着靴、革带束腰、梳发整冠,一切就绪后,便匆匆出了馆驿,骑了骏马直奔行宫。
夏浔赶到行宫议事大殿前,只见殿门口站着两个小太监打眼一瞧,右边那个乃是沐丝的心腹便对左边的小太监道:‘,杨旭奉旨见驾,劳烦通禀!”
那小内侍见是辅国公到了,不敢怠慢,连忙折身进去,夏浔趁机问那沐丝心腹:“皇上何事如此匆忙?”
那小内侍掩口咳嗽一声,匆匆答道:“郑和公公从南京过来了,皇上要再下西洋,百官纷纷反对呢!”
“哦……”
夏浔恍然轻轻一点头,这时那进去通禀的小太监已然出来,往阶前一站,高声道:“皇上有旨,杨旭见驾!”
夏浔忙一整衣冠迈步进殿。
大殿上面,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正在激烈地争论着,夏浔进来,并未打断他们激烈的辩论,夏浔向皇上见了礼,便闪身站入班中,忽觉有人看他,迎着目光看去,竟然是郑和”郑和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夏浔忙也点头示意,二人便又站定不提。
郑和上一次下西洋大获成功,不但带来许多国家使节朝觐天子,而且购入大量异域货物,一进一出,所获惊人,可谓名利双收,令朱棣非常高兴。此后,郑和就一直留在南京,着重管理船舰建投,并结合上一次下西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改进各方面有关航海的技术。
那时文武百官就已知道皇帝还有下西洋的意思,不过当时帖木儿暴卒,西方大军刚刚退却,朱林本人又讨伐鞑鞋大获成功,阿鲁台向大明投降称臣,永乐大帝武功赫赫,一时威风无俩,而再下西洋的事一时又未提上日程,所以文武百官没有去触他霉头。
如今,郑和已做好再下西洋的种种准备,他有信心这次能够走得更远,探索到更多的未知世界,了解更广阔的天地间都有些什么国家和人种、物种、文化,兴冲冲地便来北京禀报,朱楠闻言大喜,便想下旨再度出海。结果消息一传开,伴驾北上的文武百官和北京行部的官员就炸了窝。
由于北京已被定为国都,陆续迁到北京任职的官员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迁都的准备工作,总不能叫所有官员都等着良辰吉日,忽啦啦一股脑儿自南京北上,然后一个个的对北京城全不熟悉,连午门朝哪都不知道吧?
所以南京六部和各衙各司都已陆续派遣官员常驻北京,此次朱林北巡,还带来许多官员,如今在北京的官员总数已经占了朝廷官员的一半以上,这些人群起反对,几乎就等于是整个朝堂所有官员的态度了。
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