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归寂》第15章


遂拉住要走的小二,撤了几道没太大特色的菜,换了几个渝州那边的菜系。
落了座,碧如才想起什么,急急忙忙挨到李容锦边上,悄声道:“公主殿下,以前你和秦公公出去的时候听说外头有了些名声,如今你这副打扮若是不小心遇到熟人终究是不好,还是尽快回去吧。”
李容锦本没有回去的打算,听她这么一说,也觉得甚是有理。但长安城之大半天尚还只走了几条街,兴致正起,哪能就这么回去?
这家酒家对门就是一家成衣店,倒也方便许多。
而好巧不巧,这家成衣店在长安城中颇负盛名,不少贵族也爱来做几件衣服,而锦爷那个姓秦的小厮,便爱到这里来给这家主子做衣服。
恰好这时菜陆续上来,李容锦想着,和碧如匆匆吃完饭,就拐到对面的铺子中去。
老板是个有一脸横肉的凶相的大叔,见李容锦二位姑娘进来,先是上下打量一番,随即那一坨的横肉化为软趴趴的软肉,堆出一个极为亲切的笑,迎了上来。
“二位姑娘,可有什么看得上的?”
李容锦二人一来就往颜色灰暗的那一排的布料看去,竟丝毫没有看一眼正中央的女孩子惯爱的布料,让老板委实疑惑。只是客人想买什么与他无关,他只需赚钱就行。
李容锦瞧了半天,这些布料皆是些下等的,在手指间一揉搓便是干涩磕手,一放下来,白嫩的指肚上竟泛了红痕。
这老板自然是个有眼色的人,眼睛一瞟便见着贵客不好的脸色和那被粗制滥造的布料弄出“伤”的手,连忙躬身朝二人示意屋内道:“二位姑娘是千金小姐怎的用外头的布?屋内无论是丝绸还是绫绢皆是上等,二位请?”
李容锦便一改方才还愁眉苦脸的神色,笑眯眯的随了老板进了内堂。
内堂又是比外边更为丰富的另一番场景。李容锦不仅有些咂舌,这内堂无论是布料还是坐好的成衣,不管是放的位置还是布料的精细程度,与外头那是一个天差地别。
以往她虽然听过这家店,据说掌柜是个凶狠老头,当然这话是秦语说的。
秦语惯是个欺软怕硬的主,自然对长相凶狠又对第一次见面因自己衣着朴素没给好脸色的掌柜满腹怨气。只是自家公主听说这家店铺在城中算是一等一的好,便只得忍着那张脸,一脸二去倒也熟了起来。
做生意到一定份上的人都有一双极为毒辣的眼睛,一眼就能分辨出你是真贵还是假贱,只是可惜秦语开始给她跑腿的时候刚好接了上任锦绣宫内殿内侍的活,而这家店也换了店主,眼睛尚还生涩,哪里看得出什么?
想到秦语,李容锦在心底轻轻一叹。上回,估计是福不是祸,他如今不得进内殿伺候,不得近公主身,终身都只能在锦绣宫外头扫扫地。
后宫很多人都知道,锦绣宫内殿伺候的人每隔一年便要清血换人,只是那些换掉的人去了哪里,却不得而知了。
李容锦挑了件鸦青色的衣裳,突然脑中想到祁无月常穿天青色,那一身衣服在他身上颇具些仙风道骨的味道,只是不知自己穿起来如何?
便又让老板换了件天青色长袍,外头是一件青绿长衫。回头见老板脸上疑惑越发深重但又不能问的样子有些好笑,便作了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凑到老板跟前,道:“不知老板记不记得前些日子常来店中的那个锦爷的小厮,姓秦的?”
老板疑惑着看向她,一拍手,恍然大悟:“你说那个瘦猴子啊?认识认识,只是不知为何最近不来了?”
李容锦被他声音吓得退后一步,干笑着冲他嘘了一声,道:“他这些日子病了,我又是伺候锦爷的,让小女子我来替锦爷扮身衣裳,只是。。。。。。”
老板了然,也是,秦语那身板,一看就是弱不禁风常生病的类型。听李容锦欲言又止的也不说完,便一边开始猜测一边试探了问:“只是什么?莫不是锦爷他。。。。。。”
李容锦四处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番,那模样,让在一旁看戏的碧如忍俊不禁,想笑,又不能笑,憋得慌。
“只是,只是小女子爱慕锦爷许久,一直想穿锦爷的衣服。。。。。。”李容锦面皮抽了抽,实在觉得这话太难以启齿。
但脸上尴尬的表情落在老板眼中就变成了不能偿愿的悲苦,他不惊奇道:“莫不是姑娘你!”老板心头“啧啧”几声,看样子也是个大家千金的,没想到竟有这等癖好。。。。。。
李容锦忙接了话,道:“锦爷那边我自会解决,只是希望老板您若是有机会见到锦爷,千万别告诉他。。。。。。”说完蹭了蹭手中衣服。
左右这老板是没见过锦爷的,而且还是个商人。多给了锭银子,李容锦便安心地换了衣服,那身蓝色襦裙直接扔给老板包好,让已经不想再在城中瞎逛的碧如直接带了回去。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方才进店的是个有钱小姐,出来时变成了长安城中很多人都听说过的锦爷了。
李容锦心情甚好,手中也不知何时拿着一把折扇,正得意洋洋,还是那般风流倜傥的走着。
这全然是因为李容锦不管去哪袖子中都要有一把她的扇子,如今仕女扇被毁,手边正好有祁无月给的那把。这会她手中的,正是祁无月因丢了她的爱扇,随意画了送她的那把。
比之之前锦爷的风流仕女画,这上面的可是副现下公子们惯爱的竹子。只是别的竹子皆是宁折不弯的坚韧气节,她这上面,祁无月却是给画的一丛东倒西歪弯弯折折,若不是那一节一节的,还看不出竹子的竹子。
倒是那几块石头画得甚好。
李容锦不由得大胆猜测道,这该不会是祁无月小时候练笔之作吧?要真是那样,以无月公子现在的名气,随意卖给哪个闺中女子,想必也是一笔大收入。
只是她又不缺钱,就缺把没有“骨头”的扇子。
街道纵横间,李容锦不知不觉走了许久。肉铺,茶肆酒肆,玉石珠宝,首饰成衣铺,每一处无不是百姓生活的姿态,吵吵嚷嚷热闹之处,无外乎讨价还价之乐趣,邻里相谈之亲厚,外乡人与京中人的相识缘分。
不愧是繁华都城。李容锦那点公主的身份,终于在此刻有了深刻的体验。天下是九五之尊上他的,也是天下之人的。?
☆、再无容锦
? 风华楼中,说书先生正激昂讲着的,便是那不日就要上京的新任刑部尚书高大人。
起先李容锦还疑惑,上任刑部尚书虽年事已高可毕竟老当益壮,朝中又是用贤不问年龄的主,怎的突然让个朝外刺史给挤走了?
刑部尚书是个老顽固,不仅对国家大事事事关心,对皇嗣也是极为关心。当今圣上子女不多,在历朝历代的皇嗣中是最为稀薄的。可皇上如今对纳妃毫无兴趣,两个皇子一个封了王,便是如今的四王爷,听说沉迷声色极为萎靡。再一个就是当今太子殿下李成纪,可太子对国事如同皇上对妃子一般,你多劝谏几句就给你翻脸。
作为两朝朝元老的杨大人,当真是胡子头发白得跟霜雪似的,还要替两个大男人着急继承人。皇上那行不通,杨大人便希望太子妃早早为殿下诞下麟儿,可后来太子妃出了那些流言,谁还敢有胆提?
杨大人,便走上了一条劝谏的不归路,势要为皇家谋得最佳继承人。这老糊涂的人,做起事来时而也会犯个傻。东宫太子对女人甚是有兴趣但是有兴趣多年也不曾诞下个一儿半女,唯有圣上,虽是没兴趣,可当初可是一发即中的。
是以,犯了糊涂的刑部尚书做了件糊涂事,当今圣上一怒之下便让他辞官还乡了。
至于做了什么糊涂事?李容锦不知是嘲笑还是蔑笑,听得说书先生的故事,总之是挂了个不怀好意的笑的。
接下来便开始步入正题,说起快要入朝的高大人。
高大人名信,在老家亦是个讲信用有道理的刺史,在他治理的十几年内渝州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正所谓“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不下于这长安城繁荣下的安乐。高大人除却一身清廉政绩卓越外倒无甚其他可说,只是高大人立马要上任刑部了,自然得挖出点料来,这说书的便说道了高家的两个子女。
长子高向,与父亲的“为官而为民”不同,这人不喜官场争斗,也不乐意去江湖中一番逍遥,偏爱开个小酒馆,平淡此生。方才李容锦所在的那处蓬莱酒家便被提及,想来日后蓬莱酒家的生意定然爆满了。李容锦想到这,想了想中午吃的菜色,味道极为不错,想来要在长安城中立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