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传》第106章


这门亲事是本夫人与兄长亲手订下的,自然不愿意多生变故。李家虽然在这河北山西来说权势不小,但老爷子一向叮嘱子孙保家卫国为上。开阳是嫡子嫡孙,又是未来的家主,这婚事本就引人注目。我是徐家女,也是李家妇,断断不会委屈了侄女。可您看看房子、院子、物件,侯府准备妥当了,徐家一次次来人说不满意,大嫂,这娶妻是大事,我们当然是盼着顺顺利利,按说我应该是尽量满足,但是大嫂,李家自有规矩,我不可能因为开阳是我儿子就打破了规矩。
林氏听了羞愧欲死,她脑子转地快,很快就想明白肯定是女儿做得好事。可是明知道这些,她也不能承认是女儿是主使之人,否则,这亲事说不得当场就飞了。
徐兰兮不料姑母直接将自己前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直接告知了母亲,一时间臊地无地自容,不敢看母亲指责的眼神,就听到林氏低声道:“小姑,原是我这做嫂子的不是,我只不过是觉得我与你兄长只有一女,就宠爱了一些,在她婚嫁一事上,难免失了分寸。嫂子给你赔礼了。”
徐夫人连忙站起来扶起她:“嫂子你太折杀我了。”却也不知道怎么接下去,她是不相信自家嫂子会作出这种事情的,更何况徐家的来人说地清清楚楚是小姐的意思。她看向李钊,李钊轻轻摇了摇头。
李钊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个很小气的人,他虽然不反对徐兰兮成为他的妻子,却也并没有她想得那样对其一往情深,只不过到了成婚的年纪,觉得来往信件中两人能说到一起去,不厌烦对方罢了。
不过二叔道破了其中的玄机,这写信的还指不定是谁呢?或许是徐永雷本人也说不定。李钊想到这里心里就一股子烦躁,现在见徐兰兮远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首当其冲地就是做不到跟自家妹妹相处地好。更何况‘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才不相信徐兰兮会改性子呢。想到自家将来的后院比父亲齐国侯还要乌烟瘴气,他就觉得眼前一片黑暗。
徐夫人见儿子不松口,只好道:“大嫂,这婚事是本夫人对不住徐家,开阳既然有此志向,李家当然不会不同意,这婚事还是推一些更为妥当。”
林氏见徐夫人都发了话,只好说道:“小姑,此事还要老爷做主才行。”
李钊淡淡道:“本将军自会与徐家舅父谈及此事。”
林氏带着失神的女儿快步离去。
过了两天,齐国侯府传出了开阳将军势待边疆稳定后才成家的消息,引得一众女子又洒了一把辛酸泪。
徐永雷知晓了女儿做的事情后,什么话也没说,甚至连训斥林氏和女儿都没有。隔了几天,一顶粉色的小轿抬进了徐府。徐永雷此时已经是山西的总知事,他收妾侍的事情没有大肆宣扬,也没有故意隐瞒。
徐夫人听了这事倒是感慨了许久,言语中不乏是因为自己才连累了林氏。
德昭不以为突然,她觉得林氏早晚会受到徐兰兮的拖累,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不过心里对徐永雷的处事颇有微辞,女儿又不是林氏一个人的,拿收妾侍来惩罚林氏,不过是徒然伤了一个一心为他的女人心。
林氏又伤心又生气,却又不敢下狠手管教女儿,与徐永雷夫妻三十余载,即使自己只生了一女,丈夫也没有提过纳妾的事。后来在外面这些年,不是没有人投怀送抱,但他从来都不把人带回家,她也乐地装不知情。因为太在乎这个男人,林氏从不主动提给他纳妾的事情,就怕他的心不在自己身上。而现在看来,他的心也许就没在任何女人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收藏太少了,三十万字了。大伙多多支持我吧!
欢迎大家收藏《平阳公主传》!
☆、天高鸟飞
徐兰兮并没有被林氏一直圈在徐府里,时不时地还被林氏带着出去走动走动,不过她心里认定了德昭出手毁了她的亲事,想着原本此时该是享受着即将出嫁给雁门最出色男子的喜悦和众位少女艳羡的目光,而不是现在为了怕对方退了亲事苦苦维持自己善解人意的好名声。
其实事后,林氏问过女儿为什么总是事事针对德昭,徐兰兮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是觉得德昭的存在很碍眼。她私下觉得明明自己不差她什么:论长相,德昭没有多么惊艳,论武功,自己也会,兵书也跟着读了不少,不然表哥怎么会跟自己谈得来呢?但是令她非常沮丧的是当大家提到齐国侯府的大小姐时,由衷的那一句巾帼不让须眉是那么刺耳,而且表哥明显非常信任她,甚至在他不在雁门的时候,竟然将整个军队交给一个黄毛丫头来掌管。就连父亲回了雁门后也多次提到德昭表妹非常不简单,还让自己也多多与她来往。难道自己一个未过门的嫂子还要在小姑子面前低头哈腰吗?
要说徐兰兮为何针对德昭,不说她自己不清楚,就连德昭也说不明白。所以说妒忌不仅仅是后院女子面对同一个男人时候容易滋生出来的毒牙,还有可能是条件相当的任何两个人在不自觉地对比中产生出的不平衡感。
李钊的婚事推迟后,徐夫人闷闷不乐了好久。林氏带着徐兰兮上门了几次,她都是不冷不热的,实在提不起精神来应付她们。看在这母女两人眼里,就成了李家不待见她们,林氏很不服气,找到徐永雷哭诉了一番。
徐永雷面无表情地看着痛哭流涕的妻女,第二天就请了擅长女子调养的大夫上门,一个月后,新收的妾侍就被诊出了有喜。
林氏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还是心腹不忍她再折腾下去,劝她好生养着,否则下回老爷的警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这些事情德昭并不关心,她已经在赶往绛州的路上了。
李钊没能留下妹妹,只能派了几百名卫士护送她远行。但西南最近数个地方发生了叛乱,德昭没把握自己的身份能瞒过他们去,齐国侯也不赞同女儿此时前往。德昭只好改去绛州梅山梅九曲那里。
临行之前,齐国侯召集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关在了狭窄的密室了商讨了一下当今的形势。众人都认为大兴的分崩离析是迟早的事,山西河北也要早做准备。绛州的守军本是原来招安得来的流匪,虽然这一年李钊并没有放松那里的训练,不过若是没有一个得用之人镇守在那里的话,很容易在起事之初掌控不住。
远远已经看到了绛州城的大门,沉心看着后面车上疲惫地睡去葛覃几个人,忍不住悄悄问德昭:“将军,为什么把葛覃姐姐他们也带来啊?奴婢觉得这军营的生活太苦了,几位姐姐在侯府看院子不是很好吗?”
德昭好笑地看着她,明白这小丫头根本不是怕葛覃几人过取代了自己,而是有点“嫌弃”她们拖累了队伍的行程。她想了想对沉心道:“本将军问你,你经年累月跟本将军在军中,你要是回家的话,你爹娘和你爷爷是对你好还是对你弟弟好?”
沉心笑眯眯道:“肯定对奴婢好了,奴婢家好吃的都被我娘留地发霉了,呵呵。就连奴婢的弟弟也让着我呢。”
德昭耸肩道:“这就是了。你没听过一句老话吗?‘近的臭,远的香!’你要是天天在家的话,你娘对你保准没这么好。”
沉心眨眨眼睛,有些同情地看着德昭,大小姐说得很有道理呢!她也是没办法了才避出来了的。唉,归根结底都是徐家小姐闹腾的。
德昭被她勾起了思绪,有些担心郁郁寡欢的母亲,是不是现在想开些了。当初她要去西南,并不仅仅为了徐兰兮的挑衅,更多的是原来张仲坚跟她提过那里的山民淳朴,风景秀丽,美食众多,是个安家的好地方,德昭遂就传信给张仲坚要去查探一番。虽然在世人看来年轻男女相约出行不被允许的被的,但是德昭早已认定了张仲坚,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再说她在外面都是穿男装,行踪也隐秘。
不过齐国侯府唯一知道德昭与张仲坚有情的李钊一直觉得是自己选的未婚妻逼走了妹妹,因此一直觉得有愧,也反对她远行。德昭有些哭笑不得,她认为李钊现在自责,将来可不一定了。一来徐家表姐有徐永雷在后面,不会放任她毁了与齐国侯府的关系,说不得有法子改变兄长对徐表姐的看法,到时候自己现在不走的话就被曲解成惺惺作态了。二来,她也不清楚兄长与徐兰兮的感情有多深,万一过了这段时间,两人又和好的话,自己可就里外难做人了。虽然自己是亲妹妹,可总归与兄长过相伴终生的是另外一个女子。她思索了半响,决定还是到绛州梅山那里待一段时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