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寻亿》第491章


以前这些个灯笼是没有的,只是在大赦天下之后,做出几个样式觉得还不错,便流行于长安城。好些个百姓,在家门口学习弄灯笼,小孩围着旁边嬉戏,十分的开心。
由于接近中午,集市附近的人家开始做饭,房顶上都是炊烟,一户连着一户,大约几十股白烟。再远一点的是小店饭馆,食客大增,饭一开,这些人好似在白烟中游动。
不多时一些地方就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咚咚咚的响遍各个地方。那是人们将竹子放到桶中,点上火便开始燃烧爆炸。大人小孩围在旁边,欢度今年第一个元宵节。
风拂过千亿的头发,吹起官帽下垂下来的两鬓头发。他看到这些繁荣热闹的景象,心中也跟着十分的开心,但开心之余,又念起了那些年的坎坷。
千亿一家的惨状,还是拜高后所赐,之后全家便都在迁徙当中度过。先是从长安城辗转来到夜郎国,之后其父病重,千亿代替他父亲,独自一人迁徙来到南越国。
来到南越国,他就做了个零丁小星的当差,给人家写信送信,受群众的喜爱却又遭当地高官的欺压。风里来雨里去,遍尝人间艰辛。
唯一的一次升官,就是被翁大人提拔做了谏大夫,虽然毫无实权,只是为武帝提提建议,但好歹也给他提供了一次大施拳脚的机会。他当时就决定,好好的利用他的才华,为武帝建言献策。
只是没有想到,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因翁大人的受贿,他连同着入狱。没有任何人相信他的争辩,没有任何人来顾着他的死活,甚至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出狱。在狱中的时光,当真是十分的黑暗的,就连狱卒都对他是百般的侮辱。
武帝的圣查,终究让他出了狱。但又是无尽的迁徙,和翁大人被调往四会县。在四会县,他依然执着的给高后上书想要恢复父亲的名誉,但却换回来一书调令,去往更加遥远的西于国。
其后的辗转,更是数不胜数,最远的是被高后调往了羌氏。
年纪轻轻,就辗转了几十个地方,受尽了各种各样的苦难。终于是在汉文帝的登基,才得以有了一次安定。
如今,千亿已经当上了都尉的高官,权力远高于那些个诸侯王,成为汉朝说话颇有分量的人物。
这就是所谓的苦尽甘来吗?
当然,怀念这样的苦,或许是让他励精图治,但更多的,是一个人。那个曾经在他最苦难的时候关心过他,照顾过他。
她笑起来特别的甜美,弯弯的眉毛往上翘,说出的话都是十分的俏皮。若是生气,那就带着些蛮不讲理了。如果要总的评价,那就是十分的重感情,敢爱敢恨十分的执着。
“素,不知道你过的怎么样?”千亿每每发问,心中就会有一些酸楚。他很是希望这个人过得好,但每次这个人都是因他而屡遭惩罚。
她在没有嫁之前,跟着千亿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比如骑马飞奔、掉进山洞甚至在肌肤相触。每每想起,心中就泛着一丝甜蜜,“回首美人沐晨光”这是他赠与的诗歌。那时年少,认为世道黑白分明,幸福就是每日的勤奋努力——还有与她见面。
只是当她嫁进了蒋府,成了蒋府的少夫人后,生活就开始有了变化。不过这个人依然没有变,只要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她依然会倾力相助。在监牢的那段黑暗时光里,就只有她会经常看望他,给他吃的,还带来了鼓励。
只是出了监牢,就面临着与她分开。那时还下着雨,她急着要见他,弄得浑身脏兮兮的。“思美人兮,揽涕乎不可怡”,一个人在车里,一个人在车外,分离意味着不再见。
“不管千山万水——我都要找到你————”
她发誓不愿意等待,做个悲情的女主,她要主动的寻找!
千亿想到这,又感动,又心酸。如今这个执着的人在哪呢?希望她还在南越国,好好的生活吧。
不过这个女子当真是十分的勇敢,在前些年,他们两人在西于国见面。战火缭绕,他骑着马将她救下来,躲过了追兵。由于追兵的搜索,他们不得不躲在一个小坳里,结果便——深情的一吻……
对于她的执着,他那时却心寒的说道,“忘了我曾爱过你。”
唉——这样的女子,世间并不多见啊。千亿现在想想,只觉得自己没有这个缘分。终究是苦难夺走了这一切。
现在做了高官,但却总觉得少了许多。如果硬要总结一个词的话,那就是缺少了当初的美好。时光的蹉跎,让他失去了许多许多,并不是高官能够全部给予的。
下面百姓的快乐,无形中反衬出他一个人的孤独。千亿紧了紧官服,慢慢的下了城楼,身后伴随着士兵的声音:“寻大人慢走。”
千亿只是淡淡的唉叹。
*
欢欢乐乐的闹元宵,那一晚上,汉文帝摆驾出了未央宫,来到集市当中,与民同乐。
在那一个晚上,没有夜禁的规矩,大臣还是平民一概不分,上下阶层混成一团,欢乐齐享这第一个元宵节。
而在节日当中,少不了的游戏是蹴鞠。那时深夜,蹴鞠城还灯火通明,汉文帝摆驾来此城,坐在高台上,和大臣评点这些球员球技的好坏,进球的多寡。遇到好球,全城欢呼。
而千亿则安安静静的坐在观众席上某个角落,欣赏着蹴鞠。旁边人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几乎都快把蹴鞠城给掀塌了。而他只是轻轻的拂开旁人的拳手,擦了擦脸上不知从哪飞来的唾沫星子,在嘈杂里默默的坐着。
球技虽好,他恍神了几次,在欢呼或者吐槽里醒来,将前后两段实况脑补一番。
散场的钟声响起,千亿随着别人离去。其他人都在和同伴谈论着刚才的盛况,或者兴高采烈,或者责骂那些球技太差的人。几百人中的高谈阔论里,他安静的游走在其中,很少与他人交谈。
快乐是别人的,他再一次感觉到了孤单。
元宵节过了,但热闹显然是一浪掀起一浪。
在朝中,就听说了,匈奴会派使者觐见圣上,并送上当地的各种好礼。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从高祖到现在的几十年间,汉室就和匈奴打过不少的仗,两者的关系处于白热化。如今汉文帝的登基,让匈奴感觉到了丝丝的亲善,便派来使者觐见。
诗经《般》有言,“敷天之下,时周之命。”汉室坐拥四方,匈奴来归顺这无疑是个很好的开端嘛。
元宵节过后两天,寒风还正冷,但长安城的西边城门雍门早就围观了许许多多的百姓。他们都争相看着这群从西北来的客人。
匈奴是中原以北的强大民族,自称天子骄子。当这些从西北而来的骄子们来的时候,人民才有幸一睹风采。
人们分开两边的道路,供这些人行走。粗略的数了数此次来长安城的匈奴,大约有百来人,他们穿着艳丽,载歌载舞,引起了人们的欢呼和鼓掌。
他们的样貌稍微有别于中原人。这些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男性尤其是胡须,还特别的粗而多。他们的穿着上,最明显的就是耳朵少,佩戴着一只粗大的耳环。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还有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就连靴子也是皮质的。
最显眼的,就是这些匈奴抬的步辇,上面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不住的跟下面的百姓招手。他身着黑得发亮的狼皮,十分的华丽。而其后,还有一个步辇,上面则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端正的坐在上面,脸上披上纱巾,露出一双勾人摄魂的大眼睛。
这些人到了未央宫,得到了隆重的接待。按照他们的习俗,每一个桌上,都摆上了大盘的羊肉。
此次来觐见的人是匈奴的右贤王,在匈奴颇具影响力,他自称在掌管着匈奴的骑兵军队。而他身旁的女子,便是他的女儿。
千亿坐在这位女子斜对面七八米远,他每次吃菜时候,会不经意的看到这个女子。这个女子还没有掀开面纱,但是那迷人的眼睛,足以让人颠倒了。他好几次都咽了咽口水了。
右贤王表示愿意和汉室结交,结束这连年的战争。而汉文帝自然应允下来,两方结为友邦。
右贤王吩咐人呈上宝物,送到汉文帝面前。
那是一块很奇特的骨头,上面裹上兽皮,并镶嵌着铜边。其华丽远不至于这些,这上面还镶嵌了许许多多漂亮的宝石,闪耀着微观。
右贤王介绍,这是个酒杯,“是用奴隶的头盖上的骨头做成的,做工极其精细。这在我们那边,象征着最高的荣誉。”
听着是有些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