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雍皇夺玉》第66章


太后侧脸笑得温和:“林丫头,瞧瞧哀家的两个孙子如何?”
黛玉心中一动,目光亦是霍然一跳,浅笑道:“大阿哥和太子殿下皆是人中之龙,其才干朝中自知,黛玉只闻其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狡黠如她,自然也懂得如何回话。
但愿这个太后娘娘,可别打着其他的什么主意。
“唉,哀家啊,有这么多的孙子,哀家最疼的也就是这两个了。哀家只盼着他们手足亲近,最好妯娌间也十分祥和宁静,宫中无乱事,皇上也安心。”她嘴里抱怨着,神色却十分喜悦有儿孙满堂之景。瞧着黛玉,眼中忽然掠过一抹讶然,睁眼仔细打量黛玉道:“你今儿个是打算出宫呢?瞧着并非宫装打扮。”
“正是,已经与家兄约好踏青。”黛玉也不欺瞒。
老嬷嬷方才送胤礽和胤眩龉丫刈矗掷锱踝旁屏资傺笃嵝〔枧蹋厦嫱凶乓徽挡柚眩潞偷氐溃骸案窀窦弊懦龉恳材保⒊⑻竽锬锏氖ǚ辶墙衲昕炻砑颖匏徒┑拿髑傲!?br />
春茶的清香,在翠色中隐隐透出,氤氲如雾,缠绵不尽。
的确是今年最鲜的春茶。
黛玉素指如玉,抚着茶碗边沿,嗅着淡淡清香,身心舒泰,忽然问道:“果真好茶,只闻其香,便知其中三味,黛玉是沾了娘娘的光。只依稀记得今年的进贡,也并没有这么快就送进京的,不知是谁这样有孝心?”
太后笑道:“哀家对吃茶,也并没有十分讲究,只是皇上孝顺哀家,这些孙儿也是十分孝顺的,你见到胤礽和胤眩袢杖绱耍闹幸仓懒恕U庖坏阕硬瑁故秦费|门下的奴才千里迢迢送进京的呢!怎么,是茶不对么?”
在宫里过了数十年,早就是人精子了,听黛玉一问,立时警觉。
黛玉闻言,便知太后有疑心,忙摇头笑道:“黛玉只是觉得奇怪罢了,这样新鲜的茶叶,等闲是不能得的,难得大阿哥如此孝心,必定耗费了无数人力财力,千里不耽搁,才能叫娘娘吃上最早的头一茬龙井。”
太后笑道:“可不是,他们都是极好的。”
也啜了一口茶,才笑道:“林丫头如此伶俐,留在哀家身边可好?”
黛玉不卑不亢地道:“娘娘好意,黛玉心领,只是黛玉年幼无知,天性野惯了的,唯恐耽误娘娘大事,不敢随侍左右,惹下笑话来。”
说得太后略有些失望之色,沉吟片刻又笑道:“也好,你原不是侍候人的人,等你大几岁,说不得,还是哀家的孙媳妇了呢!哀家这胤礽和胤眩羌玫模恢蓝嗌倜殴胄愣枷虢嘶始遥砂Ъ胰醇幸饽隳兀 ?br />
黛玉听了这话,放下手里的茶盏,淡然道:“黛玉不敢。”
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怒气来,这种怒气,却让她不知道何处发泄。
太后目光犀利,静静地凝视着黛玉,仿佛射入心间。
黛玉清冽晶莹的双眸,一道流光绚丽,也静静地抬起来迎着太后。
看似一上一下,可彼此的气度雍容,却不分上下。
看着黛玉,太后忽然笑了起来,笑意中蕴含着十分赞叹:“你这个孩子,果然是极好的,与寻常人不同,说话也没软骨头,也没攀龙附凤的心思。若是你早生了几年,太皇太后见了你,定然十分喜爱你这份脾性。”
又轻叹道:“哀家年纪也大了,不能掺和着朝堂上的什么。只是她们来求了哀家,哀家总也要问问你的意思,见见你这个人物。想必你也早就知道诸位嫔妃都想要了你做媳妇去罢?不过你也要心里明白,女色祸水,大清后宫从不以色为上,总是德才家世为先,你可要仔细些,莫耽误了自己,惹下祸事。”
黛玉心中一惊,默默地听着她的话,似告诫,又似教导,也有牢骚。
想必当年董鄂氏在宫中,牵住顺治爷的心思,也是她心中最痛。
太后不知道黛玉心里想的是什么,数着手里的佛珠,复又续道:“哀家瞧着你,也知道是个可人意的孩子,你身在宫中,总也要持重谨慎一些,不要与后宫嫔妃掺和什么,只与公主郡主玩耍便是,莫要辜负了哀家一番心意!”
她的话,一片威严,可说的极多也是事实。
黛玉的秀色,黛玉的才气,连她都十分心惊,更何况血气方刚的皇子?
黛玉心中虽然不齿,却依旧应道:“黛玉明白。”
皇宫深深,红颜白骨埋藏处,便是他们愿意,可她也未必愿意。
见黛玉如此柔顺,太后心里也欢喜,一时说身子乏了,便吩咐老嬷嬷赏赐了黛玉极多的东西,诸如金珠玉翠珊瑚玛瑙之类的,都是十分名贵。黛玉虽不屑,却也不推辞,因急着与胤禛出宫,谢过后离开慈宁宫,自叫柳色拿回去放着。
太后瞧着黛玉背影,漫不经心地问身畔老嬷嬷道:“你瞧这孩子如何?”
落英缤纷玉生香 
老嬷嬷想了半日,方才浅笑道:“是个极伶俐极懂事的孩子。娘娘的嘱咐,她也必定会记在心里,娘娘的意思,她也必定会明白。再过一二年,娘娘就挑个万岁爷心情好的日子一说,万岁爷必定会答应将她许给太子殿下。”
她姓柳,是太后陪嫁过来的丫头,在宫中沉浮已有多年,是太后的心腹。
太后慢慢地躺在榻上,将眼前的人尽皆遣退,方合眼淡淡地道:“只怕未必。皇上虽然孝顺,心里的主意哀家却也拿捏不准。胤礽胤眩肴⒘苏飧鲅就啡プ霾喔=汲迷缢懒苏馓跣模仪谱潘敲灰桓瞿苋⒌降摹!?br />
老虽老矣,可论起脑子,她还是相当精明的,不会越来越糊涂。
柳嬷嬷闻言一声不吭,半晌才道:“那娘娘的意思如何?”
“静观其变罢!”太后轻叹道:“还有,这个姓林的丫头,别怠慢了。”
柳嬷嬷踌躇了一会,才道:“那太子和惠妃娘娘那里如何交代?”
太后睁眼笑看着她一脸踌躇与担忧,手内的佛珠清脆动听,道:“什么也不用说,这件事情,还轮不到他们来叫哀家交代什么。哀家吃斋念佛三四十年,吃过的盐粒儿可比他们吃的米多,就这么着,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奴才遵旨。”柳嬷嬷自然是惟命是从,忽而又蹙眉道:“倒是听说,大阿哥那里有一个唤作贾元春的侧福晋,原是宫中的女史,竟是这凤仪格格的表姐,荣国府的大小姐,来年正月,只怕还要回娘家省亲。”
太后冷笑道:“不过一个侧福晋,还指望有什么风光体面?不用理会!”
柳嬷嬷又淡然道:“倒是听说这凤仪格格与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极亲厚。”
眼中一抹流光闪过,太后沉吟道:“胤禛?他原是与林丫头从小就见过的,又是邻居,自然比别人分外亲厚些儿。这一回平定准噶尔他也立了大功,约莫听皇上提起过,大约今年是要册封为贝勒的,和胤祀,也是有前途的孩子。”
“八阿哥身份却是低了些儿,只怕前途不及四阿哥。”
柳嬷嬷立在一旁,娓娓道来,也将朝中情势瞧得极明白。
凝视着太后,她那历经风雨的双眼却是分外黝黑,不减一丝锐利,含笑呢喃道:“胤祀也是聪明人,他虽出身鄙贱,可曲阑却是明尚额驸的女儿,家世是极清贵的,足以弥补上了这一点缺漏,他们也该成亲了罢?成了亲,就不同了。”
柳嬷嬷幽幽地道:“是该成亲了。”
桌上的残茶,依然透出一缕异香隐隐,满室氤氲。
黛玉走出慈宁宫,便吩咐往自己的殿阁走去,可不叫胤禛久等了。
胤禛却在窗下看书,见她急急进来,会心一笑,起身掷下书本笑道:“怎么去了这么久?咱们这就出宫去,别叫你哥哥在家里等得急了。”
“也好,我还有事情与哥哥说呢!”黛玉也不想在宫里多呆一时。
胤禛听了好笑,道:“到底是和哥哥亲,什么事情总找他商议。”
结伴出了宫,天近晌午,青云早在府中等着了。
草长莺飞,漫山如碧,昨夜一点薄润的春雨,将花柳洗得干净清新,一丛丛迎春花儿嫩黄绚烂,几株雪白的梨花在风中伫立,梨香淡淡,沁人心脾,偏偏还有一株美丽的樱花不甘示弱,满树的花苞,微露薄红,点缀着小小山坳。
山郊人迹寥寥,微风过处,落英缤纷,花香醉人。
田里麦苗碧绿如锦缎,宛若波浪一般,一畦畦分外齐整。田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