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雍皇夺玉》第62章


笑嘻嘻的,脸上的神情也是掩不住的喜气。
有一种骄傲,在他眼里徘徊不去,那是他为胤禛骄傲的神采。
黛玉抬眸瞧去,眼前登时有一层淡淡的雾气朦胧,笑着起身道:“四哥哥!”
心里却不禁地喟叹着,阔别一年多,他身躯更显得健壮了,也长高了一个头,面庞俊逸依旧,可是却已经清瘦了许多,五官轮廓愈加深刻起来,神态举止也越发趋向于深沉淡漠,已经让人很难瞧出他眼底的心思。
胤祥笑嘻嘻地道:“玉姐姐和四哥也好些时候没见了,你们好好说说话罢。”
使了个眼色,已经将屋里人都遣退了出去。
有些话,自然只有自己人听到,宁可小心谨慎,也不能马虎大意。
胤禛深深地看着黛玉,极力压抑住心中的悸动,平稳地道:“我来谢你。”
她更美了,气度也更加从容了,浑身的气息更加清灵洁净,已经从一株含苞待放的香荷,长成了一枝鲜妍妩媚的水芙蓉。她眼里的神采,越来越有一种坚定在其中,让她娇柔的身子,多了一种昂扬的锐气。
黛玉莞尔道:“四哥哥谢我什么?我可没帮什么。”
“这一回,我知道的,你和青云都帮了我许多。草原上有一位名唤腾格里脱里的英雄,带着十八铁骑来帮着我破了准噶尔好几次的营地,他说是受你所托。”胤禛缓缓地叙说着,又轻声道:“回来之后,十三已经将你的话带给我了。”
胤祥也笑道:“是啊,玉姐姐。我真是没想到,你帮了四哥这么大的忙,却都没有对我露出一丝口风,还谦逊说不能帮什么。若不是四哥回来说起,我还真是不知道你早就帮四哥了。”
越说越是兴奋,不由得眉飞色舞,心里对黛玉也愈加钦敬起来。
黛玉失笑道:“这算什么,也值得你说嘴?”
这才让座,又看着胤禛道:“四哥回来原是喜事,只是京城里的事情。”
乌拉那拉氏凝香已经死了的消息,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知道了?
没来由的,想起乌拉那拉氏,心里竟生出一丝酸涩来。
胤禛是她心里的哥哥啊,她怎么会没来由地为此而感到气愤呢?
轻轻地拧起眉梢,黛玉也不知道心地那一抹情愫所为何来,不过也这时候也不是理会它的时候,便抬眸看着胤禛道:“四哥可都知道了?”
胤禛眸色一深,沉声道:“我都知道了。”
用青云的话来说,他当然都知道,因为他就是凝香之死的始作俑者。
刚刚凯旋进京,青云第一个就上门来找他了,他们也已经暗中说了许多话,有些事情,在黛玉跟前能说,可有些事情,却是不能说。情愿瞒着她,也不愿意让她沾染这些污秽的事情,这一点他与青云相同。
“那四哥打算怎么办呢?”黛玉好奇地问道,瞧他似乎并无凄色。
胤禛冷笑了一声,才缓缓地道:“不怎么办,皇阿玛都没说什么,这件事情也就算是过去了。不过,京城里倒是有许多闲言碎语出来了的。”
说得黛玉十分好奇,问道:“什么闲言碎语?我怎么不知道?”
胤祥笑道:“姐姐深居简出的,怎么知道外面的事情?”
脸上的笑容抖了抖,咧开嘴巴笑道:“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说四哥命中带煞,亲事定得太早会克妻。本来么,四哥凯旋,好多人家都想将女儿嫁给四哥,这一下子可好了,一个个都避之唯恐不及。”
不过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胤禛故意为之,他自然也拍手叫好。
流言蜚语么,真真假假,只是人家爱嚼舌根罢了。
胤禛也是知道青云如此教训薛家之后,才心中生出了的法子,他现在势力太弱,康熙毕竟是帝王,不管怎么说,他都无法与之抗衡。才一进京,就有许多满洲贵胄欲把女儿请旨嫁给他,他心里一恼,便吩咐人散播流言。
虽然流言止于智者,可是他的手段是相当狠辣凶悍,谁有攀附之心,他自然也无愧疚,有几个满洲贵胄已经上了折子给康熙,当晚他就吩咐年羹尧暗中下了手,将最有把握的那户人家小姐吓疯了,没有要了她的性命。
黛玉听了胤祥的话,却笑道:“流言止于智者,流言蜚语总是信不得的。”
胤禛浩瀚如海的眸子中漾起浓浓的赞意,正欲说话,却听外面尖细的声音:“四阿哥可在这里?万岁爷有旨,请四爷和凤仪格格御书房见驾!”
雾里看花摸不清 
宫殿之间距离极远,早有小太监预备了软轿。
行到御书房门口,李德全已经久候了,忙上来打千儿道:“万岁爷在里头呢,四阿哥和凤仪格格快进去罢。”一面说,一面轻轻地道:“万岁爷自从回来也疲乏得很,光批阅奏折已经熬了好几夜了,四阿哥和凤仪格格也劝着一点儿罢。”
跟了康熙这么多年,李德全担忧之情溢于言表,对禛玉二人颇有祈求之意。
黛玉默不作声,倒是胤禛瞥了李德全几眼,点了点头。
小太监打起帘笼,胤禛与黛玉进去,分别行礼道:“皇阿玛(皇上)吉祥。”
康熙正在埋头批阅奏折,眼前的御案上堆满了好几摞厚厚的奏折。
也是已经四十好几岁的人了,鬓边也隐约见到了几根银丝,虽然英武依旧,可是神情很是疲惫,透着一种憔悴之意。既然回京,自然是白天上朝,夜间批阅各个官员送上来的奏折,其辛苦也是外人想不到的。
不知道为什么,黛玉忽然想起了父亲,不由得眼眶一红,心里一酸。
康熙嘴里只是嗯了一声,却连头都没抬,手上笔走龙蛇,批得全神贯注。
黛玉思及父亲从前也是劳累所致,也不知道怎么着,心头一热,柔声道:“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皇上歇息一忽儿再做事,只怕才会事半功倍。皇上如今刚刚凯旋进京,正是该好生歇歇神,精神饱满地来处理朝政。”
话语刚落,御书房中当值的太监宫女都吓得脸色惨白,惴惴不安。
毕竟康熙做事,甚至于跟着他多年的李德全即使担忧得要死,也是不敢十分深劝的,黛玉刚刚进来,便直言相劝,言辞也没什么顾忌,若是惹到了康熙的性子,几个脑袋都不够砍了的。
康熙闻言抬起头,伸了伸懒腰,放下朱笔笑道:“你们来了。”
身畔的太监宫女都略略放下心来,暗暗抹了一把冷汗。
康熙却又道:“朕身边,也就少了这些真心实意关心朕的人了,李德全如今也像是没嘴的葫芦,只怕朕就是累死在书房里,也没人敢吭上一句话。”
明明是圣明天子理当英姿勃发,可他语气之中却似蕴含了无限凄凉寂寞。
黛玉那一句话,的确是在他心里荡漾起了无数涟漪,也随之软了心肠。
胤禛却笑道:“李谙达十分关心皇阿玛,只是怕扰了皇阿玛,才不敢多言多语的,方才在门外都百般求了儿臣与凤仪格格劝皇阿玛多歇息。只要皇阿玛心里记得多留意自己的身子,李谙达不知道念几百声佛去菩萨跟前磕头道谢了。”
听了胤禛这一番话,康熙亦有些讶异,不觉一笑。
黛玉却深深地凝视了胤禛几眼,好聪明的人物,寥寥几句话,将功劳都挂在了李德全的身上,李德全是康熙身边的人物,得了他的感激,可比什么都好。
康熙瞅了黛玉几眼,笑道:“玉儿丫头生得越发好了些,怪道人人称赞呢!”
语音低沉浑厚,似乎藏着一些莫名的东西。
黛玉心儿忽然一沉,轻笑道:“皇上过誉了,倒是让奴婢愧不敢当。”
“你原是极好的,朕也不曾过誉了什么。”康熙端起茶碗抿了两口,才看着黛玉,神色有些挪揄地道:“打从朕回宫,就一个劲地听到人人赞叹于你,有几个,还百般央求了朕,给你指婚,你说朕该如何做?”
也不过刚刚回宫,洗尘过后,诸位嫔妃都来请安,其中惠妃与德妃,还有宜妃分别都在枕畔轻声细语地求旨,为胤眩⒇缝跻约柏范K之嫡侧福晋。他当时心里便暗暗纳罕,却不置可否,也不曾答应什么。
听了康熙这话,黛玉神色微微一变,胤禛箭袖下的手渐渐握成了拳。
又要重温当日他生辰宴上的那一幕了么?
黛玉虽然惊心动魄,面儿上却凝思片刻,这才轻笑道:“皇上心里是早就有了主意的,奴婢年纪轻轻,诸事不懂,又怎能告诉皇上该做什么?”眼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