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欢》第238章


秦玥的心情简直不能再好,仿若离京时那些伤感的画面已经恍如隔世。
吴嬷嬷吩咐丫鬟们在院子里摆了小几,又亲自沏了茶端来,朝五小姐行了礼便退了下去。
当初江氏怀孕,秦玥怕下人们侍候得不仔细,就让吴嬷嬷去母亲跟前侍侯,哪知过去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江氏只得将她遣到庄子里去养。
青樱如今跟了秦初,正是好得蜜里调油的时候,秦玥便不打算再让她跟着东奔西跑了。
所以秦玥这次回锦州才将已经大好的吴嬷嬷带上。
秦玥刚坐下喝了一口茶,便见六月匆匆进了院子,手里拿着一封书信。
书信是京城来的,写信的人是段宸。
他在信里详细说了她离京后朝堂上的大动作。
崔述的案子随着萧家的谋逆、萧潜的在逃渐渐浮出水面。皇上吩咐旧案重审,由大理寺审出的确是一宗冤案。真正的奸细另有其人,便是平素与萧潜走得极近的前兵部侍郎刘綦。
刘綦很快被抓获下狱,酷刑之下吐出不少萧潜的劣迹,除了崔述的案子,还有萧潜与胡人首领耶齐相互勾结、以及天恩帮被他利用又被他残忍剿杀等等恶事。
皇上怒不可喝,刘綦当即被判斩立决。
同时皇上下旨正式撤消萧潜龙禁卫副统领职务,广发海捕文书追捕萧潜回京受审,并剥夺萧家所有爵位,贬为庶民,男子年满十六一律处死,女眷不管老幼发配边塞。
这的确算得朝堂上的大动作。
没过几天,云州那边又传了奏报上京,说已经查明萧贼早已逃去了南豫国。这算是将萧潜的行踪正式公布天下。
在此以前只有少数几个知道萧潜的行踪,毕竟他出京的时候萧家还没有出事,他还是龙禁卫副统领,被皇上派出去执行秘密任务也是常情。现在他逆贼的身份已经传开,行踪自然也不能保密了。不但不能保密,还要公之于众。
但是现在这人已经逃去了南豫国,要抓他就要费些周章了。
南豫国继位不到两年的皇帝在自己的寝宫里暴毙,临死前并未指定继位人选。这事儿早已在大都朝境内传开。
听说南豫国眼下是六皇子主事。
那么要想从南豫国境内把萧潜抓回来,肯定就得派人跟六皇子交涉。
万一萧潜早已投靠了六皇子,那就算大都朝派了钦差过去交涉,六皇子也不一定愿意交人…
但是如果不派钦差过去,只让人偷潜到南豫境内悄悄抓人…万一被抓住,那就说不过去了,弄不好还得引来两国纠纷,更甚至引发战争,更或者…南豫国正好有借口对大都朝出兵…
大凡脑子没有进水的朝臣都会这样想。
秦三爷当然也这样想,而且他还有另一重隐忧:那燕渊那小子去南豫国的事儿肯定就瞒不住了。
当时皇上力排众议,任命燕渊做龙禁卫副统领,没多久就出了萧家的欺君谋逆案,负责查封萧家的正是燕渊,眼下他又秘密出了京,不肖说肯定是去捉拿萧潜了。
秦三爷担忧的除了燕渊,还有身在锦州的女儿。
锦州离南豫国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但是两国之间一旦爆发战争,锦州肯定会受到波及…
想到这些,秦三爷烦燥地揉了揉眉心,心里隐隐后悔不该答应让女儿去锦州。又忍不住埋怨起皇后娘娘来,要不是小安安周岁宴那天,她当着众命妇的面儿对玥儿说那些话,玥儿也不会下定决心避到锦州去…
说来说去,都是皇上这两口子闹出的事儿。
秦三爷越想心里越窝火,回到国公府一直呆在书房里烦燥不安。
正在此时门外突然响起敲门声,随即小厮的声音传了进来,“三爷,国公爷请您去他书房说话。”
秦三爷应了一声。
同时接到传话的还有秦铮和秦锦。
不多会儿秦家的男人们便都进了秦国公的书房。
秦国公还在练字,地上扔着一团一团墨迹未干的废纸。
三人谁也没有打扰他,直等他写尽兴后将笔搁在笔架上,伸了伸腰又到旁边的脸盆里净了手,这才走到他跟前请安。
秦国公背着手带头走到内室里的太师椅上坐下,又摆手示意他们仨在下首的直背椅上坐了,才沉沉开口道:“铮哥儿,你明儿个就去请旨,要求去南豫国捉拿萧潜。”
秦铮并不感到讶然,立马就应了。
他自己本来也有这个打算的。
秦三爷看了一眼秦国公,道:“父亲,我也要去。”
秦国公摇头,“不行,你不能去…你要留在京城坐镇。”
“朝堂上不是有您老坐镇吗?”秦三爷急道:“只要有您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秦国公轻淡描写地道:“我要上乞骸骨的折子,同时为铮哥儿请封世子。”
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对于秦家来说都是大事儿。
秦铮愣住了。
他没想到祖父会在这个时候为他请封世子,不是应该是三叔吗,怎么会是自己?
秦锦因为在龙禁卫里历练了两月,便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结果了。
凭心而论,大哥这个世子之位是他拿命拼出来的,而且大哥的品性、心胸都属上乘,将来由他继任国公之位,那是再好不过了。
秦三爷的反应却比这兄弟俩要复杂一些。
世子之位他当然不看重,他不明白的是父亲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出朝堂,留他一个人在朝堂独撑大局…
秦三爷不明白,呆愣过后的秦铮也不明白。
只听秦国公叹气道:“月满则溢。如今江家倒了,萧家也倒了,下一个说不定就会轮到咱们秦家…再说这一次玥儿拒了皇后娘娘的好意,私下里又得罪了皇上…只怕接下来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第三百零二章 主动
秦国公这样明明白白地说出来。
秦三爷心里更是难堪又难过。
秦铮也隐隐有几分明白了。
只有秦锦听得云里雾里懵懵懂懂的。
他在龙禁卫里只是个小喽罗,根本体会不到朝堂里的风朝雨势,但也还是觉得祖父这辞官的想法太突然了。
好好的干吗上乞骸骨的折子?皇上如果准了祖父是不是也要回锦州?
秦锦疑惑的目光从祖父身上掠到三叔身上,再到大哥身上。三人这会儿都一副你懂我懂的神情,他脸上一红就不好再问了。
片刻的沉默过后,秦三爷首先咬着牙勉强赞同父亲的决定,继而秦铮也点头应了声。秦锦便也随大流似地应了声是。
其实秦国公如今虽说还在朝堂挂着职,但威信早已大不如前了。
如今的兵部尚书何恒仗着长公主的势,在皇上有意地纵容下,已隐隐在朝堂形成另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并不比秦家在朝的势力小。
或许秦国公选择在这个时候退隐,表面上看是折损了自家的实力,实际却能让皇上消除一部分诫心,那也是好的。
因此翌日早朝上朝臣们皆惊讶地看着秦家祖父孙仨像唱大戏一样唱了一出又一出。
龙椅上皇上脸色变了几变,终是驳了秦国公要乞骸骨的折子,准了秦铮作为钦差卫队之一出使南豫,至于为秦铮请封世子的折子则留中不发,直言等他从南豫国归来再议不迟。
接下来皇上便让众卿举荐去南豫国办理交涉的人选。
这次与上次去西冥国的情况不同。
这个人选不好选哪。
年纪轻资历浅的朝臣到时肯定镇不住场子,同时也会让六皇子觉得大都朝轻怠了他;年老得高望重的朝臣又不一定经得住这长途跋涉之苦,万一在路上磕着了病着了出了意外岂不耽搁了大事?
当然文官去了更要提起十二分的小心,万一跟六皇子谈崩了被六皇子派人暗地里追杀保不了命咋办?而武官的嘴皮子又不够利索,或许本来可以用言语解决的交涉因为武官们不会说话导致两国兵戎相见就更得不偿失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朝臣们纷纷谏言要一文一武两位老臣带领卫队出使南豫国。
但谁和谁去呢?
这毕竟是趟很危险的差事,并不是所有朝臣都愿意冒着脑袋搬家的危险来争取这一份功劳。
所以一时间并没有朝臣冒然举荐谁谁谁。他们甚至觉得年轻的定远将军肯定是脑袋被门缝缝夹了,才会主动请缨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同州之战时虽然也危机重重,但毕竟是在自己的国朝,有几万将士陪着共御外敌,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子民做后盾。
这次去南豫国却是孤军深入敌朝,四周皆是明枪暗箭。那萧贼既然敢逃去那里,指不定早就做好了准备,正等着他们自投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