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臣养成实录》第459章


一家子去府外迎旨,果然是显德帝身边的太监传旨来了,太监态度极为亲和,陆烁没什么迟疑便别了两位老人,跟着上了进宫的马车。
宫廷依旧,只是里面的主人却是一代又一代,不停地换着人,陆烁坐着宫里的马车,看着沿途的雕梁画栋,不由得心生感慨。
“侯爷,圣上让您进去了。”
陆烁只在外头呆了一小会儿,进去的太监便又出来,陆烁点点头便进了内殿,偌大的宫殿显得有些冷清,显德帝穿着一身龙袍高坐在玉陛之上,真个成了孤家寡人。
“微臣参见陛下。”
陆烁抱拳道了一句,正待要俯身行礼,显德帝便已从上头走下来,扶住他的手道:“爱卿不必多礼,来吧,一别两年,朕有许多话要跟你说。”
陆烁自然应是,随着他一同进了内殿,殿内檀香深重、烟雾缭绕间,带着几息醉人的香气。
君臣俩再次相见,身份便已格外的不同,上次他还只是太子,现下却已成为了这天下的主人。
能聊的颇多,从地方政事到京师朝堂,两人不知不觉便说得多了,宫门沉沉关着,期间只有小太监送了两回饭菜进来,而后便又恢复一开始时的沉静。
等到外头日后渐晚,显德帝看看对面的人,不动声色问道:“爱卿此趟回京师,日后可有什么打算?是继续在京师做官,还是像之前那样下放到地方?”
他也听说这人离开时,百姓们送万民伞的事了,一面觉得与有荣焉,一面又觉得怅然、
这是个胸有大志的男子……若不然,他也能如愿……
陆烁没怎么思虑,便回答道:“微臣想了一路,此趟回来,还是留在京师为妙。”
显德帝闻言又惊又喜,陆烁在地方上政绩不错,他原以为陆烁会继续下放的,毕竟他一向志不在京师,谁知他今日会给自己这样一个结果。
当真是惊喜了。
勉强维持住平静,显德帝问道:“你又是如何打算的,你这个人我还算了解,自在惯了的,如今出笼了三年有余,怎么舍得在困在这京师里的?”
陆烁听他说起出笼进笼的,不由得轻声笑了笑,道:“大齐大大小小上百个县城,微臣便是想要治理,怕是也治理不过来,这几年在昌平县,微臣想了许多,时间不等人,或者也不过匆匆几十年的光阴,与其困在那一方土地上、为一方民众效劳,倒不如网撒的大些,做些更值得的事。”
政策可以推行,困守一方权力便要受到桎梏,他带着后世的经验,便是想要大施拳脚,也要有人支持才行。
显德帝闻言笑了,只要能将人留在京师,君臣时常能见见,他便觉得高兴了,就问道:“留在京师?爱卿准备从哪里做起?”
竟是问都不问,便默许了?
陆烁压下心里的激动,道:“还是为着之前上的那道折子,大齐正值鼎盛时期、陛下文治武功样样不缺,微臣这几年目睹了不少民间事,其余都还好,唯独这女子之事上,多少冤案、血泪,微臣瞧的多,感念的便多,便想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随即便又将自己建立收容所和女学的想法说了一通,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想要极力推崇女人做官、经商,让这些女人真正的独立了,有了养活自己的本事了,他才算是大功告成了。
不过后一件太过大逆不道,他便是跟显德帝亲近,也绝不敢在此时便提起此事,只能希望先将前两件事做起来,等到大齐百姓渐渐习惯了,再提后面的法子也不迟。
在这些事情上,急不得、也不能急。
惠崇帝笑笑道:“早知你会提起此事,只是没想到你此番留在京师,竟是专为此事来的,嗯……此事若是施行,也算是大有可为,爱卿心里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不妨详细说给朕听一下。”
☆、第593章 工厂
一陆烁听了自然是点头,便不住嘴的跟他说了起来。
这些东西,自他两年前开办收容所时便已经在细想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凭借着昌平县的办理经验,他收获了许多,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子。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收容所的日常维持问题。
收容所的设立与当下风气相背,陆烁不用想便知道,即便显德帝通过了他的这个想法。在朝堂上也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这半年来的议论便是明证,统治着这个社会的是男性,这法子几乎是与这些上位者做争斗,其阻力可想而知,若是再不能开源、还要依靠朝廷帮着维持,那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通过不了的。
在昌平县时,依靠着女人们做手工出售的法子、便能勉强体面的活下去,可是要想大范围推广,这个法子明显太过薄弱,并且那些工艺品已然是供过于求的、做得多了必然要廉价卖出去,哪还有赚头可言?
这样一来,便不得不另寻出路,陆烁思忖了许多个月,便想到了官办工厂的法子。
“工厂?”
显德帝听了前面还只是漫不经心,听他提起工厂这个陌生的名词,一时间倒是感了兴趣。
“对,是工厂。”
不待他继续问,陆烁便解释起来,“工厂只是一个略称,按照行业可以分为许多种。所谓工厂,是要将大量劳作者们集中在一个地方,把一件事情一分为几个部分,这样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部分,手艺熟练了,整体效率便会提高很多。除此之外,工人们与工厂主只是雇佣关系,出卖的是劳动、而不需要签出售人身的协议,工厂不似寻常作坊,做多少、发多少工资全按管事的人决定,而应有统一固定的一个底线。工人们一日做够四个时辰便算完,之后再多做的工、便要另外折了银子算上来……这种模式不仅适合这些收容所的女工,若是处置得当,在大齐整个内镜推行也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陆烁喝了口水,才继续道:“大齐安定了百年,人口日多,微臣这几年仅在昌平县任职,平日所见的富余劳力便有不少,每家都有一两个,聚集起来便多了。这些人没有额外的来钱路子、长久下来日子便越过越穷,人一穷便会露凶相恶相,于朝廷稳定也是有碍的。若是能由朝廷统一开办、或者扶持富户们开办工厂,不仅能把这些劳力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对于咱们大齐的经济也是一大刺激……”
陆烁说起这个时,脑中想到的是前世工厂林立、高楼遍地的模样,当然在大齐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个法子不过是把手工作坊系统化、效率化,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
显德帝听了这一大通,刚开始是越听越兴奋,可是听到后来,嘴里便咂摸出一丝不对味儿来。
“等等,你说的工人们按月结资,资财要如何算?”
他对陆烁所提的“工厂”有着极大的兴趣,若是真能成功了,大齐必然能更进一步,只是想到其中的困阻,他便摸了摸下巴,心里一阵唏嘘,道:“买一个奴仆,签了终身契最贵也不过二十两,但一个工人按月结资之后,不到两年便能抵得了这个数儿了,这笔账若是不算清楚,便是这工厂好处再多,怕是也推广不出去啊。”
陆烁闻言只是笑笑,道:“这便是微臣先头跟您说的,若是处置不得当,这事情还不如不做,况且这是个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十年?二十年?微臣为了收容所的事才想到这个法子,至于能不能推行,还得后来好好谋划一番了……”
其实陆烁明白,这事情若推广起来,要遇到的阻力岂止是工资这一项?
华夏从几千年前发展至今,已经渐渐形成了这等小农经济,土地便是农民的根、是老百姓的根,即便大齐提了商贾的地位,可这些商贾在发达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田置业,而不是想着如何将这些赚来的银子“花出去”、钱生钱。步伐走的稳健固然有稳健的好处、可长久下来,这经济增长便会大打折扣。
工厂将富裕劳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但深究起来、跟现今的小农经济也是相背的。前世的许多社会大变革,这些有手工工厂转化来的工厂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这事情一做、必然会触及上位者的利益,陆烁不想步商鞅、王安石的后尘,也不愿意看着显德帝才坐稳的位子动荡起来,便劝解他此事不急,慢慢来即可。
如春风化雨,慢慢扶持发芽,小苗总有一日会长成参天大树,到时候再推广,便不会那么难了。
显德帝志不在浅湾,由此提了精神、便拉了陆烁细说,外头薛皇后派人关照过一次,见里头君臣二人彻夜说话完全顾不上的样子,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