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恒》第26章


谱。
“石老师,我有个事儿想和您商量一下,”江慕恒怯怯地说。
“什么事儿?论文上的事儿吗?”石禹生笑问面前的得意门生。
“不是,我想去西部支教半年,希望您能同意。”江慕恒开门见山。
石禹生问道:“原因呢?”
“想去西部看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人,给自己一个思考未来的时间。”江慕恒如是说。
石禹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嗯,也好,你这一年包括你在交大读研的两年确实走的太快,出了不错的成绩,我和你管老师都很喜欢你,也很看好你在学术上的潜力,如果能再接再厉固然好,但如果不在状态的话,出去放空一下想想清楚也好。”
“谢谢您,”江慕恒不知该说什么好,面对包容自己的导师只能说谢谢。
“是学校组织的吗?”导师问。
“校团委组织的。”
“什么时候走?”
“下个月初。”
“打算去哪个地方支教?”
“四川羌族自治县一个村小学。”
“好,注意安全,遇到任何问题记得给我打电话,知道吗?”
“嗯,谢谢您。”
江慕恒离开石禹生的办公室后,石禹生给管晓声打了个电话。
“这孩子心事儿很重阿,老管。”石禹生说。
管晓声犹豫了下,将他知道的关于江慕恒和叶博言的故事简单地告诉了石禹生。
“抱歉阿,老同学,之前没跟你提起,是因为我觉得这事儿随着时间很快就容易过去,况且这孩子确实是个搞科研的料,这几年的成绩你也有目共睹,但我没想到这孩子这么轴,老同学,多费心阿。”
“你放心吧,她也是我的学生阿,就跟我的孩子一样,我们给她些时间吧,相信她会走出来的。”石禹生说。
除了亲人之外,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人,爱人、朋友、老师、学长,友人、敌人、贵人、不相干的人……,江慕恒何其有幸,一路走来遇到这么多爱护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习惯了等待(二)
四川羌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是古人类发祥地,大禹故里和藏汉民族走廊。北川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域辽阔,山川秀美。
四月初,江慕恒和其他三个男同学拿着学校的介绍信来到四川省绵阳市羌族自治县,他们被分到了四个不同的乡村小学,江慕恒被分到了桂溪乡树坪村小学。这是与北京、西安、无锡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隔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浮华,还原一个原始的本真世界到你的面前,这里,很容易让你忘记工作忘记科研忘记网络……,将你过往的种种统统隔离在外,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他们的到来受到了最最纯朴直接热情的欢迎,四个学校的校长分别领着一位老师来接他们,没有客套话,见了面就直不楞登抢过他们手里的行李。江慕恒跟着树坪小学的孙校长和老师上了一辆拖拉机,轰轰隆隆地开往树坪村。孙校长五十多岁,瘦瘦的,佝偻着背,头发胡子都白了不少,憨厚老实的表情,眼神憨憨地看着你,看起来起码六十岁。
校长早已让人在学校里暂时收拾了一间干净的房间,从周围房间的对比中,江慕恒知道这个房间已经是对她最高的礼遇了。
“孙校长,麻烦您了。”江慕恒礼貌地道谢。
“不麻烦,应该的,江老师啊,以后一日三餐就在我家吃,平时有啥需要的您随时跟我说,我们这里条件艰苦,委屈你了。”校长憨厚地说。
晚饭的时候,孙校长让自己七岁的孙子来叫江慕恒去他家吃饭。
孩子欢蹦乱跳地在前面跑着,江慕恒有些跟不上,她气喘吁吁地说:“喂,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孙致远,爹爹说是宁静以致远的意思。”孩子骄傲介绍自己的名字。
“嗯,是个非常好的名字呢,你上学了吗?几年级了?”江慕恒问道。
“我上一年级啦,江老师,我听爹爹说你是北大的博士,爹爹还说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博士是不是特别特别厉害,比大学生都厉害的那种?”孩子天真地问道。
“博士阿,也没有很厉害,就是读书的时间长了,就可以读到博士了。”江慕恒也不知道该如何对一个一年级的小孩解释学位的问题。
“我将来也要考北大,读博士,江老师,北大是不是特别难考?”孩子的眼里闪烁着光芒,有疑问,但更多的是憧憬和希望。
“对,很难,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江慕恒不想撒谎,但更不想让他失望。
“嗯,我会努力的,很努力很努力。”孩子坚定的样子很可爱。
江慕恒摸摸他的头,笑着说:“嗯,我相信你一定行,将来一定能上北大。”
孙校长家一共四间土房,做饭的灶搭在土墙垒起的院子里,靠近西墙边。孙校长两个儿子儿媳都到外地打工了,每年只在过年时才回家一次,孙致远是大儿子的儿子,小儿子的孩子是个未满四岁的男孩,孙校长的老婆话很少,勤勤恳恳地忙里忙外,见到江慕恒腼腆地笑着。孙校长家应该是把最好的食物都摆上了桌,两个孩子盯着唯一一碗肉一动不动,孙校长和他老婆一个劲儿地往江慕恒的碗里夹肉夹菜,嘴上不住地说:“我们这里也没啥好东西招待您,江老师您别客气阿,吃,快吃啊。”
江慕恒不好意思地说:“孙校长,谢谢您,您叫我小江就行了,千万别见外,这已经很丰盛了,这些菜可都是绿色天然食品,我特别爱吃蔬菜。”江慕恒边说边把碗里的肉夹给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怯生生地看向孙校长,谁都没敢动筷子。
江慕恒看在眼里,大口地刨着碗里的饭,含混不清地说:“这菜可真新鲜,我在城里根本吃不到。”
孙校长对两个孙子点点头,说:“吃吧。”
孩子像得到特赦一般,抓起桌上的筷子狼吞虎咽起来。
吃完饭,尽管江慕恒再三推辞,孙校长还是亲自把江慕恒送回了学校。
乡下的生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这是江慕恒过往26年的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一切所谓的娱乐设施,仿佛进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生活,没有一点城市喧嚣的影子,城市仿若在另外一个世界,离你很远很远。
江慕恒被分配给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课程并不重,每天四节课,上午两节,下午两节,剩下的时间都是自由活动。大多数的时间她都在学校里陪着孩子们,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怯怯的,不敢靠近她和她说话,甚至都不敢看她,见到她也是你推我我推你不敢上前,羞羞怯怯,腼腆的很。
“我想去田里走走,可是我不认识路,你们谁带我去呀?”最后一节课上完,江慕恒问教室里的孩子们。
一开始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答话的,江慕恒又问了一句:“老师没见过田地,也不认识田里的东西,你们谁给我介绍介绍,好不好?”
“老师,我带你去。”举手说话的是一个眼睛很大长相秀气的女孩子,江慕恒记得她,名字叫孙晓宁,平时话不多,但是很聪明也非常用功,什么知识一点就通。
令江慕恒没想到的是,孙晓宁这一举手,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我带你去我带你去”,最后演变成全班同学一次集体的野外活动。
四月的田间万物更新,跟书上写的一样,满眼嫩嫩的绿绿的,孩子们和她仿佛瞬间拉近了距离,活蹦乱跳争先恐后地向江老师介绍各种植物的名称用途,不时还会有学生说“这个老师都不认识啊”。
江慕恒只好惭愧地说:“是的呢,你们看,有很多东西老师都不知道但你们知道,你看你们多棒呀!”
听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们更加骄傲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都告诉老师。这就是孩子,最最天真无邪的孩子。
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晴博言,你记得吗?你曾经跟我说过,等你研究生毕业后你要去西部支教一年,我现在就在四川树坪,这里的孩子好可爱,天真善良淳朴,也很聪明,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只是这里的环境很恶劣,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我把带来的文具送给他们,他们宝贝到不行。他们从来没有走出过这片天地,没见过火车飞机高楼大厦,没有钱买课外书,没有网络电视接触通往外界的信息……。我很心疼他们,我心里好难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