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熊爸妈》第109章


文才苦笑,“是梁兄吧?”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祝英台太娇气了些,就像从前的他总是跟在杨望身后一样,所以下意识地也会对祝英台多加照顾,可是现在回顾一看,可不是因为她是一个女子,而且心悦梁山伯。一个女子跑来满是男人的尼山书院念书已经够辛苦的了,她还不小心暗恋上了同一个屋檐下的梁山伯,文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我们的婚约……”祝英台耷拉着脑袋,看起来可怜极了。
文才叹了一口气,“强扭的瓜不甜,这件事我会回去跟我母亲说。我也会想办法不让你的闺誉受损的,可是你确定你的家人会同意你嫁给梁山伯吗?”说句不好听的,在祝英台说出她就是祝九妹那一刻,文才已经不愿意继续履行这桩婚事了,梁祝二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他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做过什么越距的事呢?
不管祝英台打算之后怎么做,都不关他的事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趁着文定之礼前,让这桩婚事作罢。
他把祝英台跟他说的话,和他对祝英台的感官在信里都提了提,熊芭这才知道原来他对祝英台的感觉并不是男女之情,而是想起了从前的自己。这下熊芭懊悔的不行,早知道就应该好好儿同儿子商量一番再做决定,在这个世界不到十年的时间,养尊处优什么都不用做几乎让她的脑袋成了一团浆糊。
她想了很多补救的方法,为了让女方名声好听一些,熊芭并没有把退亲的信件里写上真正的原因,反而只推说八字不合。可是她也不会白白让祝家怨恨一场,又另外附了信件告知了他们真正的原因。至于祝英台和梁山伯到底成不成,关她什么事?谁让她儿子不爽了,她就让谁一家都不爽。
退亲不管对男方还是对女方的名声总是有一些妨碍的,熊芭再次愁起文才的婚事来。好在文才的优秀并不会被这小小的瑕疵所掩盖,很快,杨望居然主动来信说愿意把小妹嫁给文才。
文才欣赏有见识好谈吐的女子,如果不是祝英台已经心许他人,她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可是他们也不愿意做那个拆散鸳鸯的恶棍,这桩婚事的确不太合适。杨望的嫡亲小妹杨宛清年十四,跟着家里的族学上学,见识比一般闺阁女子好得多,性格不是跳脱的,但也极为单纯。
在杨望心里,唯有把小妹托付给他信得过的文才他才能放心。之前想着小妹还小,文才尚未参加科举也就没有提,没想到差点儿让上虞祝家截了胡。所以之后就算两家退亲影响了文才的名声,他也毫不犹豫的寄信同马家商讨结亲之事。
杨望愿意结亲,文才自然觉得千好万好,他杨望的妹子当然是好人才,当下心里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作者有话要说:王蓝田的戏份还没有结束……
第93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五
订了亲;文才终于踏上了科举的道路。
对于他来说;科举并不是什么非行不可的事情,而是通往仕途的一种手段。但本身世家子弟的骄傲让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所以他才会这么努力的用功念书;但是学业于他本人而言并不那么重要。老师也知道他这一点;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是教导他为人处世;以及一些民风习俗和区域文化,都是日后为官用得上的东西。
文才为科举准备多年,终于在订亲之后厚积薄发,一飞冲天。乡试、会试一路通关斩将;终于有了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他得了一次面圣的机会。殿试的时候,不同于其他或紧张或木楞的学生,文才的表现可以说是惊才艳绝,不管是皇上还是大臣们都是眼前一亮。
他的学问做得不错,关于民生实事也懂得不少,就连为人也有一些圆滑,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为官之料。皇上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近日以来身体欠佳,或许撑不得几天了,他想把文才给太子留作日后的新锐大臣,由太子来施恩才是效果最大化。
最后,文才被钦点为探花郎。
而此时,杨望的小妹杨宛清也差不多有了十六之年,正是适合迎亲的年纪。对于文才来说,这一年他简直是春风得意,人生圆满。宛清的确像是杨望的妹子,为人聪颖,温柔婉顺,善解人意,完全符合每一个男人对妻子的幻想。文才与宛清的感情很好,甚至好到熊芭有时也会吃醋的地步。但宛清对她也当做是母亲一样敬重,平日两个男人不在家她们在府中相伴,到了后来熊芭几乎把她当做是女儿一样疼爱。
梁山伯同文才同一期参加了科举,文才一路斩关冲进了殿试,甚至成了探花郎,而梁山伯学问差上些许,只过了会试。尽管考中了,但梁山伯的身份依旧是寒门出身,他和祝英台还有得路要走。
就在文才娶亲这一年的年末,皇帝突然驾崩太子登基,时值北魏伐梁,举国上下一片慌乱。太子登基后,将梁朝骑兵“白袍队”派遣前往边境迎敌,“白袍队”的主将陈庆之极其精通兵法,对骑兵的智慧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登基后的皇帝既要用他又忌惮着他,所以派了文才这个文官出任“白袍队”的参将以监视陈庆之。
文才要上战场打仗,最担心的莫过于熊芭和宛清了,前者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连夜从杭州赶到了京中。熊芭还好说,她平日也教过文才一些粗浅的武功,她知道只要他想,从战场上全身而退还是没有问题的。倒是宛清,自从知道了文才要上战场的消息,她整天忧心忡忡的,没几天就瘦了一圈。
熊芭一夜没睡,整理了一套比较高明的轻功准备传授给文才。之前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武功这种东西,人们上战场都是靠的刀剑,加上文才是走的文官路线,所以熊芭从没有想过让他学太多。文才不是怜花,有些东西学得太杂却不精,对他本人是没有好处的。
可是现在却容不得她想这么多了。
这是宛清第一次见识到熊芭的厉害,但却不会是最后一次,她在见到熊芭跃起两丈高的时候心里就清楚的知道,哪怕文才只学到熊芭的两分功力,他也不会轻易的死在战场上,更何况他是监军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上。
加紧给文才训练了几天后,很快就到了出征的日子。文才虽然名叫文才,但骑马射箭都还不错,他一身盔甲铮铮,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傲然模样真是让熊芭打从心底为他骄傲。一家人,包括公务繁忙的马雄都从杭州赶了过来,齐齐在城外长亭处目送文才和大军的离开。
梁朝缺人少马,他们这次出征人数还不敌对手的十分之一,仰仗的全是陈庆之的兵法和带兵能力。熊芭知道她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他势必会被陈庆之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但她不知道事情最后会变成什么样。最坏不过就是文才跟随陈庆之拥兵自立,而他们这些留在京中的家属被用来要挟文才。
不过熊芭也认为走不到那一步,这大概要端看陈庆之这人到底聪不聪明了。如果他明智的话,应该知道功高震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特别是如今太子刚刚登基为帝,没做出过什么功绩,最是猜忌手下人才济济的将领的时候。
秋高气爽,晚风习习,如今正是收割的季节,北魏入侵或许也存了这时候农活忙,事后还能让梁朝缺少粮食的主意。战事的具体事宜熊芭她们这些内宅妇人是完全得不到任何消息的,好在文才也会时时寄家书回来报平安,前线情况是个什么样他虽然没有提到,可是从他信中乐观的态度看来,这场战事并不像梁朝想象中那么艰难。
文才刚刚离开,转头就发现宛清有喜了。前段时间的消瘦不仅是因为担心文才,也是因为怀孕导致身体营养跟不上,文才走后她情绪不稳定晕倒,这才发现了她怀了身孕。这个消息给因为文才出征而变得有些士气低落的马家带来了一线曙光。
即使战事顺利,这场战争还是维持了将近一年多。【陈庆之的七千白袍骑兵在淮阳击败了七万魏军,又全军乘木筏顺流而下,一战而克两万军队驻扎的考城,之后又大破魏军十七万四千于荣阳,斩首两万,三日而下虎牢关……一年多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蓄势中度过的,唯有最后的几个月,一飞冲天一举将魏军逼退,最后他们破敌四十七阵,陷城三十二座,顺利完成了退敌的任务。】
战场之上的文才是多么意气风发夫妻俩和宛清都没有看到,他们更在意的是府里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宛清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孕期对文才的担忧情绪影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