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天都》第25章


他把自己音量提高一倍,假装很有底气地说:“而且肯定没有什么发现嘛,不然开会的时候就会说了。”
“也是,”袁瑞说道:“这个案子没有上报纸吧?”
“没,”蒙刚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上报可能会得到很多线索,但这样一来影响就太大了,估计天都会有不少市民会陷入恐慌吧,而且还有其他不确定问题。我们上级的意思是不到走投无路是不会大肆报道此案。”
“我说呢,也没看到新闻。”
“那你对凶手或者案件本身有什么见解呢。”蒙刚说这话的时候一直看着袁瑞,袁瑞似是面带微笑,蒙刚看了心里极为不爽,看来他袁瑞是对本案有些独到的见解和猜测了,不然他脸上不会有这样让人心烦的微笑。而蒙刚不爽的原因也并非是袁瑞的独到见解,而是他的笑容,袁瑞的这种微笑只会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出现,比如说下棋,而且是在蒙刚死棋的时候。
所以蒙刚很头疼,但是他又想听听袁瑞到底有什么想法。
“滴、滴、滴。”两人同时伸手去摸口袋。
是蒙刚的寻呼机响了。
“做好饭了,等你回来吃。”
蒙刚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
他记得自己说过让聂兰先吃的,不过老婆既然这样发了肯定是要自己马上回家一起吃饭。蒙刚摇摇头,他站起来要走。
“在这吃晚饭吧。”
蒙刚抬头一看,是夏小琴。
他微微一笑,说:“老婆催我了,走了哈。”
街上异常的冷。
23。抛尸路线(1)
上午七点三十五分,蒙刚和聂兰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他们刚把家门打开,楼道里就忽地吹上来一阵凉风,嗖嗖得灌进了聂兰的脖子里。聂兰马上把手里的围巾系了起来。
这几天的空气又湿又冷。
地大物博的天都市被长江东西贯穿而过,江水滔滔,在冬季显出一派肃杀的景象。天都市被江水划开,人分南北而居,江南为经济文化中心,而江北则是工业用地和郊区地带。不过,江北地区的居民在今冬则异常幸福,但凡住单位宿舍的人都有集体供暖,而江南地区居民楼里的住户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炉子,电暖气,或者有钱人家的空调。
一道江水把同城的人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季节。
“真不公平,凭什么江北人就有集体供暖?”下楼时蒙刚没好气地小声嘟噜着,也许是因为他没有睡够才会这样罗嗦。
聂兰在他身后笑呵呵得答到:“去年冬天的时候,你不还担心江北人民会不会热死吗?”
“那是因为去年冬天很暖和啊,你看现在这风,都刺骨。”
小两口拌着嘴乐呵呵得来到楼下,然后两人急匆匆地钻进车子里。
“还是车里暖和。”蒙刚发动车子,接着打开了空调。
二十分钟以后,他们来到了队里。
两人打开车门下车,不禁异口同声地叹了一口气,两人惊讶,接着对视一笑。原来,今天的头一件情又是开会,继续昨天下午没有完成的会议内容。
早上八点三十整,会议正式开始。
刘洋在台上大体介绍了一下今天上午的会议内容,主要是分析凶手抛尸的路线。
有个问题在蒙刚心里憋了很久,那就是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讨论到凶手的身上?在路上时,聂兰曾给他这样一个答案:目前关于凶手的线索可谓掌握的少之又少,而现在对张猛有关线索的掌控情况表面上来看无疑又是扰乱案件正常进程的,故这次的案件要把对凶手的研究放在最后集中进行。况且,目前被害人的身份还不明了,如果知道了被害人的身份,那么凶手也就算是清楚了一半。
蒙刚点头称是,除了那些无目的连环杀人,大部分凶杀案的死者和凶手或多或少都有关系。
“下面我来给大家报告一下发现碎尸的四个位置,”刘洋站在台上清清嗓子,然后让一旁的小赵拉上了窗帘。这时投影机打开了,大家面前出现了一张很大的天都市地图。
“这四个位置是,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儿。”刘洋一边说一边用一只红笔在图像上依次画出了四个圆圈。
四个圆圈很明显地由远及近排成了一排。
23。抛尸路线(2)
“第一个碎尸发现地点,”刘洋用手指着地图最下方的红色圆圈说:“位于青岛路和万华巷的交叉口,也就是屠夫张猛的肉店门口。位于所有抛尸点的最下方,也就是东南方向。”
“沿西北向上,”刘洋说着,用红笔把第一个圆圈和第二个圆圈连接起来:“直线距离1500米,最短路程约2500米是第二处碎尸发现地,为南京路旧街口的中心地段。南京路和青岛路都是东西方向马路,并由那条狭长的万华巷连接。”
刘洋说完,环顾四周,无人发问,于是接着画了一条红线,连接了第三个圆圈,刘洋扣上笔帽说道:“第三个碎尸袋的发现地,劝业场内的小巷子。据第二个抛尸地点直线距离有3200米,最近路程约为4500米,劝业场是南北方向的马路。通过前三个抛尸地点分析,大家很轻易的得出两个结论:一,三个抛尸地都是在天都市中心地带,有两个的地点一个是在步行街,另一个是在小吃街。也就是说凶手似乎急于让大家知道这个分散的尸体;二,三个抛尸地点可以连成一条直线,基本上可以说明,凶手抛尸的时候时间紧迫,要尽量用最少的时间把尸体抛弃,所以才会选择了最短的路程。”
这时,蒙刚举了举右手,刘洋拿着笔指指蒙刚。
“关于这三个地点的抛尸我有不同的见解,我不认为凶手是单纯为了节约时间采取了所谓的直线抛尸。我认为……”
蒙刚还没有说完,就被刘洋打断,刘洋说:“等我分析完最后一个抛尸地点,你再发表意见。”
“最后一个是头颅抛掷地点,它位于长江以北的金鸡岭上,这个地点靠近京沪高速公路天都北的入口处,离它最近的劝业场抛尸地最短距离也有二十公里以上。从前三个抛尸地呈东南西北分布状况来看,凶手很可能顺势走了最近的渡江通道,也就是天都长江大桥。而那里距离天都市区远,去那里的话必定要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天都长江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凶手用铁路运尸的手段可以排除,只能走上面的公路桥。而公路桥又有哨兵站岗,我昨天去询问了一下当晚上12点到凌晨5点执勤的两名哨兵。他们表示当晚非常的冷,后半夜大概三点钟开始下雪,没有发现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或摩托车带大旅行包从桥上经过。只发现了两辆大货车,几辆警车和出租车在桥面上经过。”刘洋在地图上比划着说完这些,转身向下面看去,他看到了蒙刚又在跃跃欲试,刘洋表情严肃:“蒙刚,你有什么疑问。”
23。抛尸路线(3)
“我怀疑,凶手并没有走天都长江大桥。”蒙刚坐在椅子上说道。
“为什么?”刘洋面无表情看看蒙刚,他似乎并没有对蒙刚的怀疑产生多大的兴趣。
“犯人的心理在作怪。桥上有哨兵站岗,这是每个天都市民都知道的。罪犯肯定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尽量躲避掉类似的警察或者军人。”蒙刚一直看着刘洋的眼睛,而他对面的刘洋也是一直抱着膀子听他讲,蒙刚接着说道:“我到怀疑凶手会选择西南的天都大桥,那里没有哨兵把守,走一个没风险的公路桥更为合理,而且最多绕道十公里。”
“你有没有想过,凶手能把一个人的尸体大卸两千多块,然后还分离内脏和骨骼。这需要何等的心理素质?如果我是凶手,就会直接选择走有哨兵的天都长江大桥反而可能不会在后期引起怀疑。”刘洋长叹一口气,说:“不过你的分析也很有价值,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蒙刚说完,拿起红笔从劝业场抛尸地的圆圈处分别画了四条分散的长线渡江,每条线都最终停留在第四个圆圈上——金鸡岭。蒙刚画完四条红线说:“在市区,渡江通道有四条:天都长江大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桥,天都长江二桥,还有天都长江三桥,最后就是一桥西南的天都大桥,暂且称其为‘天桥’。四座桥均相距十公里以上,其中二桥三桥离劝业场抛尸地点较远,且为高速公路桥,顾排除。所以凶手渡江通道就剩下一桥和‘天桥’,凶手抛尸走这两座桥的可能都极大,这其中还牵扯到一个交通工具的问题。”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