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地主爷》第390章


闫酪幌抡庹笮桶伞!?br />
诸葛燕拱手道:“对付骑兵列阵,应当要以减其马势为重,削其弓利为辅。在场的人各有优点,但由于人少,难以顾及各个方面。若是在战场上,都只会沦为骑兵的鱼肉,故而没有差别。”
徐清叹了一口气道:“若是让诸葛将军指挥,重新摆一个大阵,能否抵御一万骑兵。”
诸葛燕听了惊讶地看了徐清一眼,步兵对骑兵,向来是能保住命就差不多了,谁还想要赢,还是以少胜多的赢?他忙拱手道:“徐将军,末将无能,还请将军指点。”
徐清又问二小:“你们呢?”
二小摇摇头,徐清便笑道:“好吧,今天便教你们一招,令第一排持大盾,列盾墙,削其弓利。第二排和第三排,弯着腰,持着长枪在蹲后面,用以减其马势。最后的人,便持硬弩,列成一排排线阵。”
徐清这一半是现学现卖,一半是根据打奚族的经验说出来的。当时在渤海,徐清没有足够的装备和人手,但是在现在,便可以试着恢复当初宋朝岳家军的打法了。岳飞靠着一帮岳家军,可不是凭着背上的刺青,也不是凭着一身胆子才打赢的。他依靠的东西,也就是宋朝发达的弓弩制作业,还有长刺,即加长版的长枪,还有宋朝的重要装备,初期的火器。
但宋朝的火器,大多是用竹子制作的突火枪,每次只能发射一次,用完了就得扔,其威力还不如现在的冲天炮。
现在徐清不会讲火枪推广,但是可以用钢制弓弩装备自己的兵,加上这兵阵应该也能有不错的效果。更何况,还有一个英明神武的玄武大将,宣平侯爷坐镇,能出什么纰漏。
徐清一边说着,诸葛燕便心领神会的指挥着众人站好。这个阵型,大家虽然第一次见到,但也排得比较快。徐清一看,发现俩缺点,一是这人数太少,后面的弩阵起不了威慑作用,没了这个人头收割机,前面的盾墙和长枪阵便没了作用。其次,便是盾牌太短,前面的人仅仅能挡住自己的胸前。再一看,长枪也太短了,扎不到俯冲过来的马匹。
徐清一想,又对诸葛燕道:“诸葛将军,此阵之威力全在于弩线阵,你叫他们全部摆成弩线阵吧。”
“喏!”
两千多人,摆了五线,每一排四百人。徐清命令每一排都错开站着,由于不是每个人有硬弩,暂时只是各自拿着自己的弓。徐清叫第一排的射箭,第二排拉弓,以此类推,排排递进。看到这里,诸葛燕恍然大悟:“停,停,停!哈哈哈,我明白了,明白了哈哈,徐将军,你看我说得对不对?”
“行行,你说吧……”
“这这这……”诸葛燕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徐清拍拍他的肩膀,他才顺了气道:“这弩箭阵,一旦人多了,便可接连不断的发射弩箭。虽然每一次的箭矢发射得比较少,但是每一次的箭矢却能更有效的杀伤敌人,威力倍增!”
徐清点点头道:“诸葛将军不愧是宿将,此番言论,正是本将此阵的妙处所在。只是,这盾墙和长枪刺,也是不可缺少,本将还得去皇上那里讨点东西啊。”
二小问道:“徐大哥要什么,我们帮你去找皇大父要。”
徐清却长叹一声:“你皇大父,怎肯白给我东西啊……”
第二百三十八章 武举(6)
第二百三十八章 武举(6)
阵型摆好了,又操练了即便,诸葛燕嘿嘿笑着走到徐清面前道:“徐将军,这个将士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一是想让将军看一下这些日子我们的训练成果,二呢,将士们好久都没有比赛了,这个……”
徐清大笑一声道:“难怪啊,感觉你们总是心不在焉的。这样吧,我们把以前练过的今天都来一遍!”
众兵卒们听了,都是欢呼一声好。接着徐清又道:“不过,以后的比赛,不仅优秀者要有奖励,太差了的人,也会有惩罚。你们还要不要比赛啊?”
“要!”
不过,这个要字却比刚才那个好的声音小了不少,徐清心道,看来还是有南郭先生的啊。徐清缓缓道:“今后的奖励是这样的,打个比方,譬如做俯卧撑,做得最多的,三百文,第二到第五个,二百文。第五到第十,就一百文。但是,每一个人还有一个最低的限度,没达到的,就得罚。”
诸葛燕哈哈一笑道:“徐将军,罚什么东西啊?”
徐清扫了一眼在场的人,那七个方阵是五个战斗序列,两个辅兵序列。辅兵,就是给战斗序列做一些辅助工作的,比如修理甲具,搬运粮草,管理骡马,等守城的时候,也能当做预备队。当然了,辅兵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有工匠也有比较老弱的病的。
可徐清这支部队,乃是元从禁军,里面不仅有从太原来的老兵,还有老兵牺牲之后,替代上来的儿子兄弟。另外,以前的弱小士卒,经过成长和血的洗礼,现在已经变得强壮起来,原来强壮的,也渐渐衰老下去。故而,这个三千元从禁军的人员构成,和实际上的人员工作能力,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徐清近来也发现,辅兵里面有很多精兵,而战斗序列里面,则又不少混吃混喝的人。
辅兵序列和战斗序列的职能不同,地位也是不同的。战斗的,上阵杀敌,可以借着军功上升,就算你不杀敌,一旦胜了,也能沾着荣光。因为古代任何一场战斗下来,死伤是很重的,往往却很多基层小将,如伙长队正之类的人。只要你保住命不死,又打赢了仗,往往能补个小官。等荣退之日,也是田产宅邸不愁,甚至还有一个九品末流的散官相赠。
但辅兵就不同了,他们跟随南征北战,虽然大多时候不会让他们正面迎敌,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功绩也得不到肯定。故而徐清所想的,就是不努力的,便移到辅兵序列,把精兵强将提拔到战斗序列来。可战斗序列里面确实有年老力衰的,但并非不努力的人,徐清则另有用处。而且,在徐清这里,辅兵的功绩一样可以得到彰显。
徐清将此番规则,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遍,再次问他们要不要比。众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大喊要比,徐清笑着道:“好,就是要有这般勇气!诸位,本将定会赏罚分明,但本将也绝不会抛弃一位兄弟,不放弃一个兵。”
一个时辰之后,徐清出现在李渊御书房中。李渊瞥了一眼徐清,一看徐清满眼的鬼胎,便没好气的问道:“徐清,你看上了朕什么东西了?”
徐清心道,这说的什么话,哪次不是你先看上我的东西?不过,徐清还是赔笑着道:“皇上啊,前些日子你不是答应了臣,说是臣查到了哪个军出问题了,便去哪里选兵嘛。”
“朕记着呢,怎么,你查出来了?”
“还不是神策军?”
“嘶,还真是他们,他们胆子不小。对了,长孙无忌怎么给你赔礼的?”
“就送了二千多亩便宜田地,没啥……”
“选兵好说,朕下个圣旨便可。可是这选来的兵,你能制得住吗?”
“压得住啊,反正也就三四千人。”徐清缓缓道:“臣,还有两件事情相求、”
李渊点头道:“有事相求,好说好说,朕富有四海,还能短了你的东西?只不过……”
“臣有一谏!”
“哈哈,你且说吧。”
“启禀陛下,今日臣在街上行走,遇见两伙贡士,一穷一富,穷者竟不能食宿,富着便在街上逞强。臣以为,武举乃是国之抡才大典,不可使贡士在外滋扰民众,亦不可让寒士有后顾之忧,未战先怯。故臣奏请陛下,当使入了长安的武举贡士,皆住在兵营。”
李渊听罢点点头:“这个谏虽然小点,但的确有用。朕也知道,在这些贡士里面,还是有不少豪强的。让他们住一下军营,杀杀锐气也好。说吧,你要的是什么东西?”
徐清拱手道:“臣新研出一种新的阵法,可以对付突厥骑兵。但是臣还需要订做一些新的兵器,以便成就这个阵。另外,此次武举,有人成功必有人失败,臣请陛下将那些没选上的兵,都编入臣的兵里面。”
“你倒会偷懒,这样不用去外面招兵了。”李渊笑着道:“这两件事情都是公事,好说好说,但朕还要嘱咐你一句话。”
“臣谨闻之。”
“此次武举之后你手下的兵便有了一万人,守一个玄武门绰绰有余了。但朕希望,你能这支队伍,能为朕之心腹,随时拉出去便能战斗。”李渊显然对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