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正道》第321章


好似真正的帘幕一般,这条河,往两面分开,高高地往上,好似一左一右两片正在卷起的帘幕,又像是正在被掀开的盖子。
“这,这是·········”
饶是一路上已经见识过巫术的侍卫们,还是这般惊讶。
就在他们的面前,那水帘之中,依稀可见一些样貌奇特的怪鱼,挣扎着、游动着,却丝毫不能跃出水面。
水帘掀起之后,留下了河谷。
就在此时,车内传来了那个声音:
“继续赶路。”
“是!”
一行人继续赶着马,从河谷走过去。
河底原本应该是湿润的淤泥,此刻却变得干燥、夯实,一如这一路来的那般。
··········
“怎么还没等到?”
等得不耐烦的两只狐狸,已经趴在树上睡了有一会儿了。
从早晨等到晚上,又从晚上等到天明。
它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一旬了。
“会不会,根本没有从这里走?”
拨弄着从死人身上搜出来的干粮,一只狐狸问着。
“这不可能,这里是姜国去往中土的必经之路,只要那小子打算前往朝歌,就一定会经过这里。”
“我们有比干的心血喂养的蝉鸣蛊,只要靠近就会鸣叫,绝不会认错。”
不知从何处摸出来的一个布袋子,被打开了,里面爬着一只好像蝉一样的金色虫子,有着半透明的三对金色翅膀。
“涂山娘娘说了,这个月内,比干之子,会动身去往朝歌。”
“闻仲确实算是尽心尽力了,把人送到了这么偏远的小国,又故布疑阵,让我们找了这么久。”
“要不是从阐教门人那里探得了消息,我们都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呢!”
雪中,寒风呼啸着,将两只狐狸的交谈声压过,带去远方。
森林之中,一路开辟遇山开道,遇水分水的车队里,林正阳正侧耳倾听。
“阐教,截教……”
早在几年前,林正阳就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听风之术。
听风之术不同于天听这门神通,是一种巫术。
顾名思义,听风带来的远方的声音。
这是一种能够让人听到远方城市声音的巫术。
与此同时,他还学习了百兽语言。
这些都是成为大巫的基础。
每个大巫都是在基础之上,更深层地领悟神通的。
有了神通未必是大巫,但大巫一定有神通。
林正阳借助听风和兽语,从南来北往的飞鸟口中打听天下大事。
当然,偶尔远方的疾风也会带来一些有用的消息。
比如这时候,他就在听那两只狐狸的交谈。
那两只狐狸的妖气,隔着这么远都能闻到,而且还有血腥,非常醒目,尤其是对于一个巫师而言。
和非人打交道的巫师,假如不能辨明怪异来历,针对性做出应对,那么死了也是白死……毕竟大部分巫师都还是人,而人,是很脆弱的生物。
“绕远一点,希望能够避开这两只狐狸,不然的话,就只好动手了。希望不会那么不凑巧。”
就新出师的巫师而言,对付普通妖物是没问题,但这次来的未免有些过了。
口吐人言的妖物,已经成了气候,遇上了也是挺危险的。。。。
第六章降临
凌晨,谷地小溪边,一行人正在休整。
分工合作,有取水的,寻食材的,生火的,正在准备朝食。
朝食,是早上吃的正餐。
一日之内,只有早晚两餐属于正餐。
坐在铺着草席的地上,林正阳摆弄着草根。
巫师的主业,无非占卜,巫术,命相还有巫术。
用草根占卜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放方式。
诚心诚意地占卜了几次,林正阳从冥冥之中的鬼神那里得知了想要知道的事情。
这里的鬼神,并不特指某个具体存在,而是广泛意义上的自然本身。
诚心诚意地沟通冥冥之中的精神,向鬼神询问答案,是心诚则灵的另类典范,也是占卜术的根基之一。
“躲不过去了。”
这是他占卜之后确定的事情。
他的行动已经被察觉,接下来,必然会遭遇敌人。
这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只是有一点让他颇为在意……
“将我从殷商送到八百国的,是那个太师闻仲的话,那他的人,现在在哪里”
遇事不决问鬼神。
于是他再次占卜了。
“大凶。”
难怪至今没有看到人。
讲道理的话,闻仲是大商太师,而自己是比干之子的话,毫无疑问就是王族血脉,没理由放着不管……
现在想想,自己能一路顺风顺水在姜国长大,混到这个地位,多半那个素未蒙面的闻太师帮了不少忙。
没准老师也是他的手下……
心里想着这些事情,林正阳收好了占卜用的器具。
随后,在车内小憩了下。
占比也是很费心神的一件事情。
很多外行不懂,不知道真正的占卜在于解释卦象。
同样是一模一样的卦象,在不同情况下结合实际会得出成千上万种解释。
而真正费心思的其实就是这一步。
巫师的修行也包括这一步,通过解读烧焦的龟壳上的纹路来预知祸福。
方才连续高强度地占卜,他其实很累了。
睡下之后,这次他并没有进入梦境,而是意识到了某种难以想象的意味。
或者说,是他自我的本质。
来自虚无之中,世界之外的伟大存在,顺着联系关注了这里…
就在此时此刻,他“想起了”过去……
那在天地开辟之前,混沌诞生之初,他自本尊气机之中分离而出,飘飘荡荡游离于世间。
不知过了多久,才投入了母胎之中,化而为人。
他是道君林正阳,在此世显化的化身。
随后,他就醒了。
空气中充斥着一种浓郁的馨香,仔细一看,车厢内壁上长出了金色的花朵,个个都抽着花蕾,盛开着。
在他的有意拘束下,这些异象都没有蔓延出车厢。
这是这个世界的特色了。
但凡圣人出,都有异象随行。
并不是彰显圣人威能的排场啊……
这其实只是此方天意为了避免蝼蚁无知触怒圣人,从而导致圣人一怒灭世。
林正阳在此世降临,自然而然地就是此世的圣人。
这是此世的一种身份的象征。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和以往他所见的都不同……已经有了成型的天道,这个世界能够存续的时间可见的将会是相当久。
“原来这就是百千万亿化身之妙……”
林正阳仔细体悟着这种境界的奥秘。
到了大罗之境,本体安住虚无,是为道体,有无穷广大神通,不可思议之伟力。
一念之间就能开辟诸多世界,号称道君,与大道等同。
到此境中,有百千万亿之化身显化于恒河沙数世界。
这是沙门用语。
恒河沙数,比喻数不胜数。
但凡大罗伟力弥漫之处,所有由此而诞生的世界都会自行演化出对应的化身。
每一个化身,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这个化身,身份便是比干之子。
这些化身并不知晓本尊,只是自行演化。
唯有世界奔溃,万物重归于无时,这一缕气机才会返回本尊。
大罗之道,便是在这种演化之中壮大,成熟。
“封神榜……真是个成熟的世界。”
评估了这个世界的主题后,林正阳满意地点点头。
并不是所有化身都会引起本尊的注意。
那些在普通世界的化身,基本上都是充当着世界的基本规则而存在着,连形成有形体的存在都不太可能。
只有那些足够强大并且稳固的世界才有价值。
在这样的世界,足以承载更多的力量,形成道君的化身。
比如眼下这个封神榜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若能插手一二,等到世界归墟之后,想必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
“虽说世界本身有所限制,这个化身不能够容纳本尊法力万一,但也算得上难得了。”
“这个世界,有诞生新的同道的可能。”
这是吸引林正阳本尊降临的真正缘故……一个有可能诞生全新的道君的世界,新生的世界。
“毕竟是能够容纳大罗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