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异界法》第498章


嘞肓恕?br />
落地两年之后,门东市依旧到处是脚手架,到处是塔吊与工地。此路不通的告示牌在这里用过之后,又换到另外一个断头路前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一些早期建设的房屋在此时又面临改建,甚至拆除拆迁的命运。在城中心的某些地带,工人们小心地沿着街道和房屋的边缘设立隔离墙,然后在其内搭设脚手架,将他们在一两年以前的劳动成果一点一点地解体。
城中的很多地区都显示出这样的态势——人头涌动的超市二楼,人们的头顶上就是增设建筑物的施工队制造出的噪音;在步行街的咖啡厅露天座享受着下午时光的游客头顶上是遮阳伞,但遮阳伞上面还有一层防止建材掉落砸人的隔离网。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土著居民把这里当成旅游胜地。在陈衡的左手边,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前就排起了长队,而那里只不过是售卖地图的一个分站点罢了。
陈衡没有求助于人工智能助手,而是自己估算了一下——那里起码有四十个人排在店外,由此可见门东市到底有多受人民群众欢迎……
时值休假日,得益于列车票价的低廉和便捷,(相对于马车而言)不少铁路沿线城镇的居民也会来这里“过过洋瘾”。
列车票价低廉的原因也很简单:货运列车的回程线通常只有八分之一的车厢能够满载。而只要是一般厢式货车,都会在终点站做好清洁,打开原本密闭的通风门,对车厢通电以安装临时暖气设备和灯具以搭载乘客。
相比较于普通客车的“良好服务”,这种现代人看起来令人烦躁的“闷罐客车”倒很受埃尔塔人欢迎,也成了务工,旅行的首选。原因倒不是因为什么,就是票价实在太便宜了,从盾城到门东市的价格几乎不用一个完整的一元钢镚……
票价一低下来,口袋里还是只有那么点钱的“外地人”就会在门东市消费得更多,带动经济大循环圈的资源流动。
他们之中很多人是在偏远的工地,矿区等地工作的工人,听说过或者曾见识过西埃尔塔那以门东市为甚的繁华。中方为他们支付的工资在换成了他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行,工程成果还有矿产资源之后,又在门东市或是盾城被再度回笼——只有金银财宝那根本算不上什么财富,流动的财带来富,从古至今莫不是如此。
与之相对的,替中国人推广中国货的商贩,行商们的成本也有相应降低——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多地在偏远地区销售这些产品,价格也能更加低廉。这是财富流动的第二个方向,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循环当中,出发者和到达者都能获得收益。换言之,对于中国人和埃尔塔人而言,这样的文明交流是双赢的。
门东市的一举一动,都能在埃尔塔全国环境的放大下变成文明的扰动与进步。
陈衡越往门东市市内行进,就越能感受到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文明力量。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来自于未来的他都不得不佩服进步的文明其中蕴含的那股圣洁的,不容侵犯的力量。
简陋的城镇,“原始”的水泥建筑犹如孩提的玩具,但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是埃尔塔人和中国人,合称地球人类的共同劳动成果。在这把两方合力铸就的巨伞下,无数人得以享受沁人的阴凉与不惧风雨的宁静。
那些曾经衣不蔽体的贫民,此刻也能找到工装服之外的休闲服装,和原本他们不敢抬头直视的贵族一起在超级市场的收银区排队等候;在电影院里为印第安纳…琼斯的侠士之气而欢呼的观众之中,既有地主,庄园主,也有原来他们雇佣的农奴……
这一幕接一幕的景象看得陈衡欣喜溢于言表。征服掉埃尔塔的文明不是他所想要的进步文明,唯有用无形的力量提协同类前进,自己又不失好处的智者才能是他放心将技术转交的对象。
第一百八十五章 以退为进
没过多久,陈衡和拉玛赫缇就坐到了门东市中央偏南的一家餐馆门前。
“我在这里约了中方的联络员……”
“我清楚。”陈衡晃晃手,打断了拉玛赫缇的说明。“我看过日程表了。不过这气味……你确信可以在这里谈正事吗?”
就在他们身旁,炒面的香味直冲霄汉。服务员在遮阳棚和遮阳伞之间往来穿梭,整个餐馆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完全爆满——拉玛赫缇能坐到这样一个虽在角落里,但视线和位置都绝佳的座位,全靠她特殊渠道的“预订”。
“二位需要点……点些什么吗?”
拿走桌上“已预订”字样牌子的服务员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二位客人那标志性的长耳朵。当然,其中有一个是光学迷彩做出来的伪物,外一个是货真价实的正品。但是想要分清二者用人眼完全不可能——可定型投影式光学迷彩在陈衡的那个时代胜任了包括衣物在内的多种需求,要模拟一个完美的长耳朵完全是轻而易举。
“不必了,我们还有客人要等。”拉玛赫缇优雅地挥挥手,示意服务员不必站立等待。看呆了的普通埃尔塔人她已经见得太多——不必说,那都是双月教会积年累月,数十年数百年如一月般神化,神秘化他们的成果。
就连当下的中国人,目睹这些其实是人造物的人工智能外表时都无法避免有些不能自已。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样貌和陈衡那个时代的人类没有多大区别,但那已经是基因修改,优化过的结果了……
“等一下。”稍显生硬的声音自另一个座椅上传来。已经准备离去的服务员转过身来定睛一看,举起手来的正是那个和拉玛赫缇对面而坐的男性精灵。
陈衡并不会现在这复杂的埃尔塔语。这种由游客中数量庞大的北欧国家殖民地居民决定主体,和其他语言通过两万年杂糅而成之新语言的发展历程足以写成一本鸿篇巨著——但陈衡却对此兴趣缺缺:这不是他的专业,自然没有研究的必要。想要交流的话,和人工智能用汉语就足够。非得要用埃尔塔语的情况下,用猫田这个人工智能助手的翻译发声功能也就可以啦。
“客人你要点什么吗?”
“中份炒牛肉面吧。”陈衡对着服务员递来的菜单端详了一会儿,最终下定了决心。“哦,微辣。”
待到服务员离去,拉玛赫缇才开始捂着脸偷笑。在陈衡狐疑的目光中笑了好长一会儿,她才开口问道:“按照记录,当时你没有和同事一起去吃炒面,所以你就和整个星系一齐滞留在了这里?”
“是啊,和坂本晓一起。”陈衡托着腮,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他们整个团队去吃炒面,我就和晓一起吃火锅来着。没想到之后就出了这种事。真是……世事无常。”
“这是不是一场秀恩爱导致的惨剧?”把这个问题说出口之后,拉玛赫缇立刻察觉到了陈衡的表情波动。“好吧好吧,开玩笑的。从那时候到现在的两万多年,你都没有吃过中餐?”
“有,只是少得可怜。”陈衡叹了口气。“食品打印机里真是要什么有什么,但你应该明白的——不只是中餐馆,墨西哥餐厅和日本拉面馆,甚至美式炸鸡店一类的连锁店之所以能开得满宇宙都是,就是因为食品打印机里出来的东西只能充饥。我是多么想念晓手卷的寿司啊……”
在聚变时代到来之后,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瞬间就在无形之中消失不见。原本研制用于食用的高分子人造食材瞬间就变成了鸡肋——甚至比真正的鸡肋地位还要低下。它们只能被拿来当做条件极差时的食物和救生应急口粮,以及各殖民地底层市民的日常饮食……
食品行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使得这些高分子人造食材的成分几乎无限接近于真货。但就算把分子工程批量制造出的,从分子结构都还原了真货的炒面和真货不加标示地并列放置,吃货们还是可以精准地判断出哪一个是欺骗了人民群众的混账玩意儿。
更何况,缩小了体积用于民用的食品打印机要比实验室里的机柜玩意儿更加坑爹。能有多坑爹呢?一直到了二十六世纪,以传统方便面领头的方便食品占有的市场份额经过一段时间的逆袭之后,居然要比这类食物要来得大,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或许是受到二十四世纪以来的“本源思潮”所影响,一些人类在之前抛弃的“生活乐趣”重新复苏。
从人类控制的宇宙半径(以光年为单位)的角度而言,人类进步的步伐在宇宙边境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